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3-04-29 00:44:03高晓燕翟振山付赛飞
新疆财经 2023年1期
关键词:空间计量模型金融集聚低碳经济

高晓燕 翟振山 付赛飞

摘要: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绿色经济绩效是测度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文章选用2007 年—2019 年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测度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部地区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今后,应继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探寻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方向,并采用更合理的环境规制工具;东中西部地区应从实际出发设定差异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区域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融集聚;绿色经济绩效;空间计量模型;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F832;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76(2023)01-0038-09

DOI:10.16716/j.cnki.65-1030/f.2023.01.004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些都要求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是一种兼顾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优化配置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有着高度的契合。绿色经济不仅要求实现经济发展,还要求努力解决环境污染、能源节约等现实问题[1],这种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来实现环境保护,它要求通过更多地投资自然资本与绿色科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绿色经济绩效是测度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经济增长质量、科技创新水平、绿色生活等维度,保持绿色经济绩效的稳定提升是新时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重要体现。现代社会中,金融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金融集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3]。那么,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金融集聚对于绿色经济绩效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绿色经济绩效的相关研究

绿色经济绩效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在经济增长效果、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基础上综合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学界对绿色经济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以经济绿色增长领域的相关指标为基础,尝试构建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如郝汉舟[1]在研究中构建了评价省际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曾贤刚[4]依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指标框架,从经济转型有效性、资源利用绿色度、进步和福祉实现度3个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一套三级指标评价体系;田泽[5]构建了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与评价模型,对我国2011年—2015年30个省份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二是在环境、經济、能源等约束下测度绿色经济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常用的方法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如王军[6]选取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我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求得我国绿色GDP并作为绿色经济产出指标,再将劳动、资本、技术作为绿色经济投入指标,纳入DEA模型测算我国绿色经济效率;蔡宁[7]选取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BM-DDF模型测算我国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钱争鸣[8]利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研究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异;郝国彩[9]认为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绿色经济绩效已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并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年—2013年相关数据,使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绿色经济绩效进行测度;林伯强[10]从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3个方面构建测度绿色经济效率的指标体系,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利用超效率DEA 模型计算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三是绿色GDP(GGDP)的核算与测度,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GDP核算方式[11],尚不成熟的核算技术与方法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关于金融集聚的相关研究

目前学界对金融集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如金融集聚论、金融资本集聚论、金融产业集聚论、金融机构集聚论[12-15]。实践研究中,王丹[16]利用演化博弈模型讨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集聚通过发挥技术进步效应等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张鹏[17]基于空间联立方程研究金融集聚与城市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梯度递减的趋势;金浩[18]基于信息溢出效应、创新激励效应等研究金融集聚如何影响经济发展。进一步地,学界又将绿色经济纳入金融集聚的研究范畴,探讨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如王锋[11]研究发现,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有助于提高绿色GDP,并且对周边地区有空间溢出效应;陈林心[19]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研究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对生态效率的阈值,结果显示金融集聚通过经济增长这一中间变量促进了生态效率的提高;袁华锡[20]基于时空双固定的SPDM 与PTR模型,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梯度式增强的特征。此外,还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对科技、绿色生活等均有重要影响,金融集聚会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其对科技创新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可以通过绿色消费途径促进绿色产业发展[21],并且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会产生异质性影响[22]。

综上可以发现,学界对绿色经济绩效已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初步构建了金融集聚的理论分析体系,对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原理进行了多方面讨论;同时,学界对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绩效关系的研究存在一定分歧,且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绿色经济效率等视角,未能构建全面、系统的绿色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此,本文以绿色经济绩效与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经济增长质量、科技创新水平、绿色生活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以丰富绿色经济绩效测度方法;二是将金融集聚、绿色经济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丰富金融发展与绿色经济的相关研究;三是从区域视角出发,研究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异质性影响,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专业化分工并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绿色经济绩效水平。作为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金融集聚所产生的“虹吸效应”有助于吸引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入,提高资金供给水平,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22]。二是金融集聚能为金融发展汇聚更多优势。金融集聚能够促进金融发展规模扩大和技术创新效率提高,为绿色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23]。金融集聚有助于金融机构通过各区域网络节点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提高金融服务普及度;还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甄别能力,通过识别、筛选优质绿色企业,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产业及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形成绿色高质量经济体系。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也有助于增强区域金融吸引力,且因金融集聚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18],进而提升绿色经济绩效。三是金融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可强化创新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集聚还有助于缓解环保科技项目企业的信贷约束,分散其创新风险。此外,金融集聚也有助于完善网络化联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和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1,金融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

