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敏
摘要:“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立足学校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主动、有效”课堂,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三五”课堂模式的实施,给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谈谈我对“三五”课模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三五”课模 课改现状 思考
一、“三五”课堂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即指课堂教学三要求:“以思维为主旨,夯实基础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是关键;以教师为主导,提升教师素养为保障。”“五”指五要点,即学、展、点、练、延。“学”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即展示交流、分享共赢;“点”即精讲点拨、点评升华;“练”即有效训练、知识落实;“延”即适当拓展、迁移延伸。
二、实施“三五”课堂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课堂氛围的改善
课堂氛围不但影响着教学过程,而且也影响着教学结果。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相比较以往教师讲,学生整节课听、忙于做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五”课堂模式中让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再对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然后各组上台展示,各组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评价。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讨论、展示,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积极地展示和分享,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学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三五”课堂实施以来,通过导学案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小组展示等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
“三五”课模的实施,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前上课问问题时回答的学生不是很多,而现在大部分学生,甚至是之前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积极回答问题。看到这种情景,我内心是充满喜悦的。同时,我又在思考其中的原因。原来是现在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小组就有相应的量化计分,并且各教学班级对每周的“优秀学习小组”要进行表扬。这样每个小组间就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课堂氛围也就得到了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学生分组形式化
有效分组是“三五”课模实施的基础,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组,“三五”课模的实施只有形,而没有实。有些班主任老师对新课改意识不强,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随意性较大。这样的分组不具价值和意义。
(二)教师角色转变不彻底
评价课堂效益的标准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是否学会、是否会学。可是,有些教师还是没有更新观念,生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不会;生怕自己讲得少了,学生就理解不了。所以明明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
(三)没有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在很多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老师为了让小组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而费劲心思。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比如,有些老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前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些老师提出的问题探讨价值不高,学生只需熟读教材就可解决,这样的问题无法体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价值。
四、解决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能否积极的转变,决定着“三五”课模实施的成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评价课堂效益的标准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是否学会、是否会学。学生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辨识能力等,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的学习成效取决于思维广度与深度。课堂的核心是锤炼学生思维。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学生分组能力要均衡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的优势科目等条件作为学生分组的依据,做到优势与不足互补、整合。分组后,要认真对待小组长的选拔、学科长的选拔、小组发言人的确定,严格把关,并让小组长、学科长、小组发言人明确自己的责任。
(三)认真对待导学案的制作
要充分认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并让学生也明白,导学案的制作不是一种形式。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甚至有人说,导学案是反照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导学案,“案”如其人。
总之,“三五”课堂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使每一位学生更全面地进步和发展。“三五”课模的实施成果是显著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