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春 丁再贤 宋继红
摘要:电力大数据具有体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的特点。电力企业通过电力大数据可以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电力生产方式、用户消费习惯等信息。本文基于电力数据中台系统,从乡村振兴角度,探讨在“电力+乡村”管理模式下的大数据增值路径。
关键词:电网;乡村振兴;管理
DOI:10.12433/zgkjtz.20232104
一、大数据时代电力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日趋电气化发展,农村电网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压力。电力大数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素建立电力指数体系,分析电力扶贫成效,从电力视角评价各区域行政村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电力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海电力的一份力量,为巩固扶贫成效制定政策奠定基础。
二、“电力+乡村”管理模式
(一)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以电力为纽带,充分发挥电力数据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于政府,服务百姓,带动经济,对电力有强烈需求;于百姓,办电便捷、用电无忧,就是诉求;于企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福祉,就是责任。政府有需求,百姓有诉求,企业有想法。利用电力数据价值密度高、采集范围广、实时性强等特点,可以在电力企业、政府、百姓三方寻找契合点,研发并提供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数据产品及服务,加快推进电力大数据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应用实践。
二是融合电力企业乡村振兴成果,共同构建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电力企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成员,其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融合到整体工作中,从电力视角构建评价体系作为乡村振兴工作评价体系的补充,乡村振兴评价更加科学和精准。
三是合作推进“电力+乡村振兴”大数据应用实践。电力企业需要紧紧围绕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及文化振兴,充分依托企业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源及大数据应用经验,积极探索成果描绘、经验总结、问题查找、措施建议过程中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应急管理协同能力。研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与电力数据的融合,发挥“乡村振兴+电力”大数据联动机制,为乡村振兴赋能。
四是积极带动不同层级之间的政企合作。在省级层面推进“乡村振兴+电力”大数据工作基础上,双方共同指导推动地(州)乡村振兴局与本地供电企业的横向合作。根据各地(州)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合作场景,提高数据利用的便利性和时效性,推进产品在省、地(州)及县(区)三级跨层级应用。选择有基础、有特点的地市(州)开展有针对性的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强成果共享,促进形成合力,实现全省一盘棋的高效局面。不断强化不同层级之间的政企合作,充分依靠政府公信力和资源联合开展供电服务。
五是“村网”共建,打通电力服务“最后一百米”。“乡村振兴+电力”管理需要打破传统“台区”服务单元桎梏,做好“村网”共建,打造“网格员”电力供需服务新模式。“网格员”是指“村社网格员+电力网格员”,通过创建乡村和电力系统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由电网系统选派专门的电力网格员入驻乡村便民服务中心,该中心实时向用户推送安全用电须知、停电公告信息等,方便用户了解电力供应情况。同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便民服务信息群向电力网格员询问,如电力维修、电路敷设、电力缴费等,电力网格员及时回复消息,必要时上门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同时,电网以乡村电力用户为核心,以提升电力服务水平为导向,对用户的需求、诉求、投诉等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整理和总结,并不断更新、调整电力服务理念、方式等,以更新的理念、更先进的技术、更多元化的服务,为用户打造更加可靠、稳定的用电环境,提升用户办电的便捷性。
(二)打造乡村振兴大数据产品,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成立由电力公司和乡村振兴局组成的需求联合调查组。调查组依据分析核心工作、工作痛点、乡村振兴与电力数据的关系,结合地方特色,融合电力企业工作确定业务需求。结合城乡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区域特色开展典型做法及电力保障成效分析。
二是确定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乡村振兴电力指数体系由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四方面构建(图1),共计20个大因子。评价以行政村为单位,分别对行政村的人才发展、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振兴结合城乡协同发展、电力保障成效分析、分布式光伏用能、光伏扶贫成效及重点扶贫区县用电等开展多维度分析评估,为开展乡村振兴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三是全面收集内外部数据。通过深入调研扶贫开发局、工信局等部门需求,依托数据中台,汇集地区电量数据、清洁能源追溯、电力交易、碳排放等电力数据,为构建乡村振兴电力指数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内外部业务系统或线下采集数据,并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再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对获取数据进行转换、融合等处理。基于数据清洗、转换规则,清除无效数据,形成有效的数据集。
