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视域下的工程制图金课建设与实践

2023-04-29 12:38牟萍杨毓岚程文婉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工程制图全生命周期

牟萍 杨毓岚 程文婉

摘 要:遵循“两性一度”建设标准,创新性地坚持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以课程内容开发、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标准建设和建设反馈4个阶段作为“金课”建设的一个生命周期,在每一个建设周期结束时根据反馈结果持续改进,开启下一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如此经过3轮循环迭代,最终完成工程制图课程的金课建设任务。将上述建成的金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成效呈明显的持续提升态势。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工程制图;金课;建设标准;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072(2023)04-0438-09

一图胜千言,而工程制图正是这样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课程,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正是由于能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交流的工具和载体,工程制图是高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此外,该课程还是水利、土木等大类专业重要的先行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设计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实中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亟待进一步提高。整体上看,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形体复杂、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1-3],教学主要围绕传统的线下课堂开展,教师、教材和教室依旧是教学的中心,而对时代性、前沿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关注不足,导致课程“含金量”普遍不高[4-5]。一方面,教学活动呈现出单一性,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6],形成了学思分离的“低阶课堂”,“低头党”“瞌睡族”多现于课堂,未能有效做到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有机融合,因此课程的高阶性显得不足。另一方面,工程制图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具有高挑战度的课程,对学生空间认知能力、想象力、绘图能力要求较高[7-8],采用传统封闭课堂授课,导致学生“重知轻行”,既降低了课程的挑战度,又不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师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何蕊等[9]对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项目学习的驱动力,同时借助BIM技术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赵凯莉[10]利用智慧化教学手段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张正彬等[5]从专业融合、试卷库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等方面进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史俊伟等[3]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工程制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张雁等[11]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组织模式设计和实施、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开展了工程图学金课建设。

上述高校教师从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工程制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这些措施均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随着時代的发展,知识、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学生对知识获取方式、途径也会发生变化,工程制图课程的建设不应止步于当下,而是一直在路上。因此,本文将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创新性引入到工程制图金课建设中。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最初用来表述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生命过程,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等阶段[12]。由于全生命周期概念能够较好地表达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规律,后被广泛应用到项目管理、产品生产等方面[13]。一门课程的建设往往涉及到课前内容准备、课堂的教学改革以及课程的考核等阶段,因此将全生命周期引入工程制图金课建设中。与全生命周期本义不同的是,一个学年或学期的课程结束后,课程建设并没有停止,而是根据前一个生命周期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反馈进行新一轮的持续改进。

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金课建设理念

当前工程制图教学存在灌输、封闭、低阶、学思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因此未来工程制图金课建设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拥抱互联网、塑造开放课堂、结合实践等为抓手,以凸显“两性一度”(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国家金课建设具体要求为建设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工程制图金课建设不应该只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上[9],而是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审视,向前拓展到教学内容的开发上,向后延伸到科学考核标准的建立上。鉴于此,在前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确定了工程制图金课建设的思路,如图1所示。

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两性一度”建设标准,以彻底梳理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挤掉课程“水分”,从而开发出具有“含金量”的课程内容。坚持基于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将课程内容开发、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标准建设和建设反馈四个阶段作为“金课”建设的一个生命周期。在每一个建设周期结束时根据反馈结果持续改进,开启下一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如此经过多轮循环迭代建设,最终完成工程制图课程的金课建设任务。

2 工程制图金课建设与实践

根据图1确定的工程制图金课建设思路,经过3轮(3个教学周期)的循环迭代,最终完成了建设任务。无论是在课程内容再梳理、再开发,还是在课堂教学改善,亦或是在考核标准的建设与完善上均取得了诸多建设成果。

