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普惠性幼儿园园本教研实施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3-04-29 00:44林夏冰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

林夏冰

【摘 要】随着新建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的增加,新建普惠性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文章从新建普惠性幼儿园园本教研实施活动的亮点和在园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教研制度建设、教研内容安排、教研形式运用、教研效果评价、教师参与积极性、管理人员的教研领导力等方面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新建普惠性幼儿园科学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提供可操作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园本教研 教师 新建普惠性幼兒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1-18-04

近年来,随着新建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渡到“有园上”,在此基础上,“上好园”成为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幼儿园的内涵建设成为新建普惠性幼儿园亟须解决的问题,关注园本教研在新建普惠性幼儿园中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和讨论目前园本教研开展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归纳影响新建普惠性幼儿园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要素,提出提高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建议,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园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建普惠性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亮点

(一)重视园本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目标明确

新建普惠性幼儿园高度重视园本教研活动,能围绕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教研内容选取、教研形式运用、教研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

(二)园本教研组织管理结构基本形成

近年来,新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组织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有了教研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园本教研管理制度。园本教研的组织机构对教研组织、职权与分工、管理、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保障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园本教研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开展和执行,使园本教研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

(三)过程性档案资料体系建构系统、规范

通过查阅相关教研过程性资料得知,园本教研体系建构系统、规范,活动开展扎实、有效,过程性资料收集完整。例如某幼儿园的主题教研“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围绕这个主题教研的资料有教研理论学习(课件)、研修方案、主题教研的活动方案、大循环活动方案、主题教研活动记录、体育活动教案集、案例集、体育活动观察量表、片区幼儿园活动展示交流等。清晰展现园本教研的缘由、路径、动态发展的过程、结果,这些材料的积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可以帮助幼儿园管理层及时了解教研组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帮助教研组准确掌握每一位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所思、所想、所需,供后期分析和整理提供思路。

(四)重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园本教研实质是要解决一线的真问题,并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问题的研讨是否能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是否深入,而教师具备的理论素养即是决定其认识深度的思想基础,因此为了推动园本教研的深入进行,幼儿园必须想方设法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例如S幼儿园在组织全园教师进行园本教研前,要求每个教师自行查找相关权威资料,重新梳理“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资料,再次在园级层面分享,使大家初步理解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户外大循环等传统模式,教师学会了从关注幼儿的经验、体验出发,通过与幼儿讨论、互动生成户外一小时游戏内容,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教师这些观念的转变,都有赖于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学习。

(五)园本教研氛围轻松、民主、和谐

实地观察教研活动,教师能做到开诚布公地积极研讨,特别是年轻教师敢于表达自己不成熟的见解,面对质疑,组员互相补充,有观点的碰撞,互动性强。主持人也能抓住教师疑点难点积极推进,最终达成共识,教研氛围轻松、民主、和谐,教师之间建立信任、良好的沟通关系,教研活动有效。

二、存在问题

园本教研的根本价值在于解决园所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提升园所教育质量。所以做好园本教研的第一步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幼儿园虽然已经有了重视开展园本教研的意识,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新建普惠性幼儿园还存在教研制度建设不健全、教研内容安排不聚焦、教研形式运用不灵活、教研效果评价不多元、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人员的教研领导力不强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园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园本教研有效性不高。

(一)教研制度建设不全面

教研制度内容不完善。新建普惠性幼儿园比较常见的制度有幼儿园教研活动制度、幼儿园教研资料管理制度、幼儿园师徒结对制度、幼儿园学习制度、幼儿园教师培养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但是大部分幼儿园的教研制度只有教科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和备课制度,制度建设不够全面,且制度缺乏执行力,没有落实到专人负责,处于无监督、无跟进的状态。

教研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例如G幼儿园在教科研制度中提到:“根据幼教法规,结合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效,以教科研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的制度很含糊且广泛,不具可操作性。再如H幼儿园在审议时对现有的教研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并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没有在审议中很好地阐述如何调整完善,也没有明确调整后优化补充了哪些制度,多项制度之间缺乏整合、联通,各项制度比较零碎、分散、无系统性,没能使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的园本教研。

