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专生岗位胜任力研究

2023-04-29 00:44吴婉婷杨伟鑫
秦智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健康岗位胜任力医学检验

吴婉婷 杨伟鑫

[摘要]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专生的岗位胜任力符合“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需求,顺应人民群众逐步提升的健康意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就业。本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福建省内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1、22届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所在的70家医疗单位,结果表明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医学人文、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是提升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方向。学校可采取有效途径提升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助力中国“大健康”。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医学检验;大健康;改进措施

岗位胜任力指胜任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综合,是工作中区分优秀者与普通者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内涵解释不尽相同,我国目前也没有特有的针对医学岗位胜任力的评价系统,不同医学专业所要求的胜任力也不相同。但对照美国心理学教授David McClelland提出的胜任力洋葱模型理论[1],笔者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专生的岗位胜任力也可逐层剖析,最外层是表象特征,指从事医学检验技术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中间层是较为隐性特征,指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最内层是最难获得的核心特征,指自我思想意识、个人动机、科研精神、终身学习能力。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现实背景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家将建设“健康中国2030”作为国家战略,对医护人员包含医学检验人才的重视程度与要求日益提高。由于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快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第一 防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与日俱增,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养老机构和康复机构逐渐成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专生的重要业务来源。市场规模的扩大,检验技术智能化的更新迭代,医学检验设备标准化、信息化提高,检验精度和方法不断进步,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和对检验岗位综合能力要求也在同步增加。医学行业是岗位适配度较高的专业,因为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强,需要专业对口的技能型人才。但多年来,我国对医学人才的教育方法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尚未形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基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与岗位对其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切实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不仅有其战略意义和实际价值,而且有其现实需求。

(二)理论意义

目前针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分为两类。一是从宏观视角。如丁鑫等人的《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总结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现状;梁丽娟、刘笑昆的《海南省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对某个地区的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2];谢向辉等人的《关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几点思考》对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提出简单的几点建议[3]。二是从微观视角,主要集中于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口腔专业。如申虎威等人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强化医学生临床培训技能》;李婷婷等人的《贵州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情况调查分析》等。目前没有专门的文章研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专生岗位胜任力情况,因此本文从此方面入手,明确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专生的实际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岗位胜任力的方法,为培养具有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助力学生更好就业,为日后其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研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对象为福建省内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1、22届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所就业的医疗单位,开展了以医疗机构的评价反馈、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调研。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个人访谈法、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共收回纸质问卷2份,网络问卷70份,其中市级以上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共36家,企业19家,对资料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7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知识、素质、能力等综合素质状况评价

根据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评价、专业技能的评价、敬业与工作态度的评价、综合素质的评价、总体满意度评价均较高,选择“好”或“较好”评价者达到90%左右。但是市级到县级、乡镇级别医院再到企业,对毕业生各方面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呈现下降态势,选择“好”及“较好”的从93%到91%再到89%,这和招纳的学生素质有关系,综合素质更优秀的学生有能力到更高级别的单位就业,因此单位满意度评价也较高,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专生的主要就业市场还是在乡镇基层和第三方企业,因此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尤为重要。

2.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技术相关知识重要度调查结果

将检验仪器相关知识、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常见疾病临床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卫生法律法规、实验室管理知识、英语知识这7项分为“非常需要”、“需要”、“一般需要”进行调查[4],发现用人单位对这些医检相关知识选择“非常需要”和“需要”超过60%,其中对卫生法律法规、英语知识、常见疾病临床知识、实验室管理知识的需求度均超过70%,可见应当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单是医检专业的知识,而是加强交叉学科知识学习,包括法律法规、英语知识。

3.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岗位职业能力调查结果

将形态学镜检能力、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实验室安全防护能力、检验仪器操作能力、自主主动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这8项分为“非常需要”、“需要”、“一般需要”进行调查[5],发现用人单位需求对这些能力选择“非常需要”和“需要”均超过70%,其中对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实验室安全防护能力、形态学镜检能力这些专业能力的需求更高达到80%,因此应主要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不可忽视主动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4.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其他建议

“大健康”背景下,建议增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检验质量控制、检验仪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课程或者相关培训。随着检验在医院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检验与临床沟通愈显重要,建议专业课多结合临床,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更加脚踏实地,对本职工作热爱和敬畏,提高专业自信心。

三、改进路径

(一)重视思政教育,善用“大思政”协同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明朝裴一中《言医·序》谈道:“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者德为先,三年疫情也暴露了医学教育中重“技”轻“道”、重“治”轻“防”等问题,因此医学院校更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预防为主”的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三全育人”,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提振学生的人文精神、自强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打造“健康之魂”,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构建“厚德重防、健康共享”的精神文化。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实施课程思政。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涌现出一批“最美逆行者”,他们作为医学生强有力的榜样,引导医学生践行核心价值、强化责任担当,因此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让专业素养进课程、进课堂、进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大思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深化产教融合,明确“岗位需求”加强知识技能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目前,高职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定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基层医疗机构和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是大专生主要就业市场。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医学检验仪器、试剂公司对高职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因此,学校要注重产教融合,推动专业与产业、产业与教学的互融,通过调研,将产业、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为了更好进行产教融合,应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重点应更加契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才岗位要求,比如夯实专业英语课程,增加《医学检验仪器分析》《病理学检验技术》《实验室管理》课程生物安全模块课,使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技术,增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检验质量控制、检验仪器类相关课程内容,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增设卫生法律法规等选修课程,提升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此外,通过技能大赛、加强见习实习培养与反馈、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扎实的检验技术,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

(三)强调素质教育,主打“过程性评价”提升综合能力

医学教育测评体系除了专业素质更侧重综合素养,综合素养应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因此系统性综合能力评价机制,应包含专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等模块,通过过程性的评价反馈,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提升人文素质方面,学校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专业优势,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多方形成合力,开展“开学第一课”宣讲、参观校史馆等教育体验基地等,向学生展开生命教育、介绍校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帮助学生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在加强职业道德方面,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请优秀的毕业生或行业专家来校作报告,让学生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意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开展医学类社会实践、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实践进行素质拓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带领医学生走入医院、社区、养老院,进行义诊、陪护、健康宣教,落实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崇医尚德,学会奉献他人、服务患者。在提高创新意识方面,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其主动思考,积极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设置学科竞赛如创新创业大赛、教师科研助手等途径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在保证教学大纲完成进度下,尽可能增加实习见习时间,学校与实习单位联合,引导学生做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增强沟通能力的锻炼等。

四、结语

总之,在医学生教育教学中,应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根据专业特色,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面向就业单位,培养和训练医学生使之具备适应该岗位需求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迈进中国的大健康时代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丁鑫,胡铭,矫克尚.《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5):701-703.

[2]梁丽娟,刘笑昆.《海南省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科教导刊,2022(21):144-146.

[3]谢向辉,申爱玲,王爱华.《关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6):58-59.

[4][5]楼宏强,杨大干,姚德欣.《医学检验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36-45.

基金项目:泉州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名称:“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医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2E19)

作者简介:

吴婉婷(1991.2-),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伟鑫(1989.11-),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健康岗位胜任力医学检验
生物防护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防护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大健康”时代到来了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首届贵州绿博会关注“大健康”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新临床检验基础能力考评机制的建立与探索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