2.1 课程内容开发

2.1.1 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重新梳理授课内容

重庆交通大学2018版土木类、水利类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将工程制图课程分为“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AI”(简称“工程制图AI”)和“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AII”(简称“工程制图AII”),其中工程制图AI为必修课,48学时;工程制图AII为选修课,32学时。在课程内容方面,考虑到CAD、Revit等三维软件在建模方面的优势和普及程度,轴测图内容不再列入教学大纲范围内;学生后期通过“BIM技术及应用”课程或开放实验项目来掌握轴测图的相关知识。考虑到土木、水利工程的特性,对于投影变换的相关知识,不再同时讲授换面法和旋转法,仅将换面法列入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课程梳理为制图基础、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三大模块。制图基础主要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线型、字体、尺寸标注等的规定;画法几何部分涉及到点、线、面的投影原理;工程制图部分包括基本体、组合体、表达方法和标高投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专业工程图不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范畴内。教学大纲确定后,原则上教学内容不再变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有教学内容存在陈旧、过时等问题,则在新一轮大纲修订时进行更新。

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后,教学设计以课程逻辑为主线,如一般教材将投影变换作为单独章节编排,梳理后将换面法融入到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和平面的投影章节中,使投影知识立体化、系统化,从而培养学生多途径、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金课的高阶性建设标准。

学时的分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行课进度灵活掌握。如金课建设第一个周期制图基础为10学时,直线的投影为4学时,教学过程中发现制图基础部分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而直线投影是平面投影、组合体等的基础,行课安排4学时特别紧张,因此在下一学年将制图基础2学时调整到直线的投影中。经过调整后教学模块内容和学时如图2所示。

2.1.2 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1)围绕基础知识、重点和难度建设视频资源

在线视频资源主要围绕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3方面进行录制。录制基础知识点视频资源时,按照上述授课内容梳理的结果,将教学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分解,录制时长5~10 min的视频资源,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教学重点视频资源是根据制图教学部全体教师的多年授课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后确定的,这部分视频时长一般为10~15 min,是对课堂教学的强化和巩固。教学难点视频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后作业过程中的难题,以分析解题思路为主,尽可能穷尽所有的解题方法,以实现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同时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并展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由于题目难度不同,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同。视频时长不固定,以讲明白、说清楚为原则。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视频资源共130个,视频总时长1 150 min。

上述视频资源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其中的教学基础知识点和教学重点以任务点的形式发布,要求学生必须观看,并记入课程考核平时成绩。教学难点视频以非任务点形式发布,供学生选择性观看。考虑到学生对工程制图知识体系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及领悟能力的差异,上述视频资源均可无限次学习。线上视频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实现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同时线上的学习过程记录可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从而实现精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为线下教学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2)面向作业和测验的需求建设题库

题库建设包括作业题和测试题,内容与前面的制图基础、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相对应。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作图题和讨论题。在不同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建有创新性或挑战性的综合应用题。如为了培养学生对点线面投影的理解与运用,规定部分点线面综合题禁止使用换面法。组合体部分巧妙构思,将“二补三”补视图的题目设置为多异解,通过题目的创新性、挑战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集一些“奇妙”的趣味三视图,供学生进行构型训练,如图3所示。图3中的三个视图完全一样,让初学的学生感到“神秘”,立刻兴趣倍增。更加神奇的是它们所对应的模型却不是唯一的,以其中两个为例,如图4所示。

题库的建设为学生的平时作业和配套测验提供了条件。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工程制图AI)共发布作业22次,作业试题数571道,其中主观题275道,客观题296道,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单元测试3次;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程制图AII)共发布作业12次,作业试题数315道,其中主观题113道,客观题202道,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单元测试3次。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模型库

本课程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基于CAD、BIM技术构建了大量的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常见三维模型,同时利用SView软件实现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并以二维码的形式输出。以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船闸闸首为例,如图5所示。

此二維码具有广泛通用性,学生无须下载任何手机APP,通过当前广泛流行的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扫一扫”功能,即可在屏幕上呈现立体模型,同时能够实现六个基本视图的切换,还可以对模型进行缩放、移动、旋转、剖切等操作,如图6所示。图6(a)是不同视角下观察到的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六个基本视图外还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观察船闸闸首模型。多视角的观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模型,特别是内外部均较复杂的模型。图6(b)和(c)分别为沿x轴、y轴方向在不同位置处剖切后的模型。对于像船闸闸首这类内部复杂的模型,多位置剖切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内部结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剖切位置对剖视图、断面图的重要性。