(二)教研内容安排不聚焦

主题式教研的内容源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真问题,教研目标制订、教研活动安排应该与教研主题内容上下逻辑关系一致。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研主题过大,目标没有围绕主题内容逐层递进,或是教研内容面面俱到安排过满,不能深度探究教研主题。每一次教研活动的核心问题、问题串在学期计划中不够明确,导致前后两次教研活动之间的经验衔接与延伸不强。

(三)教研形式运用不灵活

首先,教研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例如理论学习多采用专题讲座这样的单一形式开展,主持人对于模式化套路的教研活动相对熟悉,容易造成“一言堂”,无互动,让教师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形式降低了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热情。其次,每个教师的发展水平不同,在教研中的兴趣点也不同,整齐划一的教研形式无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教研需求。最后,园本教研也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追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导致“形式大于内容”,所以在思考教研内容时,也需要同步思考教研的形式与教研内容的内在统一,确保形式能服务于教研内容,否则就容易出现做“无用功”的教研情况。

(四)教研效果评价不多元

教师、教研组组长、园长都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应该是教研效果的评价者。只是每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看待教研效果的角度也不相同。笔者在查阅资料中发现,教研效果评价的主体大部分都是管理者,缺乏来自一线教师的参与,评价不够多元和民主。

(五)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新建普惠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断层现象较为严重:经验不足的新手教师多,专业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少。刚上任的新手园长、教研组组长较多,有管理经验、专业化程度高的园长、教研组组长少。专业发展需求多,但培训及教研力度不够,远远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查阅教研活动记录和教研评价资料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不足,课程理论水平偏低,开展教科研能力弱。部分教师将教研成果简单地归结为教研记录、经验总结和论文撰写。大部分教师在观念上认同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又缺乏教研反思的能力,也有少部分教师在主观意识上不接受教研,认为教科研是工作负担,自己的业余时间被占用,幼儿园安排才被动参加。

(六)管理人员的教研领导力不强

笔者曾和某园长有这样的对话。

笔者:“请问您负责贵园的教研活动吗?”

园长:“我自己想做好教研,但是我的教研能力有限,加上新建园行政事务繁多,我很难事必躬亲啊!”

园本教研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應是第一责任人,应该是专业引领者、专业支持者、专业合作者,其管理教研的能力直接影响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园本教研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上一些幼儿园的管理者存在教研经验不足、教研规划不强、忙于事务而无暇顾及教研等现象,对教研的引领方向没有把握。

三、建议

(一)契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完善教研制度,体现园本性

首先,园本制度的制订要改变目前由上至下的现状,广泛听取教师的建议,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民主推进制度建设。确立“制度是为人而设”的价值取向,完善制度建设程序,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使教研活动更能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其次,教研制度的形成要园本化,应根据本园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制订不同的教研制度。例如在园本教研质量方面,缺乏定期对教研质量的评价,进而需要整理一套园本化的教研活动评价体系。面对多项制度,需要强化制度之间的互通整合,避免制度间的无效重复。

最后,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利用各种形式对由教师参与制订并整理完善的制度进行宣传,上下形成深度共识。建立监督机制,专人专项跟进落实,适时归纳、反馈与解决。积极营造互相尊重、敢于批评、乐于合作的教研氛围。

(二)教研内容的安排要系列化,体现持续性

结合查阅的园本教研活动的记录发现,在开展“低结构材料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的教研活动中,前三次教研内容安排为“低结构材料在自主性游戏中的有效投放与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的应用”“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教师观察策略与指导”,第四次安排集体教研“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性游戏优秀案例学习”,活动安排本身的指向不够明确,范畴较大。例如“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教师观察策略与指导”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研讨中容易偏离主题,结果就是研讨变成了一次理论讲座,而没有针对“观察策略”进行讨论,研讨没有持续性,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在教研中得不到解决,那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从何而来呢?所以,要明确一个核心问题,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设计问题串,系列化、递进性、深层次地设计与实施教研内容,逐层开展深入持续研讨,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三)教研形式运用要灵活多变,提高积极性

