赵菁菁
摘要: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的催化剂,不仅关系到各行业企业的发展,更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与基础。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主要支撑力量,在整个国家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是为保证经营目标充分实现,制定并实施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不仅要立足各类风险,制定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有效措施,而且要与其他风险管理相协调,保证银行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关键词:新形势;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策
DOI:10.12433/zgkjtz.20232111
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既是对监管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巩固金融业乱象整治成果;也是提升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银行营造人人合规、事事合规的工作氛围;更是推动业务创新和管理改革的动力,有助于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适应国内国际经营环境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商业银行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经济新形势下的挑战,内控合规管理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管理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从具体业务出发健全合规管理的体系机制。
一、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本身性质差异较大,直接监管难度较大。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控制机制不够健全,控制方法、控制范围、控制响应率以及控制时效与国有银行还有较大差距。当银行体系内部出现问题时,内部管理问题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因此,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业界会从多个角度对资本定性,并从资本质量、盈利上限、流动性、管理难度等角度建立评价系统。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早已向多元化创新理财产品等金融服务所转变,其中金融理财产品存在信用及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以及监管与信息安全风险,更加大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除了系统性风险外,商业银行还面临着非系统性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与内部控制的薄弱不无关系。部分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把控的能力较弱,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制约着自身发展。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迫在眉睫。
2021年3月,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运行中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其中包括负债规模以及运行结构的调整与监测,保证银行具有对异常的基本监测能力。商业银行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经济新形势下的行业挑战,内控合规管理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管理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从具体业务出发健全合规管理的体系机制。内部人员违规操作而导致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例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威胁到资金安全,对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声誉损失。加强内控合规管理正是对以上风险的有效规避。内控合规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独立系统,不仅能够识别、评估、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还能规避合规风险。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秉承良好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标准,规范化地接受法规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企业文化不够成熟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与发展需求,商业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业务不断增加,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也随之增加。若程序管理缺位,省略评估风险步骤,无法反映业务品种或管理事项之间的重要性水平,容易陷入评价指标体系大而全、评价重点不突出、评价实施费时费力而评价结果无法有效反映运行情况的困境。不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虽然一直在持续改革,但风险控制仅仅依靠习惯和经验从事风险控制。由于受制于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压力,系统性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未真正建立,未形成规范化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控制流程。新业务使得部分员工不能及时掌握业务操作要领,面对较大规模的业务交易时,由于内部合规文化没有深入员工内心,会先完成业务交易再补充交易手续促使交易达成行为。评价人员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新业务的操作风险不断加大,增加了内部风险监控的难度,而风险控制机构由于风险控制体系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实质性的关键作用,造成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由于防控意识不强而工作效率低下,影响评价工作质量及评价结论,导致不能完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级各类金融风险。
(二)风险控制目标简单,内部风险控制工作被弱化
在传统商业银行管理运行中,多数国家都围绕“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在管理后期,业内人士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巴塞尔协议”漏洞,并尝试通过调整资本充足率、多数据监测等方式对银行体系进行监控。尝试通过多种角度对银行运行模式进行评价分析,产生了多种评价模式,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参考角度。在商业银行内控评价实践中,通常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下,商业银行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内部风险控制被忽视。只强调目标业绩的奖惩考核,不能把长期利益与短期考核目标挂钩,从业人员无视内部风险控制。内部风险控制囿于目标管理导向,导致内部风险控制的弱化和形同虚设;对于比较忽视的政策性业务,盈利能力较弱而导致部分既定目标无法实现,加大了内部风险控制的难度。
(三)内控标准有待完善,管理工作落实存在困难
内控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内控缺陷的重要指标,对加强内控管理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在业务标准的选择上,与银行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结合得不够紧密,未能完全发挥内控评价对内控体系建设的引领与激励作用。此外,业务标准单一,也会带来评价结果区分度不大、信息内涵不丰富的弊端。内部控制工作掺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其专业性、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管理人员大多依照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制度开展各项工作,管理活动时常缺乏针对性。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内部控制文化环境