这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模型,解决了“看不到、摸不着”的困惑,提供了一种可触摸的真实感,建立了三维模型与二维投影视图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模型具有独特的存储优势和共享优势,仅需在手机内保存一张二维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解决了传统实体模型需要大量柜橱、库房等弊端以及模型借阅的繁琐。

2.1.3 基于学科竞赛的课外资源建设

课外资源建设主要涉及课程思政教育和学科竞赛两个方面。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十大育人”体系之首,除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育人之外,还建设了课外育人资源。学科竞赛是大学生提升自己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课外资源建设时,以学科竞赛为基础,建立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资源。

工程制图是一年级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工程类课程,因此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时,引入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等世界超级大工程,港珠澳大桥让伶仃洋变成通途,三峡工程让高峡急流变为黄金水道,学生在感慨、激动、振奋的情绪中,增加了对课程的深层认识,提高了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被誉为图学类的奥林匹克,已经被我校列为A类学科竞赛名目。学生获奖后能够在评优评先和研究生推免中获得加分项。该项比赛是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最先接触到的A类比赛,因此在课外资源建设时重点考虑了这方面。首先研究历年国赛题目,针对题目特点录制解析视频,上传至学习通教学平台供学生参考;然后在国赛题目的基础上,通过搜集相关工程图集并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丰富的实际工程案例资源;最后将优秀学生作品上传至学习通教学平台,供其他学生学习鉴赏。

2.2 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课堂教学在金课建设应用中举足轻重,关乎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程内容开发的基础上,必须要遵循“两性一度”建设标准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打造全新的金课课堂。

2.2.1 借助学习通,营造互动课堂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往往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走进课堂是教学的第一步,为了保证到课率,借助学习通的“签到”,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点名”,基本做到每课必签,这一举措客观上为教学效果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课前备课时,根据授课内容预先设置互动题目,课堂教学过程中视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进行,如“抢答”“选人”“主题讨论”等。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学生的互动反馈给予课堂活动分数奖励。对于知识点回顾类的问题,一般采用“抢答”的方式,对“抢答”速度快且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课堂表现分。“选人”一般用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疲惫的情景中,手机随机摇一摇,学生能够迅速回到学习状态。视被选到的幸运儿的回答情况决定予以奖励还是惩罚。“主题讨论”主要从问题本质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高阶思维得到构建与提高。本课程以图为主,单纯的客观题无法诊断出学生的作图细节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发布作图题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将完成的题目通过学习通拍照上传。教师既可以将好的作业进行展示,还可以对典型错误投屏讲解。这种互动方式尤其适用于大班教学,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看到所有学生的作答情况,拍照上传即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2.2 结合授課内容,打造高阶课堂

制图基础、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三大模块具有不同特点:制图基础模块是国标、行标等对图幅和标题栏、图线、字体、尺寸标注等的规定,偏重于记忆性;画法几何模块逻辑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工程制图模块对空间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高。针对它们的不同之处,课堂教学则需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

在制图基础模块的教学中,增加知识趣味性,培养学生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制图基础涉及相关标准内容主要以各种规定条文形式展现,其中的名词术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新生对此感觉既陌生又繁琐。如果课堂上讲规范的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聊,听课过程中容易走神,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该模块采用翻转课堂,先让学生课下进行绘图实践,带着图纸进课堂;然后以小组讨论方式相互批改图纸;最后教师针对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画法几何模块重在解决学生的投影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画法几何与中学讲的几何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学者很难领悟到“投影”的深刻内涵,并且这部分内容的逻辑性特别强,点线面投影知识环环相扣。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对“投影”概念的引导和强化,从点的投影开始强调投影体系V、H、W面上点的投影是同一个点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射。学生一旦建立了点的投影概念后,对直线、平面的投影就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于画法几何的逻辑性,则采用阶梯式方式进行引导然后分步骤作答。

工程制图模块从构形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构形能力和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总是给人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神秘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CAD、Revit等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从构形的角度让学生观察模型的生成过程,然后再将三维模型与三视图进行对照。对于特别复杂的三维模型则借助于增强现实技术,利用Sview软件生成二维码,供学生在手机端观察、操作,以加深理解。

