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礼
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
“全反射”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内容,教材对于本节课的安排是开篇给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的定义,通过半圆形玻璃砖实验引出“全反射”现象以及“临界角”的概念,随后给出临界角和折射率的关系式以及对应习题,最后介绍了全反射棱镜与光导纤维的应用。这四部分内容虽能做到循序渐进,但这样安排却不能带给学生直观体验。学生不清楚“全反射”是什么,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设计逻辑性不够,过渡衔接不自然。本节课将教材实验情境前置,通过魔术表演“水流导光”引入新课,颠覆学生“先入为主”的认知模式,再辅助实验演示,加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步带领学生感受“全反射”的魅力。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了解几何光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反射的学习,是前面一节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如何让学生从“反射”“折射”过渡到“全反射”现象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2.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
设计思想
本节微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和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方法为依据。本节主要知识内容是全反射现象和全反射条件。灵活运用推理假设、实验验证、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
教学设计
【课堂引入】
问题:引入实验:“水流导光”
视频演示:往一个水管中装满水,用一束激光水平水管,发现光沿着“曲线”的水流轨迹进行传导。思考光沿直线传播,但为何在水管中光会弯曲,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水流导光”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初步体会全反射的效果。
【课堂学习】
活动一:全反射现象
问题1:什么是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不同介质有不同的折射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光疏介质。举例说明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
举例:n水<n玻璃砖,相对于玻璃砖,水是光疏介质
n水>n空气,相对于空气,水是光密介质
问题2:什么是全反射现象?
引导:当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质交界处不仅有折射光线,同时也有反射光线。
演示实验:激光束射向半玻璃砖,观察反射、折射现象。
设疑:1.如果入射角变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可能怎么变化呢?
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亮度如何变化?
3.当折射角增大到90度时,情况又如何?
实验验证:转动光具盘,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析:随着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也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同时还观察到,折射光线越来越暗,越来越接近90o,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继续增大入射角时,仍然观察不到折射光线。
全反射现象总结:全反射条件当光从_____光密介质_____射向_____光疏介质时,不断增大入射角,_____折射_____光线越来越弱,_____反射_____光线越来越强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_____90°_____,这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_____反射_____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活动二:问题1:什么是临界角?
实验分析:要发生全反射现象对入射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我们把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结论:设光从某种折射率为n的介质设向空气或真空时的入射角恰好是临界角C,此时的折射角r=90°。由折射定律sinC/sinr=1/n,因为sin90°=1,则sinC=1/n。
问题2:全反射条件是什么?
演示实验:观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和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能否发生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归纳: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会发生全反射。
结论: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问题3:现象解释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原因: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分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
活动三:全反射应用——光导纤维
引导: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入一根弯曲的有机玻璃棒的一端,观察光传播的路径有什么特点。
现象:用激光照射一根弯曲的细玻璃棒,可以看到光线从玻璃棒的一端进入后,在玻璃棒的内地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路线传播。最终从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播放动图展示)
分析:这是由于玻璃相对于空气而言是光密介质,当光线在玻璃棒内部射到侧壁上,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发生了全反射。
结论: 当光在有机玻璃棒内传播时,如果从有机玻璃射向空气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会发生全反射,于是光在有机玻璃棒内沿着锯齿形路线传播。这就是光导纤维导光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