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馨予 吕茂霞 谯彬彬 杨吟
关键词: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儿童;青少年;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根据个体角膜弧度和近视程度定制的逆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镜片材料具有很高的透氧性能,通过夜间配戴,在角膜与塑形镜片间形成泪液镜,泪液镜对角膜进行重新塑造,改变了角膜前表面的光学特性,从而降低了近视程度,帮助获得清晰的视力[1]。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角膜塑形镜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近视矫正及进展控制效果 [2~3]。在角膜塑形镜的规范验配过程中,试戴是必要步骤。而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硬性角膜接触镜,部分患者在初始试戴时会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感,尤其对于身心还未发育成熟的儿童青少年。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在眼科领域常用的表面麻醉剂——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角膜塑形镜验配的临床效果。
选择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我院首次行双眼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60眼),其中男性15例(30眼),女性15例(30眼),年龄范围在8.25~15.33岁,平均11.13岁。将30例患者的右眼作为观察组(研究组,30眼),左眼列为B组(对照组,30眼)。所有患者均符合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基本条件及适应证。排除标准:a.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或常年过敏性结膜炎患者;b.急性结膜炎及中重度慢性结膜炎患者;c.眼睑倒睫者。
1.2.1 滴眼液使用及对戴镜的配合程度评估
按角膜塑形镜的正规验配流程,根据患者的平坦角膜曲率、角膜直径、e值、角膜地形图中高度图的高度差值等参数选择首片试戴片。试戴镜片前,予以右眼(A组)滴用1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国药准字J20160094,参天制药有限公司),左眼(B组)滴用1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然后按正规戴镜流程,以先右眼后左眼的顺序给患者戴上试戴片,嘱患者马上闭目休息。负责戴镜的医师就以下内容进行打分:
戴镜配合程度:
·右眼(A组):
□ 配合很好(0分)
□ 配合一般(5分)
□ 无法配合(10分)
·左眼(B组):
□ 配合很好(0分)
□ 配合一般(5分)
□ 无法配合(10分)
此过程采取双盲方式进行,患者和戴镜与打分的医师均不知双眼分别使用何种滴眼液,本研究的30例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戴镜与打分(下同)。
1.2.2 试戴时患者主观感受评估
患者戴镜闭目达13分钟时,逐项询问患者以下内容,并记录得分:
a. 异物感
·右眼(A组):
□ 无(0分)
□ 轻度(3分)
□ 中度(5分)
□ 重度(7分)
□ 无法耐受/极重度(10分)
·左眼(B组):
□ 无(0分)
□ 轻度(3分)
□ 中度(5分)
□ 重度(7分)
□ 无法耐受/极重度(10分)
b. 疼痛感(打分细则同上)
c. 流泪症状(打分细则同上)
d. 畏光症状(打分细则同上)
1.2.3 患者接受镜片配适检查及取镜的配合程度评估
待患者戴镜闭目休息20分钟时,采用荧光素钠眼表染色后,行裂隙灯显微镜下镜片配适检查,并立刻取镜(先右眼后左眼)。检查医师和取镜医师分别就以下内容打分:
a.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镜片配适配合程度
·右眼(A组):
□ 配合很好(0分)
□ 配合一般(5分)
□ 无法配合(10分)
·左眼(B组):
□ 配合很好(0分)
□ 配合一般(5分)
□ 无法配合(10分)
b. 取镜配合程度(打分细则同上)
1.2.4 取镜后的眼表情况评估
取镜后,患者立即接受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并由检查医师分别就以下内容进行评估。
a. 取镜后球结膜充血情况
·右眼(A组):
□ 球结膜无充血(0分)
□ 球结膜轻度充血(5分)
□ 球结膜中/重度充血(10分)
·左眼(B组):
□ 球结膜无充血(0分)
□ 球结膜轻度充血(5分)
□ 球结膜中/重度充血(10分)
b. 取镜后角膜点染情况(荧光素钠眼表染色后):角膜染色评分采用Oxford评分方法,该方法按角膜染色的不同程度计为0~5分,0分表示无染色,1分表示很少,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重度,5分表示极重度;评分≥1分,记录为角膜染色阳性[4]。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 Whitney U 检验或 Kruskal-Wallis)对非正态分布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研究A组(右眼)与B组(左眼)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接受首次试戴镜时,观察组戴镜程度评分为24.33(秩均值),对照组为24.67(秩均值),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0,P=0.921)。
患者配戴试戴镜闭目13分钟时,进行患者主观感受的评估,发现A组(右眼)与B组(左眼)的异物感感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左眼)的异物感较A组(右眼)明显(P=0.023)。而两组的疼痛感(P=0.461)、流泪症状(P=0.305)及畏光症状(P=0.613)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试戴时患者的主观感受
在戴镜闭目休息20分钟时,采用荧光素钠眼表染色后行裂隙灯下镜片配适检查,结果显示A组(右眼)与B组(左眼)的配合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并且在取镜时(先右眼后左眼)A组(右眼)与B组(左眼)的配合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见表2)。
表2 接受配适检查及取镜配合程度
取镜后立刻行裂隙灯下的眼表检查,结果显示A组(右眼)和B组(左眼)在取镜后的球结膜充血情况(P=0.308)及角膜点染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见表3)。
表3 取镜后的眼表情况评估
眼科操作及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为表面麻醉,其麻醉方法简单、快捷、安全性高,有效避免了局部浸润麻醉、球周或球后麻醉所致的并发症,在临床中应用广泛[5]。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是一种苯甲酸酯类的局部麻醉药, 其通过阻断作用位点附近的感觉神经末梢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发挥局部麻醉作用。它常被用于眼科临床的多种诊疗操作及手术中,例如角膜激光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等。药理学研究显示,本品在滴眼1滴后,麻醉效果显效时间平均约为16秒,麻醉维持时间平均约为13分51秒。药物滴眼后,首先分布到泪膜,由泪膜转运入角膜,到达前房,随房水回流进入血循环,最后被血浆或肝脏胆碱酯酶代谢[6]。家兔的角膜麻醉研究显示,盐酸奥布卡因的表面麻醉强度约为可卡因的20倍[6] 。
