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门充满异质文化信息的课程,英美文学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着“通过认识他者来认同自我”的悖论性话题。“显隐相融、研学合一”的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态以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为学科方法,以“国家认同”为融入点探究英美文学教学的实施策略和优化路径。作为教学模态的核心部分,“显隐相融”的主题式教学内容从话题、理论、文本、时政四维度重构内容体系;作为教学模态的支撑部分,“研学合一”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重塑实践范式,以期在建构内容方面实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融合,在建构机制方面实现“专业逻辑”和“政治逻辑”的统一。
[关键词]英美文学;平行研究;课程思政;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9.035
引言
2021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1]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已明确列出高校文史哲专业课程思政的契入点,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的课程思政战略为文学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所谓机遇,指的是当前人文学科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和使命”[2]。所谓挑战,指的是一门充满异质文化信息的课程应如何重构英美文学课程的内容体系、重塑英美文学教学实践范式,在内容方面实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融合,在机制方面实现“专业逻辑”和“政治逻辑”的统一[3]。
从思政建设的“主体性”和外国文学的“他者性”来看,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个“通过认识他者来认同自我”的悖论性话题。易言之,教师应如何用外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西方世界的理论、制度、价值和文化来认同中国社会的理论、制度、价值和文化,正如王会花、施卫萍所言,“兼顾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成为外语教育需要积极探索的人才培养目标”[4]。
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和学术机构纷纷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前瞻性建议,一时间“跨文化交际”“比较文学”等学科热词源源注入外国文学教学领域,比如王卉、杨金才[5]“比较文学式的学习和研究”,并提出“应有意识地以中西文化对比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并由此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基于此,本教学模态旨在以“平行研究”为学科方法,以“显隐相融、四位一体”的主题式教学内容为核心、以“研学合一、横纵拓展”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为支撑重构英美文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实践范式,引导学生在对外国文学和异质文化深刻理解树立国家意识、培养国家认同,进而形成个体与国家的彼此成就与共生共进。在这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的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超学科运用性,其对比和类比的方法“可启发相关研究及相关教学,使人们由此扩大知识视野,树立文化共同体意识”[6];主题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围绕主题进行交流的教学方式,着重于有目的有意义的主动学习,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即“以生为本”“教学内容和过程的系统性”“主题选择的灵活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7]
一、显隐相融、四位一体:基于“平行研究”的英美文学主题式教学内容
作为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态的核心部分,基于“平行研究”的英美文学主题式教学内容以“国家认同”为思政摄入点,将关注对象由“文学史”转变为“文学主题”,并由此将文学作品划分出自然、社会、心理、种族、女性、伦理、比较等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七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以“话题——理论——文本——时政”为线索构建四方面教学内容:
(一)话题
呈现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认知当前中国社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二)理论
引入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中心的中西文论,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文学理论的理论要点、基本理论以及发展历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
(三)文本
以英美经典作品为文本,并引入相关中文文本作为参照,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提升文学审美水平和文学分析能力,体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内涵。
(四)时政
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怀为基本目标,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理论、政策、时政等素材,以事实、数据和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认知并践行作为跨文化交际人才应具备的理论意识和制度意识。
综上所述,“显隐相融、四位一体”的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主题为教学线索,围绕“话题、理论、文本、时政”四方面展开,并从以下三方面实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融合:一是逻辑性,教学内容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为基本脉络构成了与主题高度相关的逻辑环路,每个主题的四个部分“话题、理论、文本、时政”既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解读方法,又是一个思政问题的探究过程;二是多元性,各主题展示的既是研究外国文学核心话题的多元思维,又是服务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多维策略;三是比较性,与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内容不同,四位一体式教学内容使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纳入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视角和跨文明视野,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国家认同意识。
二、研学合一、横纵拓展:基于“平行研究”的英美文学主题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内容创新的辐射,也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支撑。基于“平行研究”的英美文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将“平行研究”的方法融入于“研学合一、横纵拓展”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中,需要指出的是,首先,这里的“研学合一”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知识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而指的是与本教学模态的思想摄入点“国家认同”一脉相承的认知能力(如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道德情操(如伦理观和价值观)和公民素养(如制度意识和理论素养);其次,“横纵拓展”指的是借助“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阶混合教学在横向(课内)和纵向(课外)进行拓展式长线式教学。
