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 吴绵绵 唐琦 朱健华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是贵州省建校最早的卫生健康类职业学校,办学83年,在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转设为贵州省第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中眼视光技术专业在今年申报并成功获批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本科,眼视光作为实践技能很强的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重在实践技能的提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恰逢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重新规划,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本科实训基地如何建设、如何与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相结合,是目前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眼视光专业实训基地现状、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本科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由于受学校规划限制,我校现有眼视光专业实训室存在面积较小、功能不够齐全、地点较为分散不方便、缺乏整体统筹规划等问题,不能较好满足现有课程体系要求。
由于场地和资金限制,一些实训室版块建设较为有限,如眼镜光学实验室、眼镜营销与眼镜店管理、低视力助视器验配等只能做一些基础项目。另外,眼视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更新较快,如一些眼科特检设备缺乏,无法较好开展实训项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眼视光岗位的数字化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行业内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水平发展不充分,导致教师带教效率低、一些项目无法真实展现眼视光专业教学情境,如眼解剖、检影验光、斜视检查等。
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注重技术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内容与实际岗位链接,才能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因此需要“政、校、行、企”联动多主体建设管理。
职业本科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有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属性。眼视光技术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眼视光产业高端领域,培养能够从事产品生产和终端服务、解决复杂视觉问题和进行眼部检查操作,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眼保健人才[1]。因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眼视光职业本科实训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规划分两期进行,一期为约1500㎡的5层产教融合实训楼,二期是位于一楼约1200㎡的综合培训楼。其中一期规划是建立能够满足教学、比赛、考证为一体的对内服务实训基地,二期规划是建立集科普、培训、视光诊疗服务于一体的对外服务实训基地。
眼视光实训基地建设采用一体化设计,包括基础装修,实训用具(仪器设备、虚拟仿真系统、耗材等)、教学用具(多媒体、桌椅等)的采购,文化建设。
基础装修和实训用具采购布置需要与工作流程及工位结合。教学用具采购需要与信息化、小组讨论、理论实操一体化等教学方法结合。实训室文化建设需要与工作场景对接,包括实训室功能布局、学生职场氛围体验等,包括制度板、操作流程图、科普图等的布局,制度建设是实训室管理运行的有效保障,主要包括“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室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实训室卫生管理制度”“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节假日及闲时借用制度”等。
根据眼视光技术职业本科的专业标准,结合学校要求及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需形成“一体系、一平台”两大功能模块。
将实训基地按照产业链、工作流程进行功能布局,对一期五层楼实训基地做如下安排:
a. 一层为眼视光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根据视光中心工作流程设计,同时还设置一个可供大学生宣讲团和志愿者服务队开展近视防控服务(包括科普培训、建档筛查、预防治疗等全流程服务)的近视防控实训室,与行业内企业合作,通过大数据系统开展近视防控科研工作;此外,该层还设置了光学实验室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
b. 二层为眼科检查与接触镜验配实训室,主要进行眼科检查与诊疗、干眼治疗、接触镜验配等,可与眼科设备厂家和接触镜厂家共建实训室,共同进行教学。
c. 三层为验光实训室,该层主要用于检影和综合验光实训教学、验光师职业技能鉴定、验光技能比赛,同时可建立技师工作室。
d. 四层为视觉训练与低视力康复实训室,主要有3D、VR、视觉训练软件、虚拟仿真等,按照视觉训练室和低视力康复门诊进行设计,可与视觉训练相关企业共建实训室。
e. 五层为视光产品制作实训室,可将该层设计为生产线,主要开展眼镜的加工制作与维修调校、仪器设备调试与维修等实训教学,同时也可开展眼镜定配工职业技能鉴定、眼镜定配技能比赛,与校企合作,共同探究眼镜与设备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通过对实训基地五层楼的统筹规划,形成“学研创赛证融通”体系,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实训室更好地服务教学,着力培养高技术技能复合型眼视光人才。
职业本科立足于产教融合视角,构建了眼视光技术专业“产教融合123”模式:一个协同,即校企协同;两个结合,即虚实结合、理实结合;三个对接,即实训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实训场景与工作环境对接、实训内容与职业证书对接[2],实现眼视光专业实训基地的多元参与、共享共建及协同管理。以产教融合平台为顶层设计,对眼视光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整体性、系统化的宏观布局,使实训室的分布、实训设备的配置及数字化建设都得以最大限度地与眼视光岗位相衔接,让实训内容最优化。
