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摘 要:山东是我国的玉米生产大省,其玉米种植技术模式也非常多样化,在种植过程中对行距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在机械收获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山东省对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玉米的生产量,保证玉米收获效率。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93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我国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山东是我国生产玉米的主要地区,属于黄淮海,是夏玉米种植的主要地区,其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同时,我国山东省还是玉米栽培量与生产量的大省。玉米是人们生活中的食物,动物的饲料与工业的原料。因此,加强对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1 试验过程
长期以来,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地区、气候问题和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山东在种植夏玉米过程中种植模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行距也不一样,从而给玉米的收获机在工作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我国在2009年就制定了对应项目“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与全程机械化试验与示范”我国对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有效实施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的研究[1]。
在项目发布时,我国山东省就该项目进行了试验,并建立试验基地,连续3a开展玉米种植模式的试验。平均在每年的5、6月份进行种植,并时刻进行观察。我国山东的试验示范基地设立在平原地区,有效积温达到了2850℃,每年的降雨量达到了740mm左右,日照为10h。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与种植小麦的模式一样,1a2熟,同时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产量达到了9375kg/hm2。同时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用55cm、65cm、75cm的行距离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高的玉米生产量与收获效率[2]。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对玉米种植的行距也在不断的改变,为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准确的收益,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了2个小组、6个试验区,从而确保在试验过程中的稳定性。
2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为了得到准确的信息数据,一些相关技术需要在特定的一天内进行,并且按照之前设计的理论进行试验,并作出及时记录。在种植玉米种过程中。需要对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2.1 玉米种植技术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我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并对55cm、65cm、75cm的行距种植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只有55cm、65cm在播种时可以采取机械化种植,而75cm需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播种。据研究表明,不同的行距在种植玉米过程中的产量也是不同的,行距65cm的玉米产量要比55cm高出0.62%总产量[3]。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是因为生长时间较长,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就需要人工播种,但是,这并不是我国未来玉米种植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且在每年的7—8月份时,实验基地所在地区的降水量在逐年增长,这对玉米种植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玉米产量。
2.2 与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采用了4YW-2技术对玉米进行收割试验,行距75cm的种植地平均每667m2地浪费0.33%、65cm的种植地浪费0.13%、55cm的种植地达到了0.73%。由此可见,间距75cm的种植地在收获玉米过程中损失的的较低,同时也符合国家标准。我国在收获玉米时,应该选择65cm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减少在收获时的损失,还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环境。由于气候不断的变化,我国的玉米总产量也在进行变化,气候较差会导致玉米的叶损失,不能正常生产玉米,从而降低产量。
2.3 对玉米机械化收益效率的影响
据研究表明,我国在早年前在玉米收获机械化时并没有显著成果,55cm行距种植地平均每667m2地只收获0.73hm2/h。65cm行距种植地达到0.63hm2/h,这种较大差异与种植行距有着重要关系。不同行距会产生不同的玉米总量,同时玉米总量与收割机械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在玉米种植时候需要采取适当的行距,采取适当的机械收割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总量,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
3 总结
本文对我国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的研究。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我国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总量。在种植过程中要选取适当的行距,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方便机械收割,降低损失率。同时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季节,从而保证夏玉米的成长。玉米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山东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因此,农业人员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要选好种子,提高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云友,朱月浩,吴静.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4(6):143-147.
[2]王海霞.黄淮海北部平原区资源节约型种植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3]高肖贤.河北省北部山前平原区夏玉米高产高效制约因素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