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及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2023-04-29 20:02徐煦
种子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综合防治

徐煦

摘 要:本文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通过分析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特点及危害,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降低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威胁森林健康与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特点

1.1 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会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气候变化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改变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这些变化可能会改变某些物种的数量和种群密度,进而影响它们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其次,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病虫害的生存和繁殖环境,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某些病虫害的种群增加或减少。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改变病虫害的季节性和地理分布规律,进而影响森林的健康和生产力。

1.2 生态环境恶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人类活动,如大规模森林采伐、土地利用变化、化学物质污染等,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例如,近年来中国南方大面积发生的松材线虫病害就与森林人工经营和采伐方式有关。由于过度采伐,森林树龄结构失衡,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导致松材线虫大量繁殖并扩散,使得病虫害规模扩大,损失严重。

此外,氮沉降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氮化合物通过降雨或干湿沉降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和生态过程,进而影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从而影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1.3 森林病虫害的生物学特点及传播途径

森林病虫害有着自身的生物学特点,如病虫害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易于适应环境的特性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性等。这些特点使得森林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侵袭能力。

森林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飞行传播、爬行传播、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等几种方式。其中,飞行传播是一些病虫害的主要传播方式,如蛾类、蝶类和蚊子等。爬行传播主要是指那些需要在树干上爬行的病虫害,如松材线虫和树皮象等。垂直传播主要是指病虫害通过植物的种子、幼苗和伤口等方式传播,如松枯萎病、萎蔫病等。水平传播则主要是指病虫害通过空气、土壤、水流等途径传播,如森林火灾、洪水等。

2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与影响

2.1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地球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森林病虫害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例如,美洲松毛虫的大规模暴发会导致森林树木被大量食害,严重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森林病虫害还会破坏森林的土壤质量和水文循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例如,松材线虫病害会导致松树死亡,破坏土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循环,威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2 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

森林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维护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制约。一方面,森林病虫害会导致森林树木的凋萎、枯死,影响森林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例如,我国南方大面积发生的松材线虫病害,严重影响了松树林的生长和质量,导致木材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防治森林病虫害,不少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导致森林资源的短缺和利用率的降低。

2.3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森林病虫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方面,森林病虫害会影响森林资源的供应和质量,从而影响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例如,森林病虫害引起的森林火灾会对人类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松材线虫病害对中国的造纸、家具等产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另一方面,森林病虫害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例如,蜱虫可以携带疾病传播,威胁人类的健康,而某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生物防治策略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多种手段和策略的综合运用。其中,生物防治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主要依靠生物控制代理物来控制森林病虫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下面将具体介绍几种生物防治策略。

3.1 天敌及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天敌及病原微生物是生物防治的重要代理物,可以通过与害虫天敌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的调节来达到控制森林病虫害的目的。例如,寄生蜂、天蝎等害虫天敌可以吃掉或寄生在害虫身上,从而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同时,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可以通过感染害虫来控制其数量。例如,使用病毒进行森林毒蛾的防治,可以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3.2 抗病虫植物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抗病虫植物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另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通过选育出抗病虫的植物品种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种群密度。例如,选育出抗松材线虫的松树品种,可以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的发生和危害。此外,抗病虫植物品种的推广也可以降低害虫的危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3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是生物防治策略的重要方面。这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生物肥料的研制和应用、生物制剂的研制和应用等。其中,生物农药是指从天然植物、昆虫、菌类等生物体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杀灭害虫或杀菌作用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高效性、环保性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森林病虫害控制手段。例如,使用菊酯类生物农药可以有效控制松毛虫、松材线虫等害虫,且对非靶标生物无毒害。此外,生物肥料和生物制剂的应用也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和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除了以上三种生物防治策略,还有其他的策略如生态工程和生物学控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通过培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学控制手段。

4化学防治策略

化学防治是一种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式,其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对害虫的杀灭或控制来达到防治目的。但是,过度的化学防治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化学防治中应该注意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学防治的策略。

4.1 有机农药的合理使用

有机农药是一种对人体和环境相对安全的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具有不少优点。因此,在化学防治中,有机农药的合理使用是一种重要的策略。例如,使用有机磷类农药防治森林毒蛾,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人体和环境相对安全。但是,使用有机农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浓度等因素,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4.2 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是化学防治策略的重要方面。这种技术主要包括新型农药的研制和应用、农药复合配方的研究和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改进等。例如,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农药,如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研发的生物农药,以及新型化学农药等,这些新型农药具有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化学农药。

4.3 化学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化学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化学防治策略的重要目标。在化学防治过程中,需要注重防治效果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避免使用过度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例如,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发生情况和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和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和最小的环境危害。此外,还需要注意农药使用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比如对蜜蜂、鸟类等有益生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这些生物。

5物理防治策略

5.1 森林病虫害的监监测与预警技术

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技术是物理防治策略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预测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常见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包括光谱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以光谱技术为例,光谱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反射和吸收的差异来识别不同的植被类型、叶片生理指标等,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也有很好的应用。通过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某些特定的植被,比如叶片被虫害侵蚀后的变化,进而确定虫害发生的具体区域和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5.2 林业工程防治措施

林业工程防治措施是一种物理防治策略,主要依靠林业工程技术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减轻森林病虫害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危害。

例如,病虫害防治剂的施用是林业工程防治措施中的一种,它是将病虫害防治剂喷洒在植物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杀虫、杀菌、保护植物的作用。这种方法具有防治效果好、施药量少、施药方便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3 信息技术在物理防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物理防治中的应用是一种新兴的防治方式,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和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无人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这些技术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成本。

以无人机技术为例,无人机可以在森林中飞行,对森林进行高清晰度的影像采集和图像识别,以及对森林环境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森林管理部门及时监测、预警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无人机也能够快速响应,对森林进行救援和灭火。

6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管理与政策

6.1 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多,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逐渐加剧,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需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其次,需要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及时更新法律法规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需求。

6.2 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支持

科研与技术创新是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地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控制和治理森林病虫害。目前,我国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发明了一些新型的防治工具和技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问题如下:

需要加大对科研与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研究经费,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改革。

需要加强科研与实践的结合,深入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需要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为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6.3 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社会参与度

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治共建格局,才能更好地实现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还需要加强对农民、林业工作者等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病虫害防治的技能和水平。

7 结论

森林病虫害作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其防治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特点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相关管理与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要强化科研与技术创新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社会参与度,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研究和实施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庆红.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4,46(04):39-41.

[2]刘显辉.论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2):34.

[3]叶洪亮,时云龙.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05):22.

[4]张隆春.森林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1):161-163.

[5]樊巍,苑静,赵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23):70-71.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综合防治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如何有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