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资源环境审计肩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新发展格局的逐步构建与完善,企业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必须创新审计思维,充分认识做实研究型审计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研究融入贯穿审计全过程中,明晰对企业资源环境的审计中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路径,在实践中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有针对性的提出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审计意见与建议,发挥审计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研究型审计;生态文明建设;企业
引言
2021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要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强调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审计服务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应创新审计理念思维,明晰对企业资源环境的审计中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路径,在实践中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发挥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一、资源环境审计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
(一)资源环境审计目标
资源环境审计是《“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重点任务之一。从微观角度而言,企业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时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完善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制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自然资源安全为目标,围绕政策落实、项目和资金等审计主线,客观评价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深入分析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促进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宏观角度而言,资源环境审计必须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1]。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时仍存在尚待完善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审计人员决策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有待商榷,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尚未完善使审计取证存在难点,审计评价指标的不健全可能造成审计人员难以及时发现环境保护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弥补现有资源环境审计实施过程中短板问题,引入研究型审计思想,以调查研究的形式对企业资源环境开展审计,就是要坚决落实研究型审计的工作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全面把握国有自然资源的开发、污染防治制度及政策的落实、资源管理措施的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履行情况等,深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为基本审计工作路线[2],在揭示自然资源开发运用与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和缺陷的同时,提出有质量、可应用的审计意见,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资源环境审计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三)资源环境审计中研究型审计的基本定位
资源环境审计中研究型审计的实施,要求将审计人员的研究贯穿审计全过程,精准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要求,扎实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任务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审前、审中及审后阶段改变以往只注重审计过程的惯性思维,注重揭示企业内部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缺陷及问题。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以研究的形式深入分析,挖掘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缺陷产生背后的经济问题、权力问题等,以点成线,连线成面,从而揭示企业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突出风险,推动资源环境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协同共进[3],为进一步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作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型审计在企业资源环境审计中的作用机制
依据资源环境审计目标,采用研究型审计方式对企业进行资源环境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摒弃过往只查问题的固有思维,将研究的思维贯穿审前、审中及审后各阶段,以问题——原因——建议式开展调查研究[4],揭示各区域、各单位及各部门在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缺陷,强化资源环境审计的监督及整改功能,推动资源环境审计在企业生态文明领域的建设性作用。在审前阶段,研究分析现阶段有关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对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在审中阶段,围绕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条线,从研究的视角客观评价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是否落实国家有关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其在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工作的成效。在审后阶段,贴合其体系环境和运作背景提出建设性整改建议,进一步提升企业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效能,持续推进绿色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完善,全面履行审计“治未病,防己病”的监督职能。
三、研究型审计在企业资源环境审计中的实现路径
对企业资源环境开展的研究型审计,应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性和前瞻性,在审计过程中聚焦资源环境审计对象的主责主业和易发问题,强化做实研究型审计所需的方法手段,注重审计过程研究,加大力度完善体制机制问题,发挥研究型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挥企业力量。
(一)聚焦主责主业和易发问题
研究型审计开展中,资源环境审计的实践应深刻理解党中央及国家有关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政策及相关文件,充分了解相关地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背景,聚焦企业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关于推进节能减排、调节资源环境、优化制度体系、改善生态环境等主责主业工作开展情况,将审计实践的重点置于污染攻坚防治、资源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整治等高频问题区域,调查研究企业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是否落实国家有关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剖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基本动因,以系统性经济监督的角度为企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整改建议,补齐企业资源环境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板[5],强化企业资源环境规范化建设和有效化治理。
(二)积极运用开展研究型审计所需的方法
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各异,各地区资源环境领域发生的问题也呈现复杂多样化态势,审计人员所需数据分散于企业多个部门信息系统中,因此,开展高质量资源环境审计需要积极运用开展研究型审计所需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以“政策——项目——资金”为调查主线,与财政、税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深入沟通,积极运用大数据、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审计方法[6],研究企业相关资金、项目及政策落实问题背后是否体现出体制机制的缺陷问题,挖掘企业资源环境开发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过程中多发性问题背后的根源性原因,有助于形成更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将企业资源环境管理相关风险最小化。
(三)注重审计过程研究
1.加强审前调查研究
在传统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型审计更要注重分析审计对象多方面的情况,争取做到全面分析构建立体图景基础[7]。既要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党中央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战略部署和实施要求,也要深入了解各地区、各地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背景,系统性掌握企业实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资源环境审计必须获取相关地区、部门及单位有关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关注中央环保督查问题的调查,取得以往审计重点问题清单。通过对审计资料全面归纳梳理,有助于资源环境审计人员抓住资源环境领域做实研究型审计的关键,建立全面、深入、系统的审计基础,为进一步实施审计、深入调查研究现场创造条件。
2.坚持审计数据先行
研究型审计要求资源环境审计在实践过程取得更高质量、更广范围、更新深度的审计数据,加强资源环境审计中企业相关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审计证据收集及处理效率,有助于审计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各部门及单位的问题分析及整改应用建议中。资源环境审计应坚持审计数据先行,以审计专项调查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于资源环境审计目标和研究主题的调查研究,企业应建立数量庞大、范围广泛、时效最新的调查数据库[8],基于具体审计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建立审计数据分析模型,以提升审计效率。
3.抓好审计结果运用
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整改建议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因此审计结果的应用程度直接反映了审计监督和企业治理能力。通过开展研究型审计,审计人员应加强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审计问题的深度研究,强化报告分析及缺陷定性的精准定性,保障审计整改意见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强调审计报告的公示、审计问题的移送处理和开展后续审计的重要性,通过揭示企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问题,引领多方相关主体的反思及监督整改,协同其他司法部门形成监督合力[9],共同督促被审计主体全面深入整改,构建资源环境审计结果运用的权威体系,深度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力度促进完善体制机制
对资源环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应充分运用“研以致用”的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及时跟进资源环境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从自我纠查、落实整改、定期督查三个阶段持续督促企业自身资源开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审计优化企业内部自然资源要素供给结构的协调机制[10],推动企业建立建成生态文明制度系统,全方位揭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制度缺陷和体制问题,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有效供给与外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逐步构建与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开展必须创新审计思维,引入“以研促审”的调查研究方式,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保障。
研究型审计在企业资源环境审计中的有效开展,要求企业审计人员提升政治性和前瞻性,在审计过程中聚焦资源环境审计对象的主责主业和易发问题,强化做实研究型审计所需的方法手段,注重审计过程研究,加大力度完善企业体制机制问题,发挥研究型审计在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王彪华,王慧.强化审计应用研究 助力做实研究型审计[J].审计观察,2022(8):30-35.
[2]晏维龙,庄尚文.试论研究型审计的国家治理效能[J].审计研究,2022(1):13-19.
[3]张虓烽.新时期资源环境审计实施困境与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2(10):64-65.
[4]晏维龙.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几点认识[J].审计观察,2021(11):34-40.
[5]邹昊呈,刘西友.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路径选择[J].审计观察,2022(6):12-15.
[6]史雅洁,张嘉欣.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资源环境审计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2(2):87-89.
[7]王永梅,许莉,周旭东,等.研究型审计: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J].会计之友,2022(1):119-123.
[8]李培培.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机制研究[J].审计观察,2022(6):22-27.
[9]戚振东,张紫璇.研究型审计: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会计之友,2022(6):118-124.
[10]张瑛,张荣刚,孙上捷.资源环境审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国家治理为视角[J].经济问题,2022(11):106-114.
作者简介:黎昱杉(1999.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