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智慧工会改革路径探索

2023-04-29 00:44:03童里里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9期
关键词:治理理论改革

童里里

摘要: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建设智慧工会,强化“互联网+”工会顶层设计,加强通用平台建设、推进上下级工会互联互通,这也是新时代工会实现现代化治理的必由之路。在工会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治理体系的升级、服务模式的创新,还是工作方法的改变,都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大力推进智慧化建设,形成全面互联的设施和网络体系,使智能应用得到集约与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共享、开放的信息资源体系,构建和谐共治的运行体系,增强工会运行和服务的整体效果。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究了智慧工会改革的路径,希望为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治理理论;智慧工会;改革

DOI:10.12433/zgkjtz.20232909

一、智慧工会的特点

(一)服务智能化

智慧工会建设可实现一键式掌上服务。基于“互联网+工会”的形式,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使服务活动的开展变得更为智能、便捷。职工只需下载手机应用程序,就可享受多样化的便民服务,直观体验到工会无障碍、便捷、有效的服务。此外,智慧工会建设可实现精准化的服务推送,基于智慧工会模式,工会内部的数据可与外界信息相连接,基于多层面深度挖掘数据,同时,根据职工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在人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发智能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程序,并完成服务的实时推送。智慧工会在各地工会和基层工会的实践中已逐步成为一个开放的服务平台,服务的项目、容量、形式也在进一步发展创新,这对于提高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能力、增强工会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度信息化

当前,信息数据已成为决策生成的依据和价值形成的资源。智慧工会高度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全面性是指智慧工会必须要有充分的手段和渠道采集所有职工的信息和工会的工作信息;准确性是指在采集前对信息进行智慧化处理,做到提前预判、提前处理,依据事实依据对信息进行判断和筛选,将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剔除,避免因此造成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及时性则体现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信息源,并基于信息帮助实现正确决策,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开展决策,科学把握工会工作的方向。

(三)载体现代化

智慧工会的载体并不是固定的或特定的,而是可移动、可迭代、灵活的,职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工会服务。在移动终端的帮助下,工会与职工之间构建起了密切的联系,职工在智慧工会微平台上参加各类活动和学习,获得多方面的便捷服务。智慧工会的载体与时俱进,近年来,网站、手机APP、微博及微信小程序都是比较常见的信息媒体,这使智慧工会的形式变得更为多样,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渠道。

(四)组织高效化

传统的工会工作大都以线下为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许多工会工作和为职工的普惠服务可以通过网上实现,但不等于完全依靠网络。智慧工会就线上线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既有线上的高效运转,又有线下的丰富体验,把工会部门及职工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紧密交流,让广大职工时时刻刻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有效地促进了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和高效性。

二、智慧工会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关系未理顺,部门协作不畅通

在智慧工会构建与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从全国总工会到地方工会,再到基层工会多个层次,同时包含网络工作部门、后勤部门等多重关系。在改革行动和改革指标下达方面,全国总工会为地方工会提供了相应的规划和指引,地方工会为基层工会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但其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各地方工会无法与总工会在系统架构、数据标准和业务流程方面对接,因此,后期出现资源浪费;各地工会改革进度不一样,导致已有改革成果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各基层工会受信息网络安全的限制,数据接口难以联通,应用的拓展也将面临重重阻碍。与此同时,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较大,在系统设计、建设运维及软硬件开发方面的资金需求量也较大,很多地方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由于受到财力条件的限制,智慧化水平难以提升。除此之外,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关系,仅仅依靠网络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与部署的难度较大。

(二)运行制度不完善,改革边界不明确

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角度来说,智慧工会的改革需要基于实体性和程序性的角度开展,同时需要完善的运行制度的支持。但是,在构建和使用新制度时出现新旧制度的矛盾与冲突。比如:为了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工会体系,要坚持开放性与网络化的原则,形成整体治理机构,这对现有的工会组织结构、运行体制也是一种挑战。传统的线下运行流程将被线上工会改变,传统业务如何与线上融合成为难点。除了运行制度方面的问题外,智慧工会改革的边界也不够明确,尤其是在普惠制服务的制定方面。

(三)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有待加强

当前,很多地区工会和基层工会建设与改革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关注的只是软件的更新,并没有充分运用新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管理服务的融合。“互联网+”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基于互联网技术提供工会服务时,传统科层制组织被打破。但是,当前很多地区都没有构建起灵活、扁平化的工会组织结构,组织以单点布局、各自开展为主,缺乏融会贯通的数据支持,各类信息处于分散、琐碎状态,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部分工会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与服务模式,工作区域点多面广,各地习俗文化差异大,导致工会组织缺乏高黏性的服务手段和服务项目,难以凝聚、带动职工。

(四)干部认知不足,缺乏熟悉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

部分工会干部对智慧工会改革过程中所需的技术不够了解,难以制定高水平的改革规划和策略。部分干部在面对智慧工会时表现出认知定式,难以对工会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准确的认知,思想封闭保守。除此之外,在改革过程中,工会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支持,导致改革工作进度缓慢。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以工会的条件难以吸引各类人才,既懂得工会运营又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

