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1.①描述了作者过去在翠湖边上的图书馆看书和茶馆喝茶的闲适生活。②由景及人,突出了翠湖边上的人——图书馆管理员随心随意的个性和茶馆堂倌大度宽厚的风度。③表现翠湖给“我”带来的宁静、惬意和温馨的感受。在翠湖可以安静随意地读书,自在地喝茶赏景。④这些与翠湖相关的美好回忆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并与后文作者听说的翠湖的现状形成对比。
2.①翠湖的美让作者难以忘怀。翠湖的大树、清浅的湖水、粉紫色的水浮莲、自由游弋的红鱼都是那么和谐美好。②翠湖给人们带来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生活在喧嚣扰攘与刻板枯燥中的人匆匆走进翠湖就会感到轻松,放慢脚步享受翠湖的湖光树影。③翠湖承载着作者年轻时的美好回忆。翠湖的图书馆、茶馆,甚至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作者年青的足迹。④翠湖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无法忘怀。作者回忆翠湖的过去,更关注翠湖的现在,为翠湖而喜,为翠湖而忧。
2版
任务探究
1.《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其一)》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2.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
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
3版
1.A(B.存:问候,探望。C.匝:周,圈。D.厌:满足)
2.B (B.古今义相同,青色。A.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C.古义,光明、明亮;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D.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
3.D( 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A、B、C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A项是名词作动词,唱歌。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4.A (A项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都是省略句。)
5.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D(“诗人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错误,应是“诗人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7.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诗人像周公一样热切地期盼贤才的到来,希望天下英才心悦诚服地归顺于自己麾下,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
8.C(“‘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错。“暧暧”“依依”都有隐约、模糊的意思,但诗句中的“暧暧”是形容远处村庄的隐约可见,远处村庄是静止的,所以“暧暧”形容的是静止的模糊;而“依依”是形容炊烟的隐约可见,炊烟是飘动的,所以“依依”形容的是运动的模糊。因此两者不可互换。)
9.①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密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②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③作者捕捉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10.C(“表现了役夫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错,应是“表现了役夫有家不能归的心情”。结合注释①和七、八句分析,体现的应是役夫久在他乡、有家难归的愁苦。)
11.《情诗》:①抒发了役夫行役不得归家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表达了诗人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③寄寓了诗人有志不得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②表现了对天下贤才的渴慕;③抒发了想要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12.B(“表现出诗人既向往自由生活又舍不下官场的矛盾心理”理解错误,与诗境不合,“缘涧还复去”一句写的是诗人沿着山涧自由惬意随意行走的畅快。)
13.①“杨柳”两句写嫩绿的杨柳伴着春风荡漾,苍翠的山峰使他的思虑澄净,寄托了诗人在郊外的轻松豁达与自由散漫;②“依丛”两句写诗人斜倚在树丛中安逸地休憩,沿着山涧来回地走,寄托了诗人远离尘世,随缘自适的喜悦与畅快;③“微雨”两句写微雨过后,原野空阔,春天的斑鸠到处欢快地鸣叫,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14.示例:①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飘逸洒脱;②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③谁说我们不能在烦闷时舒展一下自己的胸怀(谁说我们不能在烦闷时释放一下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