解决内控环境中的问题对于银行内控水平提升可以主要从制度文化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两方面开展。
1.制度文化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积极贯彻内控合规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大内部防控项目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力度,定期开展制度后评价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应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培训,通过强化管理层风控理念和员工操作方法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各项制度与内控合规管理之间的关系,清楚认识到各自所在岗位风险防控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对内控合规管理的认知,从而合理有效地防范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
2.思想文化建设
银行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宣传海报、内控合规管理主题演讲等文化活动、文化宣传的方式,进一步传播管理文化。加强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思想培训、法律培训和风险监控新技能技术培训,强化内部风险控制的思想警惕和忧患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部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做到文化素养与技术业务水平同生共长并相得益彰。用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内部风险监控,注入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采用监控主体多元化、监控渠道多维化的应对策略,持续有效地推动内部风险监控的创新性发展。另外,应有意识地构建内控合规管理的组织文化,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其职业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共同参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防控,从而不断增强内控合规管理意识,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二)找准评价重点,改进评价管理,保障评价质量
1.落实监管刚性要求
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应渗透和布控到各种业务环节和各项操作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各个岗位的所有员工,不应留有空白和失控地带。在此基础上,强化经营效度和管理权威,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内部风险防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和疏漏适时改正和纠偏。
2.强化科技支撑
利用信息系统和科技手段,加大非现场评价比重,不断加强稽核审计,强化风险评估和稽核监控职能,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定期和不定期稽核措施,持续有效地提升商业银行内部风险防控的全面性与准确性,避免因评价人员能力的差异,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在评价实施阶段,持续改进评价方式,及时有效地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对风险威胁的隐患及时分析、评估和衡量,以不断满足新兴市场拓展和业务发展的需求,不断夯实评价管理,有效提升评价质效。
3.推进成果共享
在设置内控评价指标体系时,健全和完善风险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渠道,充分借鉴、合理利用评价期间内部监督结果,避免重复检查和资源浪费。建立健全内部风险评估反馈机制,及时纠正和有效避免内部风险防控的缺陷,提高内部风险评估制度的时代性和科学性,从而不断增强内部风险防控能力。
(三)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制定有利于内部控制活动的制度,营造行业良好氛围。但同时,需要加强重视在经营业务的控制执行力。
1.完善内控合规管理部门建设
内控合规管理部门要确保其独立性,提升其权威性,以充分发挥最大的监督效能。一方面,应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对内控合规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和细化,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和实施方式,及时纠正业务运行的问题,帮助银行实现经营发展中的总体目标。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中分析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积极采纳基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适时调整,真正将内控合规管理融入实际工作中。此外,借鉴工作评价过程,将内控合规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并通过绩效考评过程对管理人员表现评价,完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水平。
2.加强内控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内控评价人才库,明确入库标准,保障队伍质量。落实评价考评,并据此动态调整人员名单、督促评价人员履职尽责。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权责分工和职能定位,以事权确定职权,明晰管理职能和职权范围,减少直至取缔部门的职权混乱现象,对于事关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贷款审批事项,推行和实施严格的风险防控过程和权限审批程序,既要实现效率化又要确保科学化。重视不相容职务控制,不同岗位员工落实轮岗制度。此外,必须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信息交流机制。通过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稳步推进总行、分行和支行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加快实施信息交流的扁平化传播。
四、结语与展望
我国商业银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体系更加复杂的趋势,尚不完全符合权利责任对等、激励约束相容、风险控制严格的特征。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形势,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商业银行开展内控管理既是稳健运营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内部秩序、推动业务创新的基础。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查漏补缺,加强商业银行治理体系建设与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落实机构主体责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市场发展的规律性与现实性,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未来战略规划,积极增强内控管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也.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价值,原则和对策研
究[J].河北企业,2022(12):26-28.
[2]刘欣悦.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22(33):78-81.
[3]张婷.商业银行内控评价优化研究[J].中国市场,2022
(34):127-129.
[4]李青.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有效途径探析[J].现代商业,2021(3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