2.3 课程考核标准建设

课程考核标准是教与学的导向,考核标准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成效。2018版教学大纲中课程成绩组成为:平时成绩30%+结课考试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考勤、课后习题集作业和尺规绘图,如图7(a)所示。显然,这种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过程考核分数所占比例较低,且没有阶段性考核,不能满足“两性一度”金课建设标准的要求。

教学活动既有完整的过程性,又有鲜明的阶段性。因此,重视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对检验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都非常必要。为满足金课建设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过程控制,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和阶段性考核。将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及单元测试一个完整的学习生命周期。具体地,课前部分包括课程视频和章节测验,课程视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学生的预习需求,而章节测验是对课程视频预习的检验;课中部分为课堂互动,包括投票、选人、抢答、随堂练习及主题讨论等;课后部分包括作业和图纸,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绘图实践能力;单元测试则是对学习的阶段性测验,通过单元知识点的检测,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虑到课中由教师主导课堂,所占比例应该最小;由于课程性质,课后有大量的作业及绘图实践,课后所占比例应该最大。制图教学部教师们经过多次教研活动讨论,最终制定了多样化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如图7(b)所示。从教学过程看,课前、课中、课后、单元测试的比例为2∶1∶4∶3。

对于上述考核标准,在第一堂课就向学生明示。同时借助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随时查看自己的平时成绩及排名,每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点时,平时成绩就会增加。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排名”也促使他们及时完成课前、课后学习任务,同伴学习效果显著。

3 实施效果分析

3.1 课程阶段性考核结果

如前文考核标准建设所述,重视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其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通过阶段性的单元测试来发现问题,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了3个周期,2019学年开始,首次尝试性地以中期考试的形式进行阶段性考核,每学期进行1次,共2次。对学生的期末试卷分析发现,阶段性考核过的知识点的得分率要大于没有阶段性考核过的知识点的得分率。因此,2020学年在2019学年的基础上,增加了阶段性考核的次数,共进行了4次测试,内容分别为点线面综合知识、基本体及其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表达方法。分析学生的阶段性考核结果发现,每学期的第1次考核情况要优于第2次,教研室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教研活动,认为学生在学期过半后存在学习松懈的情况。鉴于此,2021学年进一步增加测试次数,制图基础知识、点线面综合问题、基本体及其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表达方法,每个章节分别对应1次阶段性测试,对于标高投影的内容,考虑到课程结束后就要进行考试,因此不再进行单元测试。阶段性考核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的数据通过学习通导出,个别学生为重修、增修的,由于时间冲突没有参与单元测试,因此每次的考试学生人数不完全一致。

從表中可以看出前3次平均分在80分以上,后2次则要差些,这说明教学过程中要在组合体、表达方法相关知识上花费更多时间,为后续教学课时的重新分配提供了依据。

3.2 课程结课考核结果

分析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首先应对考核试卷进行分析。以工程制图AI为例,2020级、2019级和2018级的考查内容均为大纲规定内容,考试题型也一样,题型具体包括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和作图题(80分)。2019级与2018级的考题难度相当,为了响应“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的要求,2020级的考试难度明显较2019级考卷难度有所增加,通过个别题目挑战度的设置拉开学生的差距。2021级的考题在2020级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与优化,进一步增加了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具体表现在提高了客观题的难度和分值(其中选择题满分12分,判断题满分为14分),增加点线面综合题的难度。

以我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为例,分析近4个年级工程制图AI的结课考试成绩,如表2所示。

工程制图金课建设项目从2018年开始着手建设,经过一年的建设与实践,2019年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在考题难度相当的前提下,平均分从72.53分提高到77.27分,而59分以下学生占比下降了9.24%,90分及以上的比例提高了5.71%;按照金课建设标准,2020年提高了作图题的难度,平均分下降了3.14分,90分及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比从18.75%下降到11.11%,59分以下学生占比与2019年相差不大;2021年进一步提高试卷的挑战度,平均分与2020年相差不大,但标准差却增加了5.54,分析原因是59分以下学生占比较2020年增加了4.99%,90分及以上学生人数占比增加了11.75%。

经过了3轮生命周期的迭代反馈与改进,课程考试试卷难度不断提升,优秀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多,可见金课建设的实施对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金课建设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在这个生命周期中成功的经验将在下一个周期中继续坚持,而对于失败的教训则在下一个周期中进行改进。

