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夺标】
1. 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2. 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等方面的新变化。
【本课必备】
一、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 原因
(1)吸取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北宋君主通过兵变夺权,因此特别注意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2. 特点
(1)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用“杯酒释兵权”削弱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
(2)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建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并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优势。
(3)分化事权,相互牵制。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4)崇文抑武,加强监督。建立文官体制,派文臣做各州长官;削弱武将权力,以免武将拥兵自重。
3. 影响
(1)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过分集权导致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北宋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1. 性质: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2. 内容:变法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
3. 失败原因
(1)具体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2)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4. 作用
(1)进步性
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局限性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③新法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一些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的反对。
三、辩证地看待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
1. 战:频繁的战争使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 和: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