在我国现有的针对角膜塑形镜规范验配的指南及专家共识中,未严格将滴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行眼表麻醉作为验配的必需步骤[7~9]。而在国内外同行的角膜塑形镜验配临床实践中,是否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行眼表麻醉,以及在验配的哪个环节(戴镜前、闭眼试戴时或检查配适时)行眼表麻醉,存在实践上的不一致及少许争议。部分同行主张尽量不使用眼表麻醉,让患儿在试戴时感受到镜片配戴的真实舒适程度,以及患儿及家长在试戴后能充分考虑是否能够接受长期配戴,避免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更有医者认为在首片试戴时的真实眼部感受,有助于患儿在往后的日常配戴中判断正常/异常的不适感,便于其及时就医。而部分同行主张对极少数在试戴时严重不配合的患儿行眼表麻醉,以减轻患儿的不适感,提高验配成功率。另外,还有少数同行主张给每一位试戴的患儿都滴眼表麻醉剂,以提高患儿试戴时的配合程度,提高订镜参数的精准性。除试戴前滴眼表麻醉剂,有医者在检查配适前也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本研究中,笔者考虑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中含有防腐剂成分,未有确切证据提示可在戴角膜塑形镜时滴眼,尤其因试戴片被反复使用时。因此,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1次后立刻行戴镜操作,以尽可能延长滴眼液在试戴过程中的维持药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在试戴前即刻使用1滴(右眼),相比对照组(左眼)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1滴存在如下关系:
a. 两组接受戴镜操作的配合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b. 滴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后,试戴时(达13分钟时)的异物感更轻,但疼痛感、流泪症状和畏光症状和对照组无差异;
c. 两组接受裂隙灯下镜片配适检查(试戴达20分钟时)及接受取镜操作的配合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d. 两组在取镜后的球结膜充血情况及角膜点染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
a. 如每组纳入30眼,样本量仍较小;
b. 每个患者接受首片试戴的整个过程约为25分钟(从滴眼液到取镜完成),而1次滴眼液的药效可能在期间某个时刻消退;
c. 本研究均采用右眼做研究组、左眼做对照组,未严格采取随机的研究方法,使得本研究结果可能发生偏倚。
综上,本研究初步提示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试戴前即刻点1滴)在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过程中,可减轻首片闭目试戴时的异物感,可应用于对角膜塑形镜较敏感的儿童,以减轻患儿的不适,提高验配成功率;但结果暂未提示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可普及推广应用于所有儿童的角膜塑形镜试戴。
所有作者的贡献声明:
曹馨予: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
吕茂霞:实验实施、数据收集、文献检索。
谯彬彬:统计学分析、参与撰写论文。
杨 吟: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参考文献
[1] 巩朝雁,张缨,张姝贤.角膜塑形镜的临床验配[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01):154-157.
[2] Katz J,Schein OD,Levy B,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es to reduce progression of childrens myopia.Am J Ophthalmol,2003,136(1):82–90.DOI:10.1016/S0002-9394(03)00106-5.
[3] Molly J Smith,Jeffrey J Walline.Controlling myopia prog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dolesc Health Med Ther.2015;6: 133–140.DOI:10.2147/AHMT.S55834.
[4] Bron AJ,Evans VE,Smith JA.Grading of corneal and conjunctival st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dry eye tests.Cornea 2003;22 (7):640-650.
[5] 海秀,田慧丽.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剂在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对策[J].海峡药学,2018,30(11):185-186.DOI:10.3969/j.issn.1006-3765.2018.11.097.
[6]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8.
[7]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临床验配专家共识(2012年).中华眼科杂志,2012,48(5):467-469.DOI:10.3760/cma.j.issn 0412-4081.2012.05.023.
[8]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中国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验配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中华眼科杂志,2016,52(5):325-327.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6.05.002.
[9] 李清波.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专家共识(2021)解读[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2,(04):131-135.
作者单位:
1.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
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
3.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第一作者:
曹馨予(ORCID:0009 0008 2103 1216)
通信作者:
杨吟(ORCID:0000 0002 0702 1483)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3ZDYF2022)
成都市科技项目(编号2021YF0500263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