常见的园本教研活动类型有以下三种:学习型教研、课例研讨式教研和课题研究型教研。L幼儿园在开展语言领域(儿歌)教研活动时运用的教研形式有两种:主题讲座(属于学习型教研)和观摩公开课(属于课例研讨式教研),教研活动形式运用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如果在开展主题讲座时,采取文本阅读、对话交流、专题研讨与学科沙龙等多种形式,主题讲座将得以丰富。同样地,在观摩公开课时运用一课多轮式、同课异构式、一人多次上活动等形式,就可以避免因长期采用同一种教研形式而容易让教师产生疲惫感,降低教师参与教研热情的问题。每次园本教研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园本教研的组织形式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改变:时而可以按照教研活动人员的多少分为小组式教研和全园式教研,时而可以按照教研活动地点的不同分为现场教研和网络教研,时而可以按照园本教研内容的不同分为专题式教研和常规式教研等,从而丰富教研主要参与者的教研经历,拓展他们教研的思路,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

(四)教研效果评价要民主多元,提高有效性

首先,要思考谁是教研活动的评价者,是教师,教研组组长,还是管理者?教研活动是否有效,是否能帮助教师解决真问题、提升教学能力?对此教研的主体教师最有发言权。所以,教研效果评价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宽松的教研文化氛围。其次,教研组组长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组长是整个教研活动的规划者、设计者、组织者,教研活动的实施是否能解决问题,梳理总结新经验、引发教师新思考、达到教研预期目标,需要对教研效果作出如实评价。除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还应该运用教研工具辅助教研效果评价,教研活动后的反馈单、学期初的园本教研、学期计划审议表、单次的教研活动评价表等,这些辅助工具的使用也是教研过程的珍贵资料,能科学有效地帮助教研参与者从感觉和经验的分析转向证据和逻辑的判断,见证教师成长的轨迹。同时也便于日后反思不足,为后续优化教研活动指引方向,总结整理出可以辐射的典型经验,共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有所收获,使观念有转变、行为有改进、研究有延续。华爱华教授认为,评价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管理者和教师是否平等对话;平等对话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产生交锋;产生交锋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有提升和归纳。

(五)分层培训,搭建不同互动平台

幼儿园园本教研关注教师的真实需要,对不同需要的教师应给予不同的帮助与支持,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提出的教师分层发展的管理思路值得借鉴:他们提出,根据教师不同阶段发展分隐藏期、彰显期、稳定期,这样不是为了分出层次高低,而是为了尊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要。他们认为隐藏期应重在“扶”,扶什么呢?扶教师理论学习,尤其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有效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彰显期应重在“扬”,强调给予机会,通过提供不同层面的互动平台,同时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稳定期应重在“放”,强调突破,搭建充分创造和展示的舞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六)提升管理人员的教研领导力

首先,管理人员的理念需改进。将部分教研权力下移,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要求园长是教师教研的引路者、指导者、参谋者。要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全体教职工共建学习型幼儿园。

其次,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教研能力。作为园长,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教研的重要性,要从“事务型”向“专家型”园长转变,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最后,加强园所间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高质量的园本教研活动能够引导教师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有助于将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互相学习、不断修正自我的过程,是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碰撞的过程,是实践与反思达成共识的过程。“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园本教研也需要有一种境界(即根本目的),而不是浮华的辞藻(外显的形式、热烈的讨论),因此教师需要静下心来观察:幼儿现在需要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什么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幼儿园应集所有教师的教育智慧,营造一个爱思考、爱学习的教育团队氛围,继续追求高质量的园本教研活动,让幼儿和教师成为最大受益者,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优化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研究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