为解决有限学时与庞杂内容的冲突,本教学模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通在线开放课程,与线下课程紧密结合,共建“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阶混合式教学,实现英美文学课程的横纵扩展。四阶混合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灵活分配至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并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能力目标和师生角色,按照“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四阶混合式教学流程逐步展开。
(一)四阶混合式教学流程
1.课前预学
作为课程的导学阶段,课前的线上预学阶段以主讲教师在线开放课程为依托,提纲挈领式地系统梳理“话题”“理论”和“文本”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单元主题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该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批评”“作家简介”“作品概述”三个教学模块以及“话题思考”一个对话模块。
以“伦理”主题为例,教师首先在“理论批评”“作家简介”“作品概述”三个教学模块简介后现代伦理学观点、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及其代表作品;接着在“话题思考”模块引导学生探讨理论和文本之间的学理关系;最后以伦理新闻事件为话题从国家认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相关问题意识。
2.课中共学
课中线下共学阶段将以“理论”——“文本”——“时政”为基本路径引导学生带着课前预学中所获的问题意识,逐阶培养学生的文本比较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以“生态”主题为例,教师将首先在“理论”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并总结出理论框架和内容要点;接着在“文本”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威廉华兹华斯《我似一朵孤云独自游》和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梭罗的《瓦尔登湖》,分析中西方生态思想之间的异同关系,进而在解读作品审美价值的基础上体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和人文关怀;最后在时政环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然生态观并充分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生态政策。
3.课后扩学
课后扩学阶段以学生自主研学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以文学理论的理论和文学作品的经典片段为主要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思政认知能力。
以“比较”主题为例,学生可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参考文献深入学习比较文学相关理论,在教师的辅导下对其自主选择的中英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学风格和文化观念的异同之处,体悟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并将研学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递交。
4.课外践学
课外践学从“制度认同”和“理论认同”角度出发,以“话题”和“时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指导理论和实践政策)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论辩、新闻采集和社会调查等)为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接触和认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培养其关心国家的人文情怀和服务社会的真挚意愿。比如,可围绕“自然”为主题开展“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哪一个更加重要?”的辩论比赛或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可围绕“女性”主题开展“高校学生性别观调查”的社会调查活动,也可围绕“心理”主题开展心理服务志愿者活动。
三、结语
本研究以“显隐相融、四位一体”的主题式教学内容为核心、以“研学合一、横纵拓展”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为支撑构建基于“平行研究”的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态,服务于以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为导向的英语专业建设工作。该教学模态在英语阅读类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适用于英美文学课程以外的英语专业阅读类课程思政教学,以及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华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开班[EB/OL].(2021-11-24)[2022-05-08].
http://education.news.cn/2021-11/24/c_1211460446.htm.
[2]王卓.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J].当代外语研究,2020(4):66-72.
[3]郝德永.“课程思政”的问题指向、逻辑机理及建设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7):85-91.
[4]王会花,施卫萍.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外语界,2021(6):38-45.
[5]王卉,杨金才.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外语学刊,2021(6):73-77.
[6]贾仕厚.试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超学科运用[J].文化学刊,2022(10):88-91.
[7]杨瑞珍,谢海涛,艾丽菲拉·艾尔肯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主题式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2(48):57-60.
基金项目:
2021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英美文学主题式教学模态研究(项目编号:JSZW21048);
2021年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院级教改项目,项目名称: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思政+专业”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jx210803);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第三批院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显隐相融,研学合一”的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态构建(项目编号:jx220810)
作者简介:柯智(1982.6-),女,汉族,福建浦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以及外国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