然而,金融集聚程度会受区域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规模的集聚区域。从区域层面看,金融集聚会对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产生异质性影响[24],同样也会对绿色经济绩效产生异质性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研究中的被解释变量为绿色经济绩效(gper)。本文借鉴郝汉舟[1]与曾贤刚[4]的研究,基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经济增长质量、科技创新水平、绿色生活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2.核心解释变量。研究中的核心解释变量为金融集聚(LQ)。本文借鉴徐晓光[25]、孙志红[26]的研究,以区位熵测度金融集聚水平,计算公式为:LQij = (q ij qi q i q 。其中,qij 表示j 地区i 产业产值,qi q 表示全国i 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LQ 小于1表示该产业发展水平较低,LQ 大于1表示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为了客观反映金融集聚水平,本文选取2007年—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经济数据(西藏因数据缺失较多而未纳入研究范围),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表示区域金融业发展水平[19]。

3.控制变量。本文引入以下控制变量:一是地区产业结构水平(industr),借鉴许宁[27]的研究,以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来衡量,并预期其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有正向影响。第三产业中的行业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科技含量较高,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GDP的比重高可在一定意义上代表该地区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二是对外开放程度(open),借鉴林伯强[10]的研究,以进出口总额占地区GDP 的比重来衡量,并预期其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不确定。因一个地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等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绩效,而引入高污染企业又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降低绿色经济绩效。三是政府干预程度(gov),以扣除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财政支出占地区GDP的比重来衡量,并预期其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有负向影响。如果政府财政支出更多用于行政支出,势必会减小对企业的支持,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四是环境规制强度(env),借鉴刘荣增[28]的研究,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衡量,并预期其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不确定。因为根据“波特假说”,适当的环境管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绩效,但过度的环境规制则会抑制企业创新能力,降低资源利用率,进而降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07年—2019 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所用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各地历年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官网。

(三)模型设定

本文根据Anselin[29]的研究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空间模型参数,选取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基本形式设定如下:

模型(1)中:it分别表示时间和省份,Xit = [LQindustropengov, env ]T,矩阵中变量含义如前;ρβ为回归系数;W 为空间权重矩阵,且满足εit =λWφit +ξitλ 为空间误差模型的回归系数,ε、ξ为空间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基于距离—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可对2007年—2019年绿色经济绩效进行Morans I指数测算及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各年份绿色经济绩效Morans I指数均显著大于0,表明各地绿色经济绩效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另外,Morans I 指数和Z值整体上稳定性较好,说明绿色经济绩效的空间变化具有较好的平稳性。

(二)回归分析

通过对SDM模型固定效应中的时间固定、空间固定、时间空间双固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基于时间固定效应的模型拟合优度更好,因而本文采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金融集聚(LQ)系数为0.901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金融集聚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绩效。由此,研究假说1得以验证。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金融集聚可以通过发挥集聚效应、资金效应等,引导更多要素流入环境友好型企业,进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绿色经济绩效;二是金融集聚可以通过发挥技术效应,促进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变量中,对外开放程度(open)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区域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地区产业结构水平(industr)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优化产业结构未能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产生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gov)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政府干预对提升区域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对市场干预多,会引发市场失灵等问题,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较高的行政支出也不利于提升绿色经济绩效。环境规制强度(env)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政府增加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支出未能显著提升绿色经济绩效。

此外,由表4还可以看出:W ×LQW ×env 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本地金融集聚水平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对周边地區绿色经济绩效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W ×industr W ×gov 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本地产业结构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的提升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绩效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自回归项rho 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本地绿色经济绩效与周边地区绿色经济绩效在空间上有依赖性。

(三)效应分解分析

本文使用偏微分方法对SDM模型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解,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其中总效应表示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作用程度,直接效应表示本地金融集聚对本地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程度,间接效应(也称溢出效应)表示本地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程度。表5为空间杜宾模型效应分解结果。由表5可知,在1%显著性水平下,金融集聚的直接效应为0.803,间接效应为1.716,说明本地金融集聚水平每提升1%,本地绿色经济绩效约提升0.803%,而周边地区绿色经济绩效将提升1.716%。

