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贤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这一课的内容非常丰富,课程标准关于这一课要求是“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从课标的表述看,这一课的关键词是“新变化”,在学习这一课时需要抓住这个关键词。
[一、理解“新变化”的表现]
1.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到新的阶段。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草市蓬勃兴起,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最重要的粮仓,南方户口超过北方。
2.社会:宋代科举制度更加完善,不仅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注重公平竞争,“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宋朝时期贱民阶层减少,人身束缚减少,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3.文化:宋朝时期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从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元时期文学主要形式是宋词和元曲。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在宋朝基本成熟,后来传到西方,对全球经济活动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理解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宋朝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的变化,本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指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朝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实际上是由于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文化变化而采取的举措。宋词元曲的兴盛主要原因就是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
宋朝文化繁荣原因还与这一时期宽松的社会氛围有关。宋朝宽松的社会氛围,导致宋人不拘传统,勇于创新的品格。宋朝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宋朝的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宋元时期在科技领域勇攀高峰,中国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是在宋元时期完成并外传的。陈寅恪先生以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元社会、文化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宋朝时期政府放松对人身的控制,人员流动性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元朝重开大运河,开通海运,进一步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理解政治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宋朝时期经济高度发达、文化高度繁荣,但另一方面,宋朝政治上却呈现出积贫积弱的状况。宋朝北方一直有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政权与之并存。宋朝的疆域,是中国各主要王朝里面积最为狭小的,与辽、西夏,后与金的战斗中处于劣势。这与宋朝重文轻武,分化事权治国策略有很大关系,这一政策导致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不是古代史上国势强劲的时期。但在两宋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之一。宋代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