3.3 课外学科竞赛成果

除了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融洽,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提升以外,课外学科竞赛成果收获颇丰。与工程制图课程密切相关的学科竞赛当属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以我校水利类专业为例,2016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前两年仅个别学生获得了个人三等奖。2018年开始我校首次获得水利类团体三等奖1项和个人三等奖1项。随着工程制图金课建设的实施及不断改进,学生的竞赛成绩也得到不断提升,连续获得国赛团体奖,2021年获得国赛团体二等奖;个人奖的人次及获奖等级也逐年提高,2021年个人二等奖累计11人次。近年获奖情况如表3所示。

备赛的训练过程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练了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毅力,获奖成果则给他们评优、评先、研究生推荐免试等带来了直接的加分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及其他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等)奠定了基础。

4 结 论

在国家金课建设倡议驱动下,工程制图金课建设显得越发迫切。鉴于此,遵循“两性一度”建设标准,坚持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从课程内容开发—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标准建设—建设反馈4个阶段来建设工程制图金课,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1)对工程制图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建立了包括在线视频、题库和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模型库在内的教学资源及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课外资源。

2)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确定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3)在考核标准建设上,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建立了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一个完整的学习生命周期的过程考核标准。

4)在建设反馈上,持续改进,经过3轮循环迭代最终完成工程制图课程的金课建设任务。

将上述建成的金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课程成绩提高、学科竞赛收获颇丰,教学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亮,武玲玲,张瑞秋,等.基于系统工程视角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8,39(6):1214-1219.

[2] SHI G Y,CHEN J,YU L W,et al.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the Content System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Course Suitable for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J].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2022,10(1):22-26.

[3] 史俊伟,董羽,陈章良.高校工程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8,39(4):791-796.

[4] 牟萍,杨毓岚.三堂联动视域下《工程制图》“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科学,2020(3):38-39.

[5] 张正彬,何平,汪日光,等.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程制图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129-133.

[6] VORONINA M V,TRETYAKOVA Z O,KRIVONOZHKINA E G,et al.Augmented reality in teaching descriptive geometry,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graphics—systematic review and results of the Russian teachers experience[J].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19,15(12):em1816.

[7] LIN Z X,PENG F,LONG M.A low-distortion reversible watermarking for 2D engineering graphics based on region nest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2018,13(9):2372-2382.

[8] 钟浩,樊芳玲,姚昊翊,等.“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1(51):105-108.

[9] 何蕊,高岱,栾英艳.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主动学习”教学模式实践[J].图学学报,2018,39(4):782-785.

[10]赵凯莉.智慧教学环境下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现代信息科技,2019,3(5):87-89.

[11]张雁,李庆华,贺春山,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程图学“金课”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2):42-44.

[12]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苏彦捷,邹丹,译.6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13]任昊,米平治,张晋.全生命周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与可为:以大数据应用为技术路径[J].教育科学,2022,38(1):41-48.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Draw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

MU Ping,YANG Yu-lan,CHENG Wen-wan

(The College of River and Ocean Engineering,Chongqing Jiao 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dheres to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Two-Nature and One-Extent” and upholds the idea of life cycle in a creative way.It takes the four phases of course content development,teaching method reform in class,curriculum assess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feedback as a life cycle of the golden course.Continuous improvement based on feedback results at the end of each construction cycle will be carried out at the start of next life cycle.After three cycles of iteration,the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task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s finally completed.When the completed golden course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the teaching effect shows an obvious trend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words:life cycle;Engineering Drawing;golden course;construction standard;reform and practice

收稿日期:2022-03-01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1-GX-335);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3306);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JTYB20-150)

作者简介:牟萍(1986—),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工程图学教育教学研究。

通信作者:牟萍,E-mail:muping@cqjtu.edu.cn

引文格式:牟萍,杨毓岚,程文婉.全生命周期视域下的工程制图金课建设與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4):438-446.[MU P,YANG Y L,CHENG W W.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draw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J].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2023,44(4):438-446.]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工程制图全生命周期
二维码标识管理系统在教育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
面向区域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谈高校琵琶演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探讨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落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