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2023-04-29 21:59刘潇荃田歆悦郭卫东尹红新
秦智 2023年4期
关键词: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卑感

刘潇荃 田歆悦 郭卫东 尹红新

[摘要]本研究对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与社交焦虑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本研究采集了某小学4-6年级624名小学生心理健康三项指标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显示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存在两两相关,三者之间有正向相互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社交焦虑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探讨高年级小学生孤独、自卑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对4-6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与社交焦虑的基本调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孤独感、自卑感与社交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其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2.研究意义

孤独感、自卑感与社交焦虑是儿童在生活中容易体验到的三种负性心理状态,这三种状态如果持续存在且不加以干预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容易带来异常行为问题。本研究将三者联系起来,讨论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明确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对4-6年级学生全员数据采集和分析,有效发现高年级小学生在这三种心理状态下的现状,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点和着力点,进而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山西省某小学四到六年级小学生进行纸质问卷发放,选取某周五下午同一时间段面向全体学生发放650份问卷,实际收回649份,包括624份有效问卷和25份无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15%。有效问卷中包括男生300人,占比48.08%;女生324人,占比51.92%。

(三) 研究工具

1.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

SASC量表主要用于评价3-6年级的小学生的社交焦虑情况,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主要表现在害怕否定和社交回避两个维度。

2. 儿童孤独量表(CLS)

CLS量表中有16个条目是用来对小学生的孤独感进行评价的,总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另有8个条目用来帮助受试者放松。

3. 自卑感量表(FIS)

FIS量表主要用于评价被试的自卑感。主要从总分、自敬、体能等六项对受试对象自卑感进行评价。

(四)统计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21.0对所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统计描述、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展开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社交焦虑基本情况

由表1可以看到该校4-6年级小学生的孤独感、自卑感和社交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分情况。如表所示,该校4-6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得分均值为29.44分,高年级小学生的孤独感处于较低水平,但标准差较大,说明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被调查的小学生自卑感得分均值为84.53分,说明4-6年级小学生的自卑感处于中等水平,但进一步对比发现,总分相较其他因子分标准差大,反映受测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被调查的小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均值为4.67分,高年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还有最小值为0的情况,说明有学生在日常生活没有体验过社交焦虑,或者说学生可能对自身社交焦虑的感觉阈限较高。

(二)孤独感与自卑感的关系研究

1.孤独感与自卑感的相关研究

2.孤独感与自卑感的回归分析

将孤独感作为预测变量,自卑感为因变量,分析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对孤独感的单独解释力,结果如表3所示。孤独感对自卑感的预测力为39.6%(R2=0.396,p<0.000)。

(三)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1.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与自卑感的相关系数见表4。孤独感与社交焦虑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孤独感体验越强,社交焦虑也越强。

2.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将孤独感作为预测变量,社交焦虑为因变量,探究孤独感是否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分析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对社交焦虑的预测力,结果见表5。本次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感对社交焦虑的预测力为37.5%(R2=0.375,p<0.000)。

(四)自卑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1.自卑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与自卑感的相关系数见表6。自卑感各因子与社交焦虑各因子间均显著正相关,即自卑感体验越强,社交焦虑越强。

2.自卑感与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将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的自卑感及各因子作为预测变量,社交焦虑为因变量,分析高年级小学生自卑感及各因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力,结果见表7。自卑感各因子自敬、社交自信、学业能力、外表、体能和总分对社交焦虑的预测力分别为49.9%(R2=0.499,p<0.000)、46.9%(R2=0.469,p<0.000)、42.8%(R2=0.428,p<0.000)、33.7%(R2=0.337,p<0.000)、34.7%(R2=0.347,p<0.000)和55.5%(R2=0.555,p<0.000)。

三、讨论与分析

(一)高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及社交焦虑状况的讨论

1.孤独感、自卑感及社交焦虑总体状态讨论

根据孤独感量表结果分析,该学校四到六年级学生的总体孤独感程度较低,但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笔者猜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缺少父母陪伴或者朋友支持,因此孤独感体验较强。学生一旦产生孤独的情感体验,如果不加以干预,孤独的感受则会伴随其整个小学阶段,对其生活和学习产生持续影响。

自卑感量表数据表明,学生总体自卑感程度较低,高自卑感学生只占极少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生在自卑感总分上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进一步解析发现,社交自信和学业能力上个体差异较大。自卑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成功经验等的影响,自卑感会影响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积极关注引导,小学也是人格基础逐渐形成的阶段,降低自卑感有助于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小学生自卑感包括学业自卑感、生活自卑和性格自卑感,三个自卑感的重要性依次为学业自卑感、生活自卑感和性格自卑感[1]。在开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心理和行为干预,以防止两级分化,从而进一步加剧学生之后学习生活中的自卑体验。

儿童社会焦虑量表数据表明,学生社交焦虑程度高的学生人数较少,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情况良好,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可以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也间接反映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的良好作用。

2.孤独感、自卑感及社交焦虑间关系讨论

该校4-6年级小学生孤独感、自卑感和社交焦虑三维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前人的有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果[2],通过采用回归分析发现,孤独感可以有效地判断4-6年级小学生的自卑感和社交焦虑情况,即孤独感体验高的情况下,个体的自卑感和社交焦虑水平也会相应上升;自卑感可以有效判断4-6年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情况,即自卑感体验高的情况下,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也往往较高。这一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通过干预孤独感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自卑感和社交焦虑,通过干预自卑感可以更加有效降低学生社交焦虑。正如既往研究发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开设同伴交往技能课程、开展班级团队辅导和加强家校联系均能降低社交焦虑[3],而这些方法都有助于降低孤独感和自卑感,进而促进社交焦虑水平的降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关键点开展相关工作,分层次分阶段细化工作对象及目标,重点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能力;加强班主任处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和能力,将心理教育理念贯穿至管理全过程;1-3和4-6年级学生教育要分不同主题开展,形式多元化,实现心理素养内化;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为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理念,加强养育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心理要素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李艺敏,孔克勤.大、中、小学生自卑感结构及其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10,33(1):36-40.

[2]徐云,刘堂荣.4~6年级小学生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97-1600.

[3]向洪莹,向绍勇.初中生社交焦虑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教育观察,2019,8(37):70-72.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校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基于大数据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zsszzz012)

作者简介:刘潇荃(1988.4-),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通讯作者:尹红新(1971.8-),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孤独感自卑感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让人深思的声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你的自卑感,从何而来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小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