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方法探究

2023-04-29 15:06杨丽丽曹健
种子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害虫农药

杨丽丽 曹健

摘 要:植物保护剂是指以植物为原料,经提取、加工制成的化学农药。它是植物对生物、化学、物理和其他各种有害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降低其对寄主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剂对害虫和天敌的毒杀有明显的选择性,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但其防治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价植物保护剂的防治效果,是农药登记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植物保护剂;农药;害虫;评价方法

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试验方法、试验时间和试验地点等,其评价方法包括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效试验和毒理研究。田间药效试验是在田间进行的,以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定的施药方法对农作物进行施药防治害虫,调查其防治效果的一种方法。室内药效试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主要评价植物保护剂对特定靶标(如害虫、天敌或其他有益生物)的保护效果和对靶标(如植物)的作用。

1 防治对象

植物保护剂对害虫和天敌的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它只能杀死一种或几种害虫,而对其他有害生物则没有效果。因此,评价植物保护剂的防治效果,首先应明确防治对象是什么。防治对象主要包括害虫和天敌两类。在生产中,以防治害虫为主,害虫多以成虫或幼虫形式为害作物;以防治天敌为主,天敌多以卵或幼虫态存在于植物体内。

1.1 对害虫的选择性

在植物保护剂的作用下,害虫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停止,无法完成其正常的生活史过程,从而降低其对寄主的危害。例如,菜青虫在植物保护剂处理后,无法完成卵孵化和幼虫化蛹阶段;小菜蛾在植物保护剂处理后无法完成成虫生活史;稻飞虱在植物保护剂处理后无法完成成虫生活史;甘蓝夜蛾在植物保护剂处理后无法完成卵孵化和幼虫化蛹阶段。

1.2 对天敌的选择性

植物保护剂可以与天敌或有益微生物结合使用。例如,玉米叶螨在植物保护剂处理后,可以与瓢虫或食蚜蝇结合使用;油菜蓟马在植物保护剂处理后,可以与丽蚜小蜂结合使用。对于有天敌的植物保护剂来说,其防治效果更好一些。

1.3 对环境的选择性

一些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石油污染等,在植物保护剂处理下,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当农药和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时,会使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污染环境;石油污染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抑制微生物活性等。

1.4对作物的选择性

植物保护剂对农作物和天敌的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在评价其防治效果时应注意与农作物和天敌之间的关系。

2 施药方法

施药方法是影响药剂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施药方法对药剂的防治效果也有影响。正确的施药方法对保证植物保护剂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发挥,增强其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1 喷雾法

喷雾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植物保护剂施用方法。其优点是对农作物无损伤,操作简单,可以在低浓度下进行,因此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使用时对农作物安全。喷雾法可分为雾滴大小和雾滴分散性两个方面来评价其防治效果。根据雾滴大小,分为油雾剂、水雾和粉雾剂三种类型。雾滴大小对药剂的防治效果有影响,喷雾法将药液喷洒在作物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药液膜,能够使药剂快速地均匀分布到作物的各个部位,使害虫接触到药剂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因此喷雾法具有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等优点。但喷雾法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同时对作物也有一定伤害,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雾滴大小影响药液的喷洒面积和雾化程度。雾滴过大,喷不到植株上或不能均匀地分布在植株上;雾滴过小则很难喷到作物上而影响防治效果。(2)雾滴分散性也直接影响药剂防治效果。分散性差、药液沉积量少、不均匀的雾滴易导致防治效果降低。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喷雾器和喷雾量。(3)应注意喷雾器的使用方法及喷头角度。