四是建立乡村振兴电力评价指数科学评价方法。乡村振兴电力指数可以构建“赋值、归集+分析、融合+分析、评价+分析”四个步骤的分析模型(图2)。
基于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四个层面选取明细指标,按照五分位法结合正态分布法,根据指标特性,按指标增长率或占比加区域人口密度权重对各项指标赋值。通过明细指标赋值得分,求和计算形成“人才振兴指数”“产业振兴指数”“生态振兴指数”“文化振兴指数”四项二级指数。按照二级指数分类权重不同,融合形成“乡村振兴电力指数”,并按得分对乡村开展评价,进而完成乡村振兴电力数据的科学评估。
五是城乡协同发展研究。主要是开展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差异研究以及通过城乡居民用电研究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以及乡村居民消费增长速度,通过城乡基础设施分析反映城乡在旅游、教育文化、公共设施管理、卫生福利四类关键公共资源分配上的差异,以及乡村公共资源配置完善程度。
六是应用多种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在乡村电力升级改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种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农村电力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电力+乡村”管理模式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无人机巡视技术、线上电力驿站技术等。针对无人机巡视技术,其借助先进的无人机,能够实现对整个乡村配电网络的一体化、自动化、精细化巡视,不仅可以单机精准巡视,还可以多机联合巡视,实现电网巡视的全面覆盖。与传统人工巡视相比,无人机巡视技术不受区域、时间、地形等方面的限制,随时随地对乡村电网进行无死角巡视,同时降低电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逐渐从传统人工巡视模式转变为“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新型巡视模式。针对线上电力驿站技术,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与乡村电力需求为导向,创建的线上电力驿站,用户无须到线下电力网点就可以办理各种电力服务。线上电力驿站可以作为用户的“耳朵”,在线上聆听用户的各种需求,并灵活答复,快速上报电力网络系统,并由专人处理,更好地解决用户的各种用电问题。
三、创新“电力+乡村”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基于电力数据中台业务系统的大数据组件深度挖掘,可以塑造多维度的乡村振兴发展“精准画像”,为电力企业赋能,为乡村振兴服务。
(一)实现电力数据资源对外“增值赋能”
从企业品牌效应来讲,积极推动电力数据的应用,为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电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义不容辞,彰显了电力企业的社会价值。
(二)建立乡村振兴全景视图,透视乡村振兴成果
以数据中台为载体,通过乡村振兴全景视图能够显示每个片区供电能力,并对各地线上缴费率、业扩增长率、产业用电量等指标数值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各地清晰认识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与差距,总结实践经验。
(三)构建乡村振兴监测分析系统
通过对电力指数、人才振兴指数、产业振兴指数、生态振兴指数、文化振兴指数在线监测,集合乡村办电保障成效及绿色用能分析,实现线上办电率、线上缴费率、用户办电时长、增容业务增长率、卫生福利用电、公共设施管理用电、教育用电、旅游发展用电、扶贫成效、分布式光伏用电、户均用电量等实时在线动态展示与分析。
(四)为地方乡村振兴提供服务
通过“电力+乡村”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可以实现各地市州、各区县、乡镇村发展多维度成效评价和振兴成果分析;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提供研判依据。通过电力公司与乡村振兴局在电力大数据应用的合作,将在打造管理数据产品、开展电力看管理平台建设、协同构建管理体系等方面发挥相互促进作用。
依托乡村振兴全景视图,生成《乡村振兴专题监测分析报告》,提报扶贫开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为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随着电力数据中台系统的不断完善,依托大数据增值为电力企业增值,为乡村振兴服务增效是电力企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孙静.大数据:引爆新的价值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高骞,胡广伟,林辉,等.电力大数据价值链及其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52(01):6-13+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
[4]钱颉.蚌埠供电公司:“一企一案”服务企业用电无忧[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2(17):80.
[5]谭华,鲍兴江.营造最优用电营商环境——国网安徽安庆供电公司多措并举打造服务品牌[J].当代电力文化, 2020(12):36.
[6]李滨,戴武俊.智慧农业背景下辽宁省农业转型发展探究[J].南方农业. 2022(02):185-188.
[7]粟泽荣.论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型[J].种子科技.2021(12):139-140.
[8]李秋国,黄文霞.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农业转型[J].农业知识.2021(08):6-7.
[9]孙合法 ,李慧璇 ,张艺涵,等.数据要素助推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模式变革[J].河南电力,2023(07):58-61.
作者简介:乔海春(1972),女,青海省西宁市人,本科,副高级,研究方向为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