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我国边远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人才培养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培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阐明了人才对于推动事业单位良性发展发挥的优势作用,并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旨在助力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工作深化落实,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边远地区;人才培养
DOI:10.12433/zgkjtz.20233428
边远地区是我国全面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域,尤其是边远地区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新时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边远地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新一阶段发展历程中需要面对的一项艰难挑战。而人才作为全面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导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这项工作不但决定了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航向,还决定了人才是否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基于此,加强新时期边远地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势在必行。
一、人才培养概述
人才培养是事业单位人才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建设的整体成效以及前途命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深入挖掘人才潜能,使人才在职场中充分展现才华与卓越的本领,为人才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平台,为事业单位长效发展提供保障。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时,要高度重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准、创新创造能力、职业素养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能力的提升,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在事业单位发展道路上更好地完善自我,带动全体工作者共同进步,促进人才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改革与人才培养
在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中,需充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特征,注重对人才的珍惜与维护,如果将改革重心置于人员与单位的加加减减方面,忽视人才资源的开发,那么事业单位人才配备必将错位,从而引发人才流失问题。新时期,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走向以及整体科研环境已逐步迈向国际化,索挖掘人才、留住人才的路径应紧跟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宝贵机遇,将挖掘人才资源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打破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改革“见物不见人”的传统思想观念,强化借助改革之风理顺政事体制,优化人才结构、奉行人才科学分配理念。其次,打破“改革即为端掉铁饭碗”的传统观念,积极树立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显其才的新理念。最后,打破“改革即为撤、并、改”的错误观念,全方位深化执行人才战略新理念。
三、新时期加强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一)加强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干部阶层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期,在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发展中,加强干部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乃推动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深化贯彻落实的前提保障。高水平、专业化的干部阶层人才队伍可从边远地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视角来看待相关单位的各项改革,为边远地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提供积极助力。所以新时期加强干部人才培养工作对于提升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成效、促进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建立现代化创新结构体制、强化边远地区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全面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分量,是推动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加强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乃充分发挥相关单位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根本所在,也是提升边远地区事业单位集体凝聚力的关键,所有技术技能型人才都是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专业技术类人才,另一种则是岗位技能类人才,加强此队伍的建设可为边远地区事业单位长效发展提供更多前沿化的技术技能,助力边远地区事业单位走上创新发展道路。
四、人才对于推动边远地区事业单位良性发展发挥的优势效用
(一)人才是推动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才是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边远地区事业单位而言,要想夯实在本领域的根基,就必须加大对人才发展的重视与认识力度,招聘具有发展潜能的可塑之才,强化培养工作,将人才资源的打造作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新时期,唯有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将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落到实处。唯有人才资源素质达标,单位内部才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以及祥和的工作氛围,才能为单位长效发展提供更多正能量。
(二)人才是助力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战略发展规划扎实落地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发展征程中,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改革也在全面落实。部分事业单位正朝着市场化道路大步跨越,但面临时代挑战,新形势下的市场化运营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尤其是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如此一来,要想更好地实现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就要借助人才资源的优势,通过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更多得力干将,将人才资源作为良性发展的主导力量,助推事业单位战略发展规划妥善落实。
(三)人才资源是提升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在快节奏发展的洪流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阻碍,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突破重重关口,必须从管理与技术两个层面入手,不断推动管理与技术创新发展。如果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与技术跟不上时代潮流,无法达到前沿化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标准,那么事业单位会始终处于落后发展的局面,无法跟上整体发展进度与发展实效。因此,创新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引进并培育大批创新型人才资源,提升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
五、新时期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一)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强化人才管理基础工作
新时期,要想更好地推动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其高效运行提供强大助力,必须大力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岗位管理与人才应用机制两方面,不断提升人才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单位内部机构设置的具体状况,深入调查相应的岗位设置,了解和把握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机构岗位定位的具体数量、编制内所需容纳的人员数量、是否出现岗位空缺或编额超标的问题,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化落实提供积极助力。
另一方面,在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过程中,需积极推进人才管理基础工作,打造相适宜的高端化人才培养平台,革新人才报表编制工作,详细登记各岗位人才的实际信息,将现实状况汇报给相关部门,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了解岗位人才,针对那些有必要进行调整或选拔任用的岗位,全面分析人才报表中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与管理水平等,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提升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实效性。
(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结构
新时期,为了使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中的所有人才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职能效用,凸显人才资源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意义,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结构,具体如下:
一方面,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性质、各项业务水平提升的内在需求、人才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特征等方面,结合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培养规划,并加强对人力资源岗位配置的优化与调整,使人才都能在各自岗位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展现自我,从而提升单位整体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扭转发展局势,引领边远地区事业单位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新时期,要想使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迈向更理想的发展高度,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降低岗位设置标准适度,设置生产岗位与技术岗位,以此降低管理支出,提高技术能力,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发展。
(三)着力推动人才再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实施
加强人才再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施行是新时期提升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提高再教育与培训工作开展的实效性,要准确定位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同时,人才管理部门要认真调查内部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并准确了解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应用标准的定位状况,记录重点信息与关键事宜,再通过其他举措为人才提供更多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使人才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成长,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化落实夯实基础。
为进一步落实此目标,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投入重金聘请行业内资质较深的管理人员或业界技术名流客座讲授、实施专题讲座等,对人才实施全方位培训管理,学习前沿化知识,提升人才专业水平。同时,加强考核工作的实施,通过直接测试、发放调查问卷或实践检验等措施衡量边再教育与培训工作开展的成效,为未来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经验支撑。
(四)深化落实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人才是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状况,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究其原因,在于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人才难以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环境,进而选择离职或跳槽。基于此,必须深化落实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严格奉行公正、公开、公平的准则,精准评估人才的能力与水平。
从考核的角度分析,需不断提升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考核方法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以便人才的工作状况、能力水平以及工作开展的实质成效都得到如实反馈。此外,还要将考核结果落到实处,同岗位调整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以及其他职业规划紧密结合,作为岗位调整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以及其他职业规划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升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开展的价值与效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革新。
(五)加强聘用合同管理,为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才的驻留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撑
新时期,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体制改革,有些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与应用方面,让社会层面开展招聘活动成为招贤纳士的有力渠道。在此势态下,针对应聘入围的人员,应在考核通过试用期结束后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为人才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撑,把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但能根据合同内容积极管理人才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使人才严格约束自己,认真对待本职工作,还能通过劳动合同为人才打造一份值得信赖的个人利益保障,助力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与人才资源的双向发展,使事业单位凝聚更多优质的人才,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我国事业单位不断探索新型发展路径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模式,开拓发展空间。人力资源作为引领各领域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存在的价值不可小觑。基于此,新时期,我国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震.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兵团工运,2022(02):24-25.
[2]王明霞,马小然,黄海,等.打造校企“定向+订单”人才培养现代学徒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22(03):41-42.
[3]邱镇.“和合思想”下高校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学生人才培养研究刍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7-9.
[4]马宽斌,秦福利.城镇化背景下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03):77-81.
[5]何兆聆.浅析当前形势下边远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河南建材,2020(04):141-142.
作者简介:吴金桐(1982),男,满族,吉林省通化市人,大学本科,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