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浅议

2023-04-29 08:59翟晴
种子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测土配方田间管理农作物

翟晴

摘 要:人们对农作物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数量要求转变为数量质量并重,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构建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等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分析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价值及应用原则,并基于农作物栽培流程探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策略,最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四个角度,提出能够应用到无公害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为相关农户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栽培;农作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测土配方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无公害农作物指的是在农作物的种植阶段、回收阶段、加工阶段、销售阶段中,规避污染、毒害,保障食品安全。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业生产中应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保证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清洁,最大限度降低农作物的化肥残留量。当前,我国无公害农作物相关技术因发展时间较短,创新不足,且受“小农生产模式”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农户对无公害作物相关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了解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1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价值及应用原则

1.1价值

无公害栽培技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受制于“小农生产模式”,多数农户对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缺乏认同,盲目认为大量施肥、使用农药可提高产量,此种行为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品质,还对土壤造成了污染,从而减少了作物产量。无公害栽培技术兼顾“质量”和“数量”,其中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量增效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此类“绿色技术”的应用,可改善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弊端。此外,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不仅是人和土地两者的关系,还存在人和土地、农作物和土地、人与自然、农作物与自然等复杂关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农户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要素、微生物、真菌、昆虫等关注较少,不但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品质,还对土壤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发展。

整体而言,无公害栽培技术对于土壤、水肥、农药有严格要求,并以“绿色”为生产理念进行农业生产,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有利于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发展。

1.2应用原则

一是系统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实际应用中应规避“小农生产模式”,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组织性差、生产活动分散的问题,通过机械设备、统筹人力等要素,实现系统化管理。比如在播种、水肥管理等方面应用现代化技术,将“无公害”的生产理念贯穿全过程。

二是标准化。无公害农作物需要基于相关政策文件中的规定标准进行判断,或按照当地的实际农艺要求将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比如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检测土壤中有机物、微量元素的含量。在相关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农作物特性,进行标准化改造,在保障农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基于“无公害”理念进行改造。

三是差异化。农作物的概念较为宽泛,蔬菜、粮食、药材等均为农作物范畴内,但不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农户实际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时,应考虑到不同作物种类之间存在差异,遵循差异化原则,按照作物的生长季节、生长阶段进行管理。

2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策略

2.1选地整地

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下简称栽培技术)在种植区域选择方面,应选择保水保墒的优质地块,周围不应存在污染源,且种植区域的连作周期不得超过2年。具体参数方面,种植区域土壤的酸碱度应适中,pH值应维持在7左右,内部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全氮含量在0.05%以上,速效磷含量应25mg/kg以上,且耕层深度应大于25cm,保证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虽然上述具体参数可满足多数农作物需求,但考虑到不同农作物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农户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结合当地农艺要求和具体作物灵活调整。

整地方面,若前茬作物为秸秆类作物,可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因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时间为上茬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播种前。所以,将其放置于2.5进行说明),提高土壤内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使用整地机械进行灭茬深翻,实现翻、耙、压结合,进行深松深翻,将深埋在土壤底部的作物根茎、过冬虫卵、厌氧菌翻出杀灭,深松深翻具体深度方面应控制在20cm以上,确保能够打破种植区域的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度,促进作物发芽。

2.2选种及处理

作物选种应根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降水量等条件,选取通过国家标准,正式上市销售的优良品种。若种植秸秆类作物,应着重选择抗倒伏、抗病害的品种。同时,选种时,农户应进行初步筛查,去除其中的机械损伤种、病斑种、虫蚀粒,并在购买时将种植纯度控制在97%以上,净度控制在99%以上,水分控制在12%以下。种子处理方面,可采取下述三种方法:

一是试芽。对于多数农作物,农户播种前15d左右应开展发芽试验,明确所选种子的发芽率,若发芽率不符合预期,可提前采取补救措施。

二是晒种。在播种前7d,农户可选择温度适宜,晴朗的天气将种植摊铺在晒场中,将摊铺厚度控制在5cm左右,定时翻动防治晒伤,入夜后堆起盖好,多数作物种子晒足3d即可。

三是包衣。应选择通过国家审定的种衣剂,比如烯唑醇等对作物种子进行拌种,提高病虫害防御能力。若作物种子需要浸种催芽,在浸种后,应在阴凉处晾干后再包衣。

四是浸种。对于需要浸种催芽的作物种子,农户可将种子浸泡在温度30℃左右的水中8h左右,再将种子均匀摊铺在室内,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5℃左右,以此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

2.3播种

播种方面可从形式、播期、方法、密度、底肥五个角度进行说明:

一是播种形式。不同作物的播种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农户可根据当地农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形式。以玉米为例,多数地区的播种形式为小麦、玉米套种或结合马铃薯、花生等矮科作物进行间种。

二是播期。为尽可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应合理设置播期,以玉米和冬小麦为例,玉米播期通常在6月初小麦收获后进行抢播,冬小麦则在10月中旬进行播种。

三是播种方法。为降低农户劳动强度,提高播种效率,可采用精播机进行精量播种,合理控制行距和播深,通常行距在60cm左右,播深在5cm左右。

四是合理确定播种密度。农户应根据土壤内营养成分含量水平,进行综合确定。对耐密型作物,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稀植型作物可适当减少种植密度。充分发挥密植的增产作用,同时避免品种混作,防止种性退化。若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农户可根据下列公式控制播种量:

Q=667g/D[πnB(1+φ)]

公式中的Q为播种机排种量,单位为kg;D为播种机的地轮直径,单位为m;n为播种机排种口数量,单位为个;B为排种口直径,单位为m;φ为地轮滑移率,为常数,取值为0.15。根据上述公式,农户可根据播种机实际规格和密植需求,灵活调整播种机排种量,控制播种密度。