(五)数据安全不足,制约智慧工会改革红利的释放

在智慧工会的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数据治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过程中,要将数据价值充分挖掘并有效运用,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当前,工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实现了实名制,但部分员工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不愿主动提供个人资料,导致实名制的推进速度较慢。随着智慧工会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职工信息需要在智慧平台上汇聚和沉淀,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挖掘,以此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关注他们的服务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当前,很多工会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表现出了不足,无论是对于组织机构要信息还是对于个人隐私信息,都缺乏常态化保护措施,网络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了制约智慧工会改革红利释放的重要因素。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智慧工会改革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打造跨界协作联盟

整体性治理理论要求在开展治理活动的过程,运用有效的策略实现不同界别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并实现跨界协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总工会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综合考虑不同地方的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搭建通用平台,并在平台中制定标准和协议,投入资金建设会员数据库、云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地方各级工会来说,选用总工会的资源,基于采集化和模块化的原则对业务系统进行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全国总工会进行对接。对于企业等基层工会来说,同样也应兼容并蓄。在打造跨界协作联盟时,通过租用、购买、定制等方式与联盟成员共享已有的功能和服务,调用平台的阵地资源和普惠资源。

(二)健全制度安排,强化领导统筹协调

在整体性治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整体的治理目标,明确治理责任、方式对行动团体进行激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层要提高对智慧工会改革的重视,并基于实际情况完善制度,从上到下形成思想共识,构建行动合力。对于智慧工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工会规章制度修改与完善,通过线上线下协同的模式推进改革的落实。要构建与新型工会运行组织和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制度,实现标准与规范的统一。此外,还要针对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构建安全制度,并对改革的效果评价与督导,使责任制度得以充分落实。

(三)创新服务体系,丰富普惠服务内容

工会构建和运行的最终目标是为职工服务。因此,在智慧工会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坚持这一根本性原则。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工会要将职工的需求作为导向,通过联合磋商、公众参与、关注点分享等方式了解公众偏好,针对广泛存在的问题作出积极响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推进工会服务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消除职工沟通的“鸿沟”,使职工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关键场景得到还原,构建线上服务的全链条。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智慧工会中的普惠性服务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基于多层面满足职工需求。同时,要提供更多的服务渠道,营造高效、便捷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统筹工会各类服务项目,一站式整合如扶贫帮困、医疗互助、法律援助、津贴申报、职工劳模疗养、技能培训、活动管理等服务项目,借助终端搭建工会与会员、工会会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职工可通过“指尖上的工会”,实现24小时全天候的线上办理,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四)拓展职业素养,营造积极创新氛围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工会改革创新已经成为重要趋势,这也对工会干部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基于跨界融合、协作共赢的理念营造新的组织文化氛围。当前,地方和企业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工会网络团队,形成智慧工会研究机构,并在其中汇聚专业化人才,引进信息技术人才,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由他们提出智慧工会改革与规划的建议。除此之外,各地工会和基层工会还要将新技术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并基于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培训,并为干部提供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平台为广大职工提供服务。

(五)优化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运维体系

为了解决数据安全和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除了要依靠工会一方的力量外,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以此获得人力、资金及技术层面的支持,构建完善的运维体系,更好地满足智慧工会改革的要求。具体来说,通过异业联盟、跨界合作等方式获得信息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的支持,基于横向和纵向建立协同化机制,形成智慧工会生态圈,体现整体性治理的理念。

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工会在与当地部委合作的基础上,参加技术研发等工作,根据政务场景的需要制定智能化的方案。省、区、市总工会则在获得党政部门支持的基础上,参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利用政务云系统和数据库实现跨部门的数据互通和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工会可与电商平台合作,构建普惠服务平台,使工会与社会主体、与市场主体合作的过程中明确权责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在智慧工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信息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提供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构建智慧工会组织都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要打造网上网下互相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制度安排、创新服务体系,同时,还要促进工会干部等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拓展工会服务渠道,延伸工会服务触角,提高工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燕玲,陈皞,顾漪.关于建设新时代医院“智慧工会”的思考——以北京天坛医院工会为例[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21,36(02):41-46.

[2]郭春花.凝聚职工智慧和力量 联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联、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席会议举行[J].纺织服装周刊,2021(13):8.

[3]王金龙,李莹,马征,吴巧琪,张维,张国君.应用智慧工会平台创新医院工会工作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20,24(10):75-76.

[4]王晖,王远霞.构建大数据时代下非公高新技术企业的“智慧工会”——以中关村海淀园工会为例[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9,34(03):46-50.

[5]刘玉蓉,杨正发,杨健.董永祥在中央在鄂和省属企业“智慧工会”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切实推动“智慧工会”建设全面开花[J].工友,2018(10):15.

[6]罗乐,刘潇,唐灿.基于新时代背景构建高校“智慧工会”的思考——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20,26(06):71-78.

[7]王慧.构建新时代“智慧工会”的实践探索——以安徽省智慧工会建设为例[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6(02):8-12.

猜你喜欢
治理理论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体系构建
出版广角(2016年6期)2016-08-04 22:17:20
治理视角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14:04:38
改革创新(二)
校园自媒体运营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18期)2016-06-07 04:28:30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邻避冲突分析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17:16:04
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