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美玲
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重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教育低年级的学生时,应当加强德育教育的融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准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和意义。
1 树立正确的榜样
在对低年级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规范语言和行为,让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习到更多。相比较理论化的教学,实践引导的教育效果更好。班主任要在生活中用自身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改变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这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例如,在班级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处于平等的关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也应当充分尊重教师,教师可以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生,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 在生活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的表现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师可以营造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要懂得排队,这是基本的礼仪和礼貌,学生在遵守排队礼仪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礼貌对待他人,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中,长篇大论的德育教育不利于让学生提高对于德育的认知,反而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班主任需要多多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到德育素养的重要性。
3 组织德育教学的促进活动
在德育教育中,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学生要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帮助父母做好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收拾房间、洗衣服等这些都是属于自己的劳动,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德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
结束语:
面对低年级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必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班主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引导、德育激励等方式,让学生懂得德育的重要性,使其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水平,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