职业本科强调双主体育人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实训内容、寻找企业,共同构建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共同组建专兼职教学团队,形成带教、课程开发、案例库开发、考核评价等完善的实训体系,通过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更好地服务教学。同时,校企共同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科学研究团队、社会服务团队等,共同助力专业建设与发展。校企协同育人还体现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结合上,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与提升,利用地理优势与龙头企业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上,通过实地考察、资质评估,通过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3.4.1 虚实结合
3.4.1.1 生产性实训室建设
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同于普通的实训室,它既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桥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3]。生产性实训将真实的企业生产引入教学实训中,按照工作流程设计实训过程,并按生产岗位要求开展实训教学,重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彰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如一层眼视光综合实训室完全按照眼视光中心设计,其他各层根据各版块工作流程进行设计。依托实训基地,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主线,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4],以培养出综合职业素养好的高层次技术技能眼保健人才。
3.4.1.2 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当解决实训教学中容易遇到的“场景难再现、不好展示”等难题。基于眼视光全产业链及工作流程,重点打造眼视光实训各关键点的智慧化实训场景,提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水平。建设集“教、学、管、训、评”于一体的“康养在线”眼视光学习平台,基于平台实施“互联网+虚拟仿真”“线上+线下”“理论+实训”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眼视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让学生借助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线上签到、测试、预习、重难点虚拟实训、答疑讨论、全过程评价等内容。同时,针对一些眼视光学习课程中的抽象知识点,采用眼视光仿真的可视化工具,通过VR与AR技术开发,达到人机交互的完美结合,如视障患者智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能让实训更具感知性、沉浸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遵循“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原则,帮助取得更好的实训效果[5]。希望通过虚拟仿真和生产性实训室的共同作用,更好地解决实训教学的难点与痛点。
3.4.2 理实结合
重新整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训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知识构建,由浅到深,由初阶、中阶、高阶再到综合,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5.1 实训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
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将实际案例融入实训教学中,以临床岗位需要为中心,进行实训内容训练与考核,让学习与应用无缝衔接。
3.5.2 实训场景与工作环境对接
在校内实训室的设计和建设中,眼视光综合实训室参考眼视光门诊实际工作环境,其他实训室则根据各版块工作环境设计场景,按照工作流程设计出与实际工作环境高度接近的实训场景,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岗位的距离。
3.5.3 实训内容与职业证书对接
在对实训内容进行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考证需求,针对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眼视光职称考试等多种与眼视光专业相关的证书考试,将证书考核相关的实训项目融入实训课程,实现实训模块与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真正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高技能特性。
眼视光技术专业在原有实训基地功能不完善、内容不全面、信息化水平不足、产教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下,根据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总体设计与规划,构建实训基地“一体系、一平台”两大功能模块。通过两大功能模块建设,延续 “职业性”,凸显“高等性”,达到“综合性”,全方位培养高技术、高技能的复合型眼视光人才。未来,在二期实训基地建设上,将更加注重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对外培训与提供社会服务,为眼视光职业本科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o
参考文献
[1]王均,杨渠,吴绵绵.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本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2,No.353(07):113-117.
[2]金晓锋,陈菲儿.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123”模式探究[J].实验研究与探索,2022,No.40(07):261-265+308.
[3]黄德桥,杜文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No.690(02):88-92.
[4]张小文,徐彦明.基于产教融合的多维育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数字印刷,2021,No.213(04):100-105.
[5]曾照香,刘哲,李金亮.新时代职业院校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No.1009(09):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