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芹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比较类选择题出现频率较高。这类试题是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将给定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或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或区别出它们的本质特征来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我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其解题方法如下:浏览材料,明确比较对象,找准比较角度,判断作答方式,优选最佳选项。
典型例题
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以下农具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这两种农具的使用( )
A. 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B. 促进了玉米推广种植
C.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 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
解题提示
解答比较类历史选择题,一般采用以下步骤:第一,明确比较对象。明确要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件。第二,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明确比较项,这是解题的关键。在解答历史试题时,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琐碎细小的内容一般不作比较。第三,审清设问,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避免答非所问,结合题干和设问排除选项。
解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材料,明确比较对象
本题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新式农具,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依据。根据材料“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以下农具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可知,题干涉及的比较对象为两种农具——戽斗与秧马,时间为“宋元时期”。
第二步,确立比较角度
材料的比较角度为影响。
第三步,审清设问,避免答非所问,结合题干和设问排除选项
根据材料“这两种农具的使用”可知,题干的设问角度为二者的相同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所示为水田,戽斗是二人合力取水灌田的农具,秧马是用于插秧(拔秧)的工具,这两种农具都有利于水稻种植,故选D项;根据图片信息可知,秧马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戽斗在这方面作用并不突出,排除A项;玉米为旱作,并非种植于水田,排除B项;图中生产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部分人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是其主要作用,排除C项。
【参考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