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眼镜是一个具备时尚、医疗、服务和高科技属性的复合行业;眼视光专业教育,也要培养能力全面、知识丰富的综合性人才。为了把镜片材料知识传递给更多行业新人,助力眼镜行业人才培养,三井化学携手本刊开启了“全国视光高校巡礼”计划,走入高校与师生们深入交流,并分享行业前沿的专业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万家眼镜店,对于具备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人才有巨大的需求,仅靠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开办的眼视光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尚不能填补这一人才缺口,因此,一些眼镜零售企业选择跨行业、社会面招人。眼视光职业技能培训便因此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多年以来,我国的眼视光人才一直保持着全日制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行的培养方式,从业者们也面临多工种、多学历、多职称的特点。
此前,本刊走访了全国多家高校的眼视光专业,对眼视光专业的办学思路、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择业前景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现当前行业人才培养的全貌,本刊与三井化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一起,探访了在我国眼视光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累计为行业输送了上万名人才的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
到访期间,三井化学中国区市场推广负责人、医疗保健·功能材料销售部经理王剑凯为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的近百名学生们带去了有关镜片材料知识的分享,介绍了镜片材料的发展历史及性能区别,以及三井化学MR?系列材料的优势,并通过现场问答、道具演示的方式与同学们互动。学生们对全球镜片品牌、镜片材料种类等资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又在道具的演示中学习到了镜片内应力、柔韧性的实用知识,充分展现了求知、好学的热情。未来,三井化学还将持续参与眼视光行业人才培养的工作,力所能及地将镜片材料知识带给更多从业者,助力行业发展。
王剑凯在授课
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创立于1998年,前称为“江苏金陵眼镜职业技术学校”,是专门从事眼镜验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专业培训学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拥有专职教师二十余名,已发展为集高职、中职视光教育结合视听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二十余年来,累计为行业培养了两万余名专业人才,被省市政府授予“江苏省诚信学校”“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南京市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此外,学校还是南京市眼镜协会秘书处单位。
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王云校长将学校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
1998年,验光师邓可立在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创办了“康明眼镜学苑”,开始面向社会招生,开办“眼镜验配技能培训班”,这便是学校的前身。2000年,经江苏省民政厅登记、江苏省劳动厅批准,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成立,据国家职业标准系统开展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职业技能培训。建校的前十年,学校并没有一门心思扩招学生、扩大规模,而是提出了“做眼镜、先做人”的理念,花费了大量精力夯实基础,树立教学培训标准体系、自主培养师资力量。
从2010年开始,学校开始开放办学思路、拓宽办学内容、丰富办学形式,比如在原有眼视光教学基础上增设听力健康与助听器验配技能培训,与南京技师学院合作创办眼视光配镜技术专业,举办视听服务展览会及眼视光成人继续教育合作等。这一阶段,学校的知名度和行业认可度也快速提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长。
自2020年起,学校顺应形式进行变革,建立了网课直播间,通过录制视频、线上直播、开设异地实训点的融合教学模式,这也为学校适应未来教学需求,进行远程情景实训授课提供了便利。进入第三个十年,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将其定义为转型创新和起航阶段,将进一步深化开展校企合作和渠道搭建,广泛参与产品更新及新零售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眼镜行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王云校长(右一)与三井化学王剑凯(左一)、本刊记者刘哲宇(左二)交流
全日制眼视光专业教育与眼视光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眼镜行业补充专业人才的两大途径,其实十几年前,大多数的专业人才都来自于后者。彼时,全国范围内开办眼视光专业的高校只有寥寥数家,部分毕业生又被眼科分流,职业技能培训就挑起了输送人才的大梁。过去,将一名毫无专业基础、一片空白的新人,在短期内培养为具备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能进入企业上岗的学徒,就是职业技术学校要做的事情。目前学校开办的眼镜验光员、定配工培训项目,就是针对零基础的年轻学生,内容包括12天的线上学习,内容偏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18天的线下学习,以系统学习、技能实操为主。
随着行业的发展,培训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学校又陆续开设了眼镜验配职业技能(工种)等级认证培训、眼视光应用技术和实操技能培训、成人眼视光继续教育、眼视光与配镜技术专科学历教育等多种培训模式。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周期为7天线上学习+5天线下学习,眼镜专项技能培训,如角膜塑形镜验配、近视防控体系构建等,则需要5天的培训周期。
上图:裂隙灯实操。下图:电脑验光仪实操
随着眼镜行业零售业态的丰富,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细分,技能培训的受众也更加明确了。王云校长表示,学校的新生从过去大部分是初中、高中毕业,逐渐覆盖各种学历,研究生和博士前来学习也不少见。新生也不再只有新入行的“小白”,一些一线验配人员已有一定工作经验,想要考取职称获得更好发展前景,会向企业申请前来学习;也有零售店的老板,想要增设视觉训练、角膜塑形镜验配等专项业务的,也会先来学习相关知识,再决策;还有从事眼镜外贸生意,想要对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的……
为了满足以上需求,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在授课内容、授课周期、授课形式上不断丰富,服务于“学以致用”这一最高目标。基础理论、实操技能、专项提升,层层递进的三个板块内容共同构成了多样化、可定制的教学方案:
·基础知识理论:眼科学基础(解剖构造、器质功能、常见眼病等),眼屈光学(生理光学、屈光原理、屈光不正性质、类型及矫正方法),眼镜商品学(眼镜架、眼镜片结构、功能、材料特性及商品销售服务),职业道德与服务理念,角膜接触镜验配与护理,眼镜光学(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基础与透镜应用原理),眼镜配装技术与质量检验,功能性眼镜验配技术。
·实操技能:眼常规检查,客观与主观屈光检查及综合验光仪操作,角膜接触镜配前、配戴及护理,眼镜割边装配与矫形,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检查与处置,眼镜染色与美薄加工技术等。
·专项能力提升:视力保健与筛查技术,斜弱视诊断与视力复健,近视防控应用技术等研修、研讨类。
王云校长线上授课
线下实训教室
作为亲历者,王云校长见证了中国的眼视光职业教育,从“师带徒”的学徒时代,到结合眼镜验配与眼医学的学历时代,再到如今融合了健康产业、科技产业的能力时代的变迁。第一阶段的学徒制教育,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了眼镜验配技术操作流程和配镜质量标准,为我国眼镜行业的萌芽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二阶段眼视光学历教育的开办,是眼镜零售中“专业化”愈发受到重视的结果,使眼镜验配的技能融入了眼视光医学的视角,从业者开始通过专业性获得竞争优势;第三阶段眼视光技术和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发国家政策和外行业资本关注、入局眼镜行业,眼镜行业开始高频率地面临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既为行业未来发展拓宽了道路,也对人才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云校长认为,在新的人才需求面前,当前我国的眼视光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眼视光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与眼镜行业产业结构、企业岗位设置和业务需求的适应性错位;二是各类各级眼视光教育在具体教育内容层次、专业设置范围、教学标准把控、学科偏重侧重以及教育理念导向等因素导致的认知偏差;三是市场发展的多元化与快节奏对技术应用的需求与教育过程的不协调,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精确、企业招人不精准,部分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之后还要从头学起,徒增试错成本。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招人困难,从业者职业认同较低,薪资待遇难以留住专业人才。
未来的眼视光人才培养,应该遵循“学以实为获,学以用为得”的原则,“实”指扎实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研究的学力,培养其应变和适应力;“用”则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提升成长力。最终达到“定向定岗,因材施教”的人才培训,才能真正契合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行稳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