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背木耳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6-12-15 14:20戴怀斌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

戴怀斌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自身营养价值越来越注重。黄背木耳有着丰富的营养,其口味纯正,并富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有着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文中主要就黄背木耳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黄背木耳的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背木耳;无公害栽培;绿色食品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的一种,是一种大众化食用真菌,它适应性强、转化率高、品质好、栽培技术简便、经济效益好,深受消费者和栽培者欢迎。按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要求,生产场地应选择水质、大气、环境无污染的地域,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药物及禁、限用农药。

一、备料

黄背木耳生产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米糠、石灰、石膏等。

1.木屑要求:最好选用阔叶林木材,因其木质内含油脂类极小,木质较为坚硬,且营养丰富是黄背木耳生产所必需的材料。

2.玉米芯要求:干净、干燥、无其它杂质φ16筛孔粉碎的颗粒最适宜,玉米芯颗粒太大则不能充分吸收水分,给杀菌工作造成困难。

3.棉籽壳、米糠要求:无公害、自然水分含量低、无霉菌、无虫害、无结块的均可。

4.石灰、石膏要求:分别含碳酸钙、和硫酸钙成份较高的均可。

二、制栽培种

我市食用菌生产面积大,制袋时间较长,因此栽培种的制作一般在每年的10-12月份均可生产,要考虑制袋时间而制种,按制袋时间来提前60天制作栽培种。

1.要选用无虫害、无霉菌、无菌丝萎缩、无吐黄水、菌丝洁白、有活力、菌丝有支叉的原种。

2.培养室要求干净,整洁、通风、避光、干燥的房间。

三、发茵棚的搭建及病虫害防治

1.发菌棚应按每平方米100—115袋来搭建,做到要避光,更要有利于通风换气的条件。

2.在大生产前1—2星期应使用农药杀虫,确保地面3公分以下的成虫及虫卵得到有效杀灭,并包括(彩布条、草帘等)

3.在堆码前3天应对发菌棚内作消毒工作,要求密封。即应先用复合酚,或克霉灵等杀菌剂将地面及所有覆盖物喷湿,再用硫磺每立方米25g,充分燃烧熏蒸36小时,消毒盒每立方米2-4g熏蒸或甲醛每立方米15ml、高锰酸钾5g熏蒸1小时。为避免中毒需打开通风设备,方可将灭好菌的菌袋置入其中。

四、配方

1.棉籽壳10%,米糠20%,木屑37%,玉米芯30%,过磷酸钙l%,玉米粉2%,石灰3%,含水量60-65%。

2.棉籽壳8%,米糠20%,木屑45%,玉米芯22%,过磷酸钙1%,麸皮3%,石膏1%,石灰3%,含水量60-65%。

五、拌料、装袋、灭菌

1.拌料:培养料要按配方称好、拌匀,料拌好后不要马上装袋,待1-2小时后,再用手捏料,以指缝间只有水痕不滴下为宜。

2.装袋:料要装紧,装匀,用手轻按,凹下部分能自动恢复为宜。

3.灭菌:目前我们使用的船式灭菌灶均为常压灭菌设备,应注意的是,在空气温度升至80—90℃时应将灶内的冷气排尽(20分钟),再用大火猛攻至100℃,并保持10—15小时,方可达到灭菌目的,更应注意的是,2×3m的灭菌灶最多也只能装1500—1600袋,2×4m最多装2300—2500袋即可,装入太多灶内的蒸汽不能流通而达不到彻底灭菌。若灭菌时间超过15小时以上易将袋内培养基的蛋白质破坏,而不利于菌丝及木耳的生长,造成减产。

六、接种

1.要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室用消毒盒每立方米2-4g熏蒸1小时,接种箱每立方米用甲醛15ml、高锰酸钾5g,熏蒸30分钟或用消毒盒每立方米2-4g熏蒸30分钟即可。

2.将灭好菌的菌袋置入发菌棚内,应堆码整齐,一般适宜7层高,进行自然冷却,切勿乱堆乱丢,反之则易造成严重的污染。接种时的菌袋温度不能超过30℃,这样的温度菌种萌发快,能快速使菌丝封口,杂菌侵染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小,更能避免菌袋新陈代谢所产生的高温抗种(死种)及水分丢失,从而影响产量。

3.对发菌棚内所有的保温材料(如草帘、毛毡、编织袋等)应做杀虫、灭菌处理。禁止在地面铺设草物类,加强发菌棚内的常规管理,给培养袋造就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做到(避光、干燥、碱性)环境。棚内地面应多用一些鲜石灰粉,每平方米1公斤以上,石灰粉既能吸潮,又能杀菌,对虫卵也有一定的杀灭效果,还应做到每堆好一码菌袋以后在其最面上给一定的石灰粉。

七、发菌期管理

1.温度管理:刚接好种的菌袋应在30—35℃之内培养。(以第3码的上面第三层袋内温度为准)切勿悬空法测温和感觉测温,避免堆积温造成烧菌。到第2周时应将温度降至25—30℃内培养,第3周至8周以20—25℃培养为最佳温度,如此温度培养的菌丝有活力浓而密,水分丢失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强,不易黑袋,产量极高。

2.病虫害防治:当棚内的制袋工作完毕后,应10—15天使用杀菌剂一次(如、克霉灵、复合酚、消毒灵、漂白粉等)做到交替使用,有条件者可在棚内挂一个大型臭氧发生器(200—300立方米)每日开机1—2小时,便能将棚内的有害杂菌得以杀灭,根据棚内体积的大小来定臭氧机的多少及大小功率。制袋多在冬季,虫害发生的机率较低,一般20天使用一次杀虫剂,如(敌杀死、敌百虫、高效氯氰菊脂、菇净等),应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及禁限用农药,且要做到交替使用农药,以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而达不到防病治虫的效果。

八、出耳管理

1.当菌丝满袋后,即可上架待气温达到15℃以上时,就可进行菌袋开口出耳,开口前应充分做好菌袋及出耳棚的消毒处理工作,而且消毒要彻底、不留死角。消毒药品有:克霉灵150倍溶液、菌绝杀250倍溶液、石灰水5%饱和溶液,漂白粉3%澄清溶液、高锰酸钾0.2%混合液。刀具消毒应使用的药品有:克霉灵、菌绝杀、而75%酒精最好。

2.开口后一星期,菌袋原基形成,要求空气湿度85-90%即可,约二周后子实体分化(开片),要求空气湿度95%以上,随着耳片不断增大,要求的水分也就更大,每日需喷水1-3次(视天气情况)而定。木耳属好氧型真菌,因此在开口后约30天时应经常加强通风及换气,有利于耳片能正常生长,如耳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0.3mg/m3时就会出现大量的畸形耳,产品品质均会大幅度下降。

3.虫害防治:开口约三周时可对出耳棚进行防虫措施,应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如菊脂类农药(敌杀死、菇净、见虫杀、敌百虫、高效氯氰菊脂)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药品和剂量,防止产生药害和药抗,造成减产和质量安全,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及禁限用农药。

4.木耳采收:在正常管理情况下,耳片生长约50-60天时,耳片有大量孢子弹射,耳口边缘有倦曲时,证明耳片已成熟,即可采收,其采收原则是,采大留小,分级晾晒,当耳片自然水分下降到14%时即可分级入库,待售。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预包装标签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加快云南“绿色食品牌”发展的措施建议
试论我国绿色食品企业营销策略
绿色食品市场的培育与营销对策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建议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绿色食品
近五年我国共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