2.2 灌根

灌根法对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也有影响,且与喷雾法相比有着独特之处。

3 施药时期

3.1 防治害虫要选择在最佳防治时期

以蚜虫为例,防治蚜虫的最佳时期是在初发期,此时蚜虫数量少,正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如果防治晚了,蚜虫数量多了,就会降低防治效果。而在蚜虫的发生期进行化学农药防治,容易造成作物药害。目前,已有很多植物保护剂进入了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中,并且与植保机械配套使用,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防治成本。植物保护剂在田间的有效浓度范围很宽,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害虫有较高的活性。但对某一种或某几种害虫来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其具有较好的活性。使用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因此,使用植物保护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在害虫发生期进行试验。一旦确定了最佳用药量和施药时间,就应严格按规定剂量和要求施药。(2)不要将植物保护剂用于同一作物上的不同生长时期。因为某些植物保护剂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用有所不同。此外,植物保护剂在作物上的有效浓度范围较宽(即杀虫效果)。(3)注意均匀喷雾和喷药质量,尤其是叶面喷洒和兑水喷雾时要注意均匀性。

3.2 使用前先做试验

植物保护剂的使用效果与其使用前的试验有很大关系。在试验过程中,应选择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同样的作物,并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记录。进行试验时,应选择不同植物保护剂或同一植物保护剂的不同剂型,并对每种制剂和剂型进行比较。例如,在种植甘蓝时,分别在叶片上喷洒10%虫酰肼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结果表明,虫酰肼悬浮剂的效果较好,而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效果较差。原因在于虫酰肼是一种具有内吸和渗透作用的杀虫剂,它通过与害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发现的杀虫剂,它能与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昆虫对乙酰胆碱的正常吸收。由于虫酰肼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能力比氯虫苯甲酰胺强很多倍,因此不能通过影响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受体而发挥杀虫作用。此外,虫酰肼对部分害虫还具有较好的防效。因此在植物保护剂应用试验中,应首先对虫酰肼进行室内和田间试验,确定其是否可以有效防治某些害虫,确定之后,再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3.3 不同作物的植物保护剂不能混用

植物保护剂对作物是安全的,但不是对所有的作物都安全,因此要避免多种植物保护剂混用。植物保护剂对作物有一定的毒性,不同作物的毒性不同,不可随意混用。另外,使用植物保护剂时还要注意不要与其他农药混配使用。(1)化学合成农药、杀菌剂、杀虫剂等不能与植物保护剂混用。因为某些植物保护剂虽然能控制病虫害发生,但对作物也会产生药害,因此不能与这些农药混用。如防治根结线虫的农用抗生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防治玉米螟的糖醋液中添加有机氯杀虫剂等,对人畜的健康不利。(2)可用于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的植物保护剂也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因为植物保护剂与某些农药混配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此外,某些农药如甲胺磷等对某些作物具有毒害作用,不可与它们混用。

3.4 注意使用方法

植物保护剂主要有保护种衣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菌剂三种。这三种药剂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护种衣剂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但在种子发芽期使用易杀死种子萌发中的微生物,因此使用前应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h。(2)昆虫生长调节剂与作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可提高药效。在防治蚜虫时,可先用吡虫啉等杀虫药剂喷雾,再加入适量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也可与杀虫剂混合使用。(3)植物保护剂应与农药混用,但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4)植物保护剂不能与杀菌剂混用。(5)植物保护剂不能与酸性农药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6)杀虫杀菌剂必须现配现用。如波尔多液等在使用前必须先用水溶解后才能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乳油类农药如石硫合剂等应在配制好后立即使用,不能久置,久置后乳油会由乳化液变干而失去效果。(7)植物保护剂应单独使用,与其他农药混合时要注意安全。