五是施肥。播种后的施肥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土壤中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配方施肥。以某处试验田为例,在种植区域内随机选取五个点位进行检测,其中营养成分含量如表1。根据表中数据,对此片试验田进行配方施肥时,应减少氮磷钾等肥料的施加,适当增加有机质,着重补充微量元素。为此,农户可以使用腐熟后的农家肥作为肥料,不仅能够补充土壤内有机质,还可利用农家肥补充微量元素。因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过低,施肥时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的肥料。施肥过程中,农户应将种肥和种子分隔,防止出现烧苗现象。并避免采用硝态氮肥、含氯钾肥[1]。

2.4田间管理

多数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可分为除草、定苗、追肥、灌溉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除草。除草环节可分为苗前除草、苗后除草。基于“无公害”栽培理念,农户应加强田间巡视,并以人工除草形式为主。若田间杂草过多,进行苗前除草时可选择毒性较低、药物残留较少的药剂,比如磺草酮、乙草胺等,在出苗前土壤湿度较高时进行喷雾,减少杂草生长。对于作物出苗后生长的杂草,可在3叶期使用硝磺草酮等药剂,尽可能均匀施药,不漏喷,不重喷[2]。

二是定苗管理。作物播种后15d左右,农户应每隔5d进行一次田间巡视,检查田间是否出现缺苗情况。若存在缺苗情况,应及时进行补苗、灌溉。当作物生长到3叶期后,农户可进行间苗,留大苗、壮苗。

三是追肥。追肥阶段,可应用减量增效技术,其中“减量”指的是尽可能减少农业面产生的污染,“增效”指的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小麦为例,农户可在小麦的生长阶段将氮磷钾肥一次性施加总量的50%,减少施肥次数,并在拔节期后进行二次施肥。二次施肥应以腐熟后的农家肥为主,商品肥为辅。追肥阶段,农户应及时检测土壤中的pH值,若显示为碱性,可选择酸性肥料,但需要注意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水,减少灌溉次数,防止出现涝害。若农户追肥采用腐熟后的农家肥,可将施肥量控制在2000kg/667m2左右。若种植区域微量元素较少,可选择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肥,可有效增加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可按照120kg/667m2的标准进行施加。

四是灌溉。为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农户进行灌溉时,可综合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具体可选用喷灌技术、渗灌技术、微灌技术。喷灌技术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水资源以小水滴形式下落,均匀喷洒在作物种植区域,可有效节约水资源。渗灌技术是在种植区域地下设置管道,直接将水资源渗入土壤,利用率较高。微灌技术则是以实际作物需求为主,利用管道系统将水资源运输到作物根部,还能和施肥相结合,是当前现代化种植技术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3]。

2.5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技术是秸秆类作物种植的常用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内的营养成分含量,提升土壤内微生物活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户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秸秆粉碎。农户可采用农用机械粉碎秸秆,将秸秆制作成5cm左右的短节,防止无法压实的情况出现。并将粉碎后的秸秆以条状形式摆放,按照秸秆干重的1%,在秸秆还田区域内施用氮肥。

二是秸秆的纯净度。农户可在秸秆类作物收获的前7d,采用浓度为1.6%的草甘膦药剂进行除草,保证秸秆的纯净度。并按照每公顷3t左右标准进行还田,若土壤肥沃,可适当增加还田数量。

三是加速秸秆腐化。还田后,农户应将还田区域秸秆的饱水量控制在50%左右,温度控制在30℃左右,以此尽可能增强秸秆的腐化速度。

3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作物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3.1农业防治

农户应采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作物自身的病虫害防御能力,保证灌溉水资源无污染,播种前彻底进行深翻,清除土壤中的虫卵、病原体。将播种时间和病虫害的高发期错开,定期翻耕,提高土壤透气性,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足的营养供应。农业防治技术难度较低,但效果有限,可结合其他防治技术共同使用[4]。

3.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益虫、细菌、病毒,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以蚜虫为例,农户可在田间引入一定数量的瓢虫等其他天敌对蚜虫进行捕食,对于蛾类害虫,可在田间放养青蛙等益虫;对于红蜘蛛,可投放捕食螨进行控制。同时,还可综合利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针对性杀灭害虫。

3.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针对虫害。若作物种植形式为大棚种植,农户采取高温闷棚措施,在晴天灌溉后焖棚,提高棚内温度,整体焖棚时间控制在120min即可。

对于田间已有虫害,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驱赶、引诱捕杀。农户可在田间悬挂频闪灯、粘虫板等设施。也可在田间直接架设防虫网,防止昆虫对作物产生直接伤害。

3.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针对作物病害,但部分化学药剂毒性较大,农户应谨慎选择。基于“无公害”理念,对于国家当前禁止选用的药剂,比如毒杀酚、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应拒绝使用。可针对作物实际病情,选用甲基硫环磷、涕灭威等常见药剂或生物药剂[5]。

综上所述,科学利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对于绿色农业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为充分发挥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相关农户应在应用原则的指导下,从种植流程入手,结合不同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对相关技术进行调整。并着重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杜绝使用毒性较大的化学制剂,体现种植过程中的“无公害”理念。随着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绿色”技术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育中.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广东蚕业,2022,56(12):51-53.

[2] 孙飞.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2):22-24.

[3] 张志荣.基于绿色植保理念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148-149.

[4] 罗朝晖,王雪青.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机,2022,53(20):77-79.

[5] 杨迎春.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2,53(18):91-93.

猜你喜欢
测土配方田间管理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无花果田间管理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宁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对大田作物增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