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背景下林草科研团队建设路径与策略

2023-04-29 14:37赵紫剑
林草政策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科研团队团队建设绿色发展

摘要: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科研团队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文中通过研判绿色发展背景下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形势,探讨林草科研团队建设路径,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及“人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林草科研团队建设策略。

关键词:绿色发展;科研团队;团队建设;林草行业

中图分类号:F32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546(2023)01-0072-05

DOI: 10.12344/lczcyj.2023.02.17.0001

赵紫剑.绿色发展背景下林草科研团队建设路径与策略[J].林草政策研究,2023,3(1):72-76.

Building Path and Strategy of Forestry & Grassland Research Tea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DevelopmentZhao Zijia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Abstract: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s out that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base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 comprehensive way.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primary resources. The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ea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 grassland research team buil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and strategy to the  forestry & grassland research team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ttracting talents, retaining talents, making good use of talents and talent evaluation.

Keywords: green development; research team; team building; forestry and grass industry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绿色发展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从成本控制到质量把控,从能源效率到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以绿色化为发展目标。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已渗透到“一带一路”“精准脱贫”等国家战略 [1]。而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科技创新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需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绿色发展背景下,不仅要求团队具备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还要求团队具有自主运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工作机制,才能持续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解决方案。本文就绿色发展背景下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形势及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研团队建设的策略,以期为高质量推进林草科研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绿色发展背景下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形势研判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林草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又肩负着生产物质产品、保障林草产品供给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林业和草原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成为推进国土绿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践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力量。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而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则是林草科技进步的关键驱动力。面对科技支撑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需求,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将迎来战略机遇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林草行业存在工作条件较差、工资薪酬不高等劣势,导致在与其他行业的人才竞争中不具优势[3-5]。加之,林草科技人才肩负着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责任,这对林草科研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林草科研团队的发展任务艰巨。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科研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被明确为“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新时代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以来,国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相继出台《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科技政策,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成长空间与活力,并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切实减轻科技人员负担。同时,《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的落地实施,对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科技部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科研人员的行为规范、发扬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学风作风等划上了“红线”。这为科研团队建设营造了张弛有度的政策环境,为科研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林草科研团队建设路径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对科技人才吸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也是科研团队良好发展的表现。

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核心要素是人员、目标、互动、信任、合作、自愿和能力[3]。绿色发展背景下,林草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与核心就是在团队建设中精准把握和充分发挥团队核心要素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个人研究素养与整体产出水平,实现科研团队持续自主高效运行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将人员和能力作为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种子”,通过不断优化团队构成打造“吸引人才”的动力源泉;将信任和自愿作为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土壤”,通过提升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将目标、互动和合作作为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经营措施”,通过完善管理方式方法塑造“用好人才”的制度模式。此外,除上述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的“内因”之外,还要在更高层级上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制机制,作为“外因”不断推动科研团队个人素养和整体水平向更高水准迈进,促使科研团队在内部各要素协调配合与外部评价导向科学高效的基础上,实现持续自主高效运行与发展。

3林草科研团队建设策略

在“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例如,广西高校以服务区域、兼顾对外为建设方向,通过明确定位、找准目标、引进人才和打造专业团队4项措施加强专业创新科研团队建设[6]。农业科研院所通过注重培训、增加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健全奖励机制,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7]。转制科研院所针对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引进和留人机制、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人才考核评价与激励等问题,提出聚焦重点、抢占发展先机、完善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等举措,探索科技人员可持续的激励发展模式[8]。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应在制定合理可操作的人才引进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晋升与激励机制,完善团队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从而实现林草科研团队建设的自主高效运行与发展。

3.1吸引人才方面

吸引人才离不开政策保障。有研究表明,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主要类别为发展型、奖励型和保障型。发展型政策的特点是给创新人才提供工作、晋升等优惠条件,完善人才成长发展的相关要素;奖励型政策的特点是通过税收优惠、财务金融等手段提供资金扶持,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保障型政策的特点是通过提供生活津贴、户籍政策、住房政策、子女入学政策等为人才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9]。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可为人才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和生活权益提供一定保障,有利于团队吸引人才;反之,若人才引进政策不到位或缺失,很可能导致招聘岗位吸引力不足甚至“无人问津”的局面。例如,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共计272个岗位,经过2轮招聘公告,最终取消招聘计划32个岗位。其原因除专业和地域外,这些岗位的招聘单位大都缺乏对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保障。林草科研团队要吸引人才,可以依据国家政策及地方人才计划政策,结合人才需求与本单位实际,按照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工作发展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发展型、奖励型和保障型政策的作用和意义,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制度,多方面统筹赋予相应的条件待遇。在条件待遇跟上后,还要从研究方向、专业素养、协作精神等方面对招录人才进行严格把关,一定要契合团队当前急需、利于团队长远发展;同时,也要保持定力,未达预期时可延缓再招。此外,在大力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团队已有成员的发展,合理布局人才年龄梯队,避免在团队内部出现“两极分化”和“人才断层”现象[10]。