4 施药剂量

在植物保护剂产品的登记中,一般需要通过试验获得产品的防治效果,以指导生产和使用。在评价时,一是要评价植物保护剂的防治效果,二是要评价农药的使用剂量。在评价植物保护剂防治效果时,通常需要评价植物保护剂的有效成分浓度、有效成分体积分数等参数。对于以有效成分为单位的产品,可以通过测定稀释倍数和测定吸收液浓度来确定;对于以有效成分为单位的产品,可以通过测定稀释倍数和测定吸收液浓度来确定。对于植物保护剂的使用剂量,一是要根据防治对象、防治技术、防治对象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综合考虑。二是要根据产品性能合理选择。例如,有的产品以杀菌为主,有的产品以杀虫为主,还有的产品以杀草为主,不同产品对特定害虫、特定草类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时需要选择适合产品性能和防治对象的剂量。最后,植物保护剂要严格按照农药登记证上的推荐使用剂量进行使用。在我国,农药登记证的管理实行行政许可,没有登记的农药产品不能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因此,农药登记证是农药产品登记的法律依据,我国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实行严格的许可制度。农药登记证上标明的有效成分、剂型等都是法定内容,不得随意更改。只有在有效成分和剂型相同时,才能换用不同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目前,我国农药登记产品的有效成分和剂型已由原来的50种减少到40种,登记作物已从原来的5种减少到2种。

5 施药次数

施药次数是评价植物保护剂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施药次数主要影响其对害虫和天敌的作用效果,影响农药药效的发挥,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施药次数过少,则防治效果不好。一次施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50%~80%;二次施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25%~30%;三次施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10%~15%。一次施药后,害虫数量下降,第二次农药防治则可能使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造成药害。因此,在植物保护剂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施药次数。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的方法主要有喷雾、喷粉和涂抹三种。喷雾是用喷雾器直接在田间喷撒药液防治害虫;喷粉是用喷雾器将药粉喷到害虫身上或土表;涂抹则是用药粉加水调制成糊状涂抹在植株上。三种方法中,喷雾和喷粉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但由于植物保护剂的性质不同,其使用方法也不同。喷雾是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可直接将药剂喷到田间或作物上,操作简单、方便,且不易造成农药污染。但喷雾防治效果受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且对环境的要求较高,经常需要轮换用药;喷粉方法则可用于高湿、高温、阴雨等气候条件下害虫的防治。相比而言,涂抹法的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使用植物保护剂时要根据作物和病虫害的不同选择最佳使用方法。对于农作物来说,喷药次数主要取决于防治对象的种类、药剂的性质和用药量等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喷施次数与防治对象的种类有关,对害虫来说多喷一次比少喷一次效果好;对于植物保护剂来说,喷施次数与药剂的性质有关。如防治真菌性病害时宜在发病前喷施;而防治细菌性病害时宜在发病初期喷施;同时药剂的不同效果也与施药时间有关。另外,还可以通过施药后观察害虫的受害程度来判断喷药次数的多少。

6 评价方法

6.1 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是植物保护剂在田间使用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验证农药的田间药效,观察农药在作物上的表现,分析其对害虫种群和天敌种群的影响。室内药效试验是通过研究农药的杀虫、杀菌、除草和除草活性,确定该农药在作物上是否有较好的表现。毒理研究是根据毒理试验结果,对农药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目前,国内植物保护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有田间小区试验、大田药效试验等。其中田间小区试验又可分为室内药效试验和田间小区施药两种方法,室内药效试验又包括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内毒力模型测定两种方法。

6.2 室内药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浸叶法和浸果法,目前常用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包括浸叶法和浸果法。浸叶法是在室内环境中,以一定浓度的药液浸接在待测植物叶片上,将叶片全部浸入药液中,使其充分吸收,24h后调查各处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浸果法则是以一定浓度的药液,将待测植物种子或果实浸泡于药液中,24h后调查植物种子或果实内的害虫情况。目前,对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研究最多的是浸叶法和浸果法,两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精确。但由于植物保护剂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植物保护剂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作用机理与常规农药不同,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植物保护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对环境友好,不产生任何残留,且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但植物保护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价植物保护剂的防治效果,是农药登记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植物保护剂的评价方法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海薇,靳改龙,周成松.植物保护剂高岭土对设施甜瓜、番茄生长的影响[J].湖北植保,2022(05):27-30.

[2]陈望贤,吴佑思,卢自华,等.新型食品级惰性粉储粮保护剂的防治害虫试验[J].黑龙江粮食,2021(11):85-86.

[3]郭银平,何红.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的评价方法[J].农村科学实验,2018(07):121.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害虫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