(四)区域异质性分析

进一步地,本文将研究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由表6所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LQ 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中部地区LQ 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这表明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比W ×LQ 系数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系数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1%和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说明空间溢出效应同样具有区域异质性。另外,由表7所示的分区域效应分解回归结果可知,东、西部地区的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中部地区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中、西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显著为正,东部地区的间接效应为负但不显著;总效应方面,中、西部地区系数均显著为正,东部地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由此,研究假说2得以验证。

本文认为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较高,金融发展规模大于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便利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增长,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污染物排放,破坏生态环境,但是较高的金融效率会提高资金利用率,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有助于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吸引高素质人才,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改进和革新,进而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绿色经济发展;同样,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也会减少本地区对邻近地区的资源依赖,进而降低溢出效应。第二,西部地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能够促进西部地区完善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随着西部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可能超过中部地区。

五、结论与启示

文章选用2007年—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测度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环境规制均对绿色经济绩效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提升绿色经济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则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空间溢出效应也同样具有区域异质性。

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本文得到一些启示:第一,金融集聚是影响绿色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绩效,因而各地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推动金融业稳妥有序扩大规模,但是过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同时意味着风险增加,因此,实践中不仅要提升金融集聚发展水平,还要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第二,各地应继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引进环境友好型技术及企业,吸引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外商投资,发展绿色贸易和绿色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努力寻找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方向,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优化要素配置,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中的绿色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采用更合理的环境规制工具如排污收费、环保补助[30]、环境保护税[31]等来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等的不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减少政府干预。第三,东中西部地区应从自身实际出发设定差异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区域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汉舟,周校兵. 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空间计量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8(12):114-118.

[2]方时姣. 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8-11.

[3]郭奕然. 金融集聚、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D]. 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22.

[4]曾贤刚,毕瑞亨.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4(12):1564-1570.

[5]田泽,魏翔宇,丁绪辉.中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18(11):103-108.

[6]王军,耿建.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测算及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4(4):52-55.

[7]蔡宁,丛雅静,吴婧文.中国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基于SBM-DDF模型的双维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0-139.

[8]钱争鸣,刘晓晨.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0-118.

[9]郝国彩,徐银良,张晓萌,陈明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经济绩效的溢出效应及其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5):75-83.

[10]林伯强,谭睿鹏.中国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J].经济研究,2019(2):119-132.

[11]王锋,李紧想,张芳,吴艳杰.金融集聚能否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基于中國30个省份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7(9):39-47.

[12]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冉光和,王定祥,高云峰,温涛,李敬.金融产业资本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4]陈铭仁.金融机构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15]孙兆斌.中国金融产业集聚效应检验——以银行业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08(9):45-46.

[16]王丹,叶蜀君.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知识溢出机制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8-44.

[17]张鹏,于伟.金融集聚与城市发展效率的空间交互溢出作用——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间联立方程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16.

[18]金浩,张文若.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基于要素流动视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68-74.

[19]陈林心,舒长江,吴强.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门槛效应检验[J].浙江金融,2019(11):61-69.

[20]袁华锡,刘耀彬,封亦代.金融集聚如何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基于时空双固定的SPDM与PT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9(11):61-75.

[21]丁焕峰,谢丽娟,孙小哲.金融集聚支持区域创新:作用效果与传导路径[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2):56-70.

[22]王星,张乾翔.经济增长压力下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11-20.

[23]冉启英,朱为利,任思雨.财政分权、金融集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21(9):59-69.

[24]吕承超,王媛媛.金融发展、贸易竞争与技术创新效率[J].管理学刊,2019(4):21-31.

[25]徐晓光,许文,郑尊信.金融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分析:以深圳为例[J].经济学动态,2015(11):90-97.

[26]孙志红,王亚青.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西北五省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2):108-118.

[27]许宁,施本植,唐夕汐,邓铭.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10):1340-1347.

[28]刘荣增,何春.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门槛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1(8):41-52.

[29]Anselin L. 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90(411):160.

[30]田光辉,苗长虹,胡志强,苗健铭.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J].地理学报,2018(10):1954-1969.

[31]李青原,肖泽华.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创新激励——来自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0(9):192-208.

(责任编辑:甘海燕)

猜你喜欢
空间计量模型金融集聚低碳经济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
空间计量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政府行为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中国低碳技术进步测度及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效应研究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3:49:30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00:19
低碳经济下银行金融发展浅析
浅析国际贸易规则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