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旭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都在持续地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革新,这就使得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本文要对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病虫防害技术进行精确的分析,并探讨出一种适用于玉米种植的最优模式,这对于农民提高自己的收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控技术是保证玉米产量、品质的重要保证。在种植的过程中,既要对种植前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选地、整地、选种、播种工作,对种植的关键期进行掌握,并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病虫害的特征,对防治策略进行规划,从而对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玉米种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玉米是最常见的一种作物。它既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又在动物养殖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先进的装备和科技的运用,我国玉米的生产和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从而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随着食品安全和环保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对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1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1.1选地整地
在玉米播种之前,应以玉米的生长习性为依据,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同时要保证土壤中的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具有良好的保水排水和保肥能力。平缓的坡地亦可用作种植区,但坡度不宜大于15°。在选择了一块地之后,就可以进行整地,并按照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深翻,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深翻的时机。在前一次收成后的秋天,要把留在田面上的植株根和茎碾碎,然后还田,同时给它们施底肥。
1.2选种播种
在选择种子之前,要对过去几年中,在种植玉米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病虫害展开分析和调查,要了解到这个地区玉米的生长环境以及容易受到病虫害的种类,要选择出抗性较好的玉米品种,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规避病虫害。同时,也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防止病虫害的蔓延,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进行了种子选育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选出具有较好胚芽和充实度的种子,再通过浸渍或涂布等方法来增强其对病害的抗性。
在播种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本地的气温和气象降雨,保证土壤中的水分适宜于玉米的萌发。春玉米的播种时间通常是三月初,而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则是六月初。夏玉米在生长期内提前播种,有利于提高产量,提前播种能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高发时期。种子入土之前,一般要晒1-2天,以促使种子发芽。在大面积的玉米种植中,能够在机械播种设备的帮助下,有效地提升了播种的效率,还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以预期的产量为基础,设置好种植间距,并进行合理的密植。一般来说,早熟型玉米每667m2栽植4000株,高抗逆型玉米每667m2栽植4500株。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我们采取了宽窄行栽培技术。宽窄行栽培,就是指在原来的种植方式上,适当增加行距和株距。一般行距为80 cm左右,株距为40 cm左右。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在除草方面减轻了工作量;二是在深耕方面减轻了工作量。这样做有利于节水抗旱和通风光照,保证土壤肥力与墒值。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又节约种植成本。
1.3生长期管理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应在抽穗期间对植株弱、病、弱的植株进行摘除,并加强土壤中杂草的管理,以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第二次追肥应在抽穗期追施,可使用叶面肥、磷酸二铵等,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籽粒的形成。在拔节期间,采用翻耕培土的方法,每667m2追施40公斤氮肥,并根据当地降雨量及土壤含水量适时浇水。在玉米成花后,应适时追肥,并根据雄穗的发育状况,及时追施尿素,以改善花粒品质。
1.4施肥技术
要以玉米的种植需要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施肥方案,对化肥的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施肥量的确定,同时要以土壤肥力为依据,采取适当的施肥方式。综合施肥技术可选用配方施肥、缓释肥和水溶肥等。其中,按配方施肥能满足玉米对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需求;缓释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蒸发量和淋出量;水溶性化肥既可为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提供便利,又可与杀虫剂相结合,实现玉米栽培的一体化管理。
2玉米种植的管理策略
2.1做好土壤翻耕工作
在种植玉米之前,要尽可能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地区。另外,要做好土地的翻耕,给玉米的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在耕地翻耕时,要保证深度20 cm及以上,并且要清除土壤中的小粒石块和杂草,以便进行土壤本身的恢复和追肥。
2.2对玉米种植水分的控制
水是玉米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因此,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十分重要。在夏季,一定要保证降水量在400-600毫米之间,否则会导致玉米秧苗缺水。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缺水的现象,农户就必须通过科学的灌溉方式来补充种植区域的水分。如果种植地区降雨过多,而土壤水分过多,则会造成氧气浓度不够,从而造成玉米秧苗烂根。所以,在降雨较为充足的时候,要做好种植地区的排灌管理,保证玉米苗的正常生长。
2.3对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
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有利于玉米苗获得较好的阳光、水分及营养,并与栽培区域的通风状况有关,所以,必须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也是其优质生长的必要条件。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将玉米苗的生长密度控制在4000-4500株/667m2之间,而农户也可以根据玉米品种的实际情况,对其种植密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达到最佳。
2.4对玉米施肥的控制
通常在进行玉米的种植时,要考虑到玉米种植的周围环境、水分等条件,农户要对玉米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观测并记录相关的数据,从而能够有效地掌握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苗期、穗期和花粒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根据玉米的实际需求和土壤情况,做好玉米的施肥处理,以确保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要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合理搭配。
3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3.1自然因素