3.2留住人才方面

晋升通道和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可让人才直观认识到自身成长的前景与要求,更愿意留下来为之努力。其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能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最优的路径,有助于人才更快达到晋升所需的条件,让人才有更高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因此,林草科研团队建设要建立健全团队内部晋升通道与激励机制,着重畅通优秀科研人才及青年人才的晋升通道,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资源配置等方面摒弃传统的“论资排辈”理念,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晋升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极力避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距不大,再努力、再苦干、再作贡献也没有发展空间的现象。同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林草行业发展需要与学科发展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进人才的培养,稳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与水平。有口号、有落实的晋升激励机制,加上有计划、有目标的能力提升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

3.3用好人才方面

科研团队通常由学科带头人和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共同组成。学科带头人一般是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或者实践经历丰富的行业专家,团队成员为具有共同目标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内部在研究方向和日常工作等方面具有较明确的分工[11]。这就要求在科研团队建设中突出团队目标的指挥棒作用,合理分工、有机组织,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因此,林草科研团队内部要建立健全工作模式、协同创新机制和工作对话制度等团队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从而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此外,科研单位还应坚持科学研究“去行政化”原则,对团队负责人实施全员竞聘制、目标责任制、有限任期制、适时轮岗制,从项目争取、科研产出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团队负责人的考评与奖惩力度,并鼓励支持有项目的专家组建研究团队,及时取消或重组项目少的研究团队,切实调动团队各成员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不仅能有效地用好人才,还能更大程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4人才评价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强调:“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以往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现象严重阻碍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如“唯论文”导向不仅造成了科研资金、科学数据的外流,还使得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优质稿件来源受到影响[12]。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关键在于建立分类评价机制,根据研究领域、岗位分工等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制定不同的评价路径。因此,建议在林草科技人才评价中,针对不同的科技创新形式要建立不同的成果评价标准。科技基础性工作的成果形式多为数据库或样本库,应重点评价其对摸清林草本底资源、保护林草特色资源、增强林草数据服务等方面的贡献程度。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多为论文、著作或发明专利等,应突出代表作和同行综合评价。应用研究的成果形式多为评价技术或应用证明等,应加大行业管理部门成果推介以及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权重。同时,还应该强调创新能力、科研诚信、道德品质[13]等软实力在人才评价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为林草科研团队内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共同推动林草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

4结语

人才兴则科技兴。在当前的国家科技政策改革中,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赋予了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在国家层面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林草行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更应该立足研究领域的特点和优势,在制定合理可操作的人才引进制度基础上,面向涉林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有计划有政策地吸引人才;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畅通晋升通道,有步骤有落实地培养和留住人才;完善团队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分工有组织地用好人才;创新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鼓励科研团队建立适合团队特色和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有分类有制度地评价人才,以此推进林草科研团队建设和发展,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言顺.绿色发展理念下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7-13.

[2]张平淡,张夏羿.我国绿色信贷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环境保护,2017,45(19):7-10.

[3]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4]刘峰国.云南林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寻[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6):76-77.

[5]李俊魁,玉宝,付晓轩,等.国有林区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1(1):28-35.

[6]杨发庭.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7]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8]董战峰,李红祥,葛察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J].环境保护,2016,44(11):38-42.

[9]孙锐,孙雨洁.我国地方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量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6):29-44.

[10]赵玲.创新驱动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及考核机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9):170-171.

[11]方丰霞,徐建,林莉.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4(12):124-126.

[12]李军.略论现行评价机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危害[J].编辑学报,2021,33(2):119-128,146.

[13]赵珊,李俊魁.林草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1(4):37-43.

猜你喜欢
科研团队团队建设绿色发展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国内计算机领域科研团队结构分析
基于组织学习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