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3-04-29 00:44王毅韬
秦智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

[摘要]校园文化是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的作用不容小视。基于此,本文对新疆某高校403名学生进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现状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华民族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科学构建校园文化的建议和措施,并随机选取了该校13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测。经过一个学期校园文化熏陶之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测,通过对前后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对学生的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校园文化;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9.006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强态势[1]。在多民族聚居区域,如新疆等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这一特殊的社群中,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传承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以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目前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新疆高校的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随机选取了4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对中华民族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调查显示,只有14.39%的学生表示非常熟悉中华民族相关知识,25.31%的学生表示比较熟悉,46.65%的学生表示虽然一般或概念熟悉但具体内容却不清楚,13.15%的学生了解很少,仅有0.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

(二)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

据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且存在多个方面的薄弱之处。54.09%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37.22%的学生认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这些问题表明学校的教学方式存在僵化、单一,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活跃等,影响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知。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63.28%的新疆大学生认为目前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践活动少或没有,这说明学校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对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调查结果显示,402名学生认为教师应当坚持不懈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文化构建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校园物质文化

在校园内设置校内板报、橱窗等宣传载体,通过常态展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宣传载体可以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力争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内涵[3]。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校园精神文化

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其中,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非常关键[4]。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领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无比深刻的影响,因此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学生能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存在,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传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的公共空间设置民族艺术文化墙,展示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艺术作品、民族文化特点以及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校园制度文化

在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文化构建中,融入校园文化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健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规则体系,动员各族师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考评体系吸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标,可以在校园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包容和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组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和高度认同;同时还可以成立由各族师生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体活动。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校园行为文化

通过加强校内实践活动平台建设、搭建校外实践活动平台以积极搭建不同民族师生的互动平台,促使学生深入实际、增强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行为文化。学校应该加强校内实践活动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益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会,还应积极搭建不同民族师生互动平台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阔概念和深刻内涵,从而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效果。

三、构建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的效果

通过在新疆某高校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挑选了新疆某高校2022级13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过程

首先对131名研究对象进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测调查,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采取以上提出的措施构建校园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经过一个学期的校园文化熏陶,再次对这131名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测调查,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简单处理,最后借助SPSS24.0对收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了解构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为问卷调查法,定性研究为访谈法,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可以相互验证,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设计了一份包含13道题目的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Phinney的民族认同量表、秦向荣的青少年民族认同问卷以及相关文献的论述,主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构建了问卷项目;每道题目有六个选项,分别对应1至6分,分值越高表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积极态度的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为确保问卷质量,首先请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和修订。

在正式施测之前,我们选取了10名被试者进行了试测并征求他们的反馈意见。根据试测对象的反馈,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问卷涵盖了认知维度(例如:“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共存亡的”)、情感维度(例如:“我很乐意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行为维度(例如:“我会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经过预实验,发现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α)为0.92,效度(KMO)为0.905,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访谈采用半结构式,根据性别、民族、地区挑选2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访谈,全面准确地分析在实施上述构建校园文化的措施一段时间之后,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有所增强,进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现实依据。

(四)数据收集与统计

在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之后,前测和后测都通过课堂发放问卷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收集数据之后录取Excel进行简单整理,然后借助软件SPSS24.0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SPSS24.0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卷调查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过一学期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增强。首先,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维度层面,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t=-13.090,p<0.001),说明学生经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之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更加积极;其次,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维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t=--13.751,p<0.001),说明实施构建校园文化的措施之后,学生对中华民族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最后,行为维度,与前测相比,后测中学生更能也更加愿意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统一和谐,践行中华民族精神(t=-18.606,p<0.001)。

对学生的访谈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学生们表示,“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多元、融合共荣的概念,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和谐、团结。”询问学生在升国旗仪式和听国歌时的感受,有学生表示:“我会感到自豪和自觉。升国旗仪式和听国歌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尊重和敬意,是一种爱国情怀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并且所有学生都非常认同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学生提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共同缔造了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可以看出,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感染之下,对中华民族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得以显著提高。

四、结语

作为学校内部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在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在校园内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各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更加深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构建合适的校园文化环境利于提升其共同体意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样本仅来自一所高校,无法全面代表其他高校的情况,也无法完全涵盖整个新疆地区的情况,因此在培养新疆其他高校和地区的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仍需要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蒙利婷.贵州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2.

[2]李雪峰.民族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2022.

[3]刘念.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秦智,2023(2):154-156.

[4]王景新,李俊余,刘会柏.云南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2):27-32.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民委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课题,项目名称:“以校园文化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KDJDC22010)

作者简介:王毅韬(1976.10-),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