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光、温、液、气体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天然要素,自然生长环境对玉米的生长有最直接的影响,对玉米的实际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光照、气温和水都会对玉米实际生长产生很大的作用,玉米需要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要创造光照条件,保证玉米吸收到一定的光合物质,玉米通常是短日照粮食,光照的适合度也会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影响。
3.2人为因素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每个时期,都要对生长玉米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在品种选取、配面种植、田间管理等生产过程中,都要对玉米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管理。其中,人为因素如玉米品种的选择、移栽密度、施肥比例等都会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玉米品种,在其生长特性上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品种的生长特性都不同,比如说它的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几个方面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收获产量,所以在栽培玉米时,对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慎重。玉米种植的密度要根据生产需要,天气,土壤,品种特点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调控,通过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透光率,通过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实现玉米的增产。在玉米生产中,肥料是最重要的物质,肥料配比的变化对玉米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玉米需要大量的氮肥。适当调节施肥配比,可增强玉米的抗倒性,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4.1对纹枯病的防治
在玉米纹枯病的防控过程中,农户应从玉米品种、包膜等几个方面来考虑,以保证玉米品种的抗纹枯病能力。同时,保证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水分的平衡,从而直接提高玉米本身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病叶和老叶进行处理,以防止纹枯病的蔓延。当玉米植株发生纹枯病时,在玉米植株发病初期,可采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多菌灵”配合的方式进行喷施,根据玉米的实际发病情况,结合当地天气状况,制定喷施方案,这样既可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4.2对黑穗病的防治
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被这种疾病侵染后,玉米粒会变得又黑又粉,所以被称为黑粉病。玉米受黑穗病侵染后,会使玉米与正常的玉米不能接触,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黑穗病通常为早期病害,在土壤中存在一定的菌源,即使是抗病品种也会发病,玉米受黑穗病时,可采用多菌灵等药剂对玉米苗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温、湿度,保证玉米植株吸收充足的光线和通风,也可避开黑穗病的高发期,通常要针对具体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节,也可采用轮作的播种方法,尽量避免黑穗病的发生。
4.3对小斑病的防治
小斑病是一种在玉米中比较常见的病害,这种病害的发生在玉米的抽穗期,在玉米的叶片上会出现水渍、褐色的小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玉米叶片的颜色和形态会发生改变,颜色会从棕色逐渐变为黄棕色,形状也会从水渍斑点逐渐变为卵形或不规则的方块,同时玉米的生长速度会非常缓慢,甚至会出现枯死的情况。所以,要做好玉米小斑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在播种前,可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在施肥的时候,应该多施些有机肥料,这样才能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玉米一旦受了这种病,在发病初期,可以在8小时内对其进行药剂防治,每两次用含有效成分20%左右的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配水45-60毫升,进行两次施用,防治效果良好。
5提升玉米产量新技术的应用价值
5.1高产栽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效率
提高玉米的利用率目的是在特定的生产时段,最大限度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玉米。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的玉米生产技术,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种植效率,而且还可以注重科技分工,将新技术推广到整个粮食种植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土地、气象和水文等重要自然资源要素的关注,国家开始关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借鉴国外作物高产的成功经验,研究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效益。
5.2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玉米产量提升的价值
在农产品生产中,病虫灾害始终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极大地降低了因病虫害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不断的改进农业害虫防治的技术,才能将利益的损失降到最低。现代的防治害虫,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步是在种植和种植阶段,在种植之前,先对种植之前进行消毒,获得无菌的种子,然后在种植的前期,根据种子本身的质量,在种植之前,在种植之前,使用与种植相关的农药,这样就可以起到控制害虫和害虫的作用。第二步,就是在种植的后期,农民们要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种植方式,给自己的种子配制不同浓度的农药,然后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种植地,这样才能有效地杀死害虫,避免在种植地的后期出现病害。
5.3密植技术对玉米产量的提升
玉米种植密度偏高或偏低,均会对种植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当种植的精玉米粒密度太大时,一方面会因为土地的不充分利用,造成土地的浪费,进而影响到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另一方面,因为玉米对阳光的利用率较低,使得一部分阳光会直接照射到地面上;而种植密度过低,则是由于作物之间对空间和养分的竞争,当养分供应不足时,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阳光直照角等自然条件来确定种植密度,才能提高玉米的产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测量和数学计算,对每一块地进行了详细的播种量计算。同时,在作物生长的晚期,对土壤进行管理,以确保提供适宜的水肥。从而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达到最优的种植效果。
6结语
农业是中国第一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我国的玉米种植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玉米病虫害,这样,才能合理地提高我国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保证国家粮食储备的质量与安全。鉴于内蒙古特有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我们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寻找出最优的玉米高效种植方法。内蒙古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对农业种植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王莉.张家川县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家参谋,2020(22):41.
[2]梁万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进展及病虫害防治的意义[J].农家科技,2019(9):58.
[3]杨晓丽.试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饲料博览,2019(12):90.
[4]何正奎,王巧云.试论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19(8):52.
[5]李来金.关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