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以航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诸多教学模块的多元优化工作,其中作为最有生本学科素养综合塑造作用和课程知识、技能维度考查性的一个环节,写作教学自然引起了最为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都习惯于沿用“工业生产”的模式,过度强调教学内容、方向、形式和标准的“整齐划一”,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以及写作教学本身所具有的“链条”属性,忽略了对层递式科学理念的研究和落实,从而在客观上导致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缓慢乃至陷入停滞,也让很多学生患上了“作文恐惧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对层递式教学模式在作文课堂中的应用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之为主要抓手实现写作教学目标。
一、在写作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理念
所谓“层递式教学”,即指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环节并逐次达成教学目标的模式。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完成对分层理念的充分落实,围绕学情档案构建、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以及学情档案跟进完善三个主题来开展具体的工作,从而让自己对学生的写作情况和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为层递式课堂的建设做好前端铺垫。
1.扩大对写作学情的搜集范围和渠道
小学生个体存在诸多的个性化差异,同时,写作是語文教学模块中内容和考查维度最为多元的一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写作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扩大对学生写作学情的搜集范围,从写作基础、表达能力、思维模式乃至与之有关的兴趣、性格方面着手获悉多方面的信息,同时按照“课上+课下”的模式开辟出更多的学情获取渠道,为每个学生勾勒出最为逼真的写作“肖像”,为层递式教学工作的开展找准起点。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几次考试中的作文部分收集起来,根据不同的题目和写作要求以及学生的习作质量、分数等,判断每个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以及长短板的分布;在课堂上,教师要扩大提问的范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就课文的信息提炼和写作主题的思维表达进行师生互动,从中了解学生的写作思路和思维特性;而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多做一些生活化的交流,获悉他们的性格、写作或阅读兴趣以及思维表达能力水平,等等。
这样一来,教师手中就可以形成一份完备、真实、具体的写作学情档案,在设计层递式教学方案时就可以拥有一个最契合于现实和实际需求的“底子”,后续工作的开展自然也会变得更加顺利。
2.根据学情制定针对性的作文指导方案
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象应当具体到学生个体层面,这样才能够彰显出该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发展化特点;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依托建立起的学情档案来构建多元的写作指导方案。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遵循以下两方面原则:首先,要保证教学方案和学生情况的适配性,让学生能够得到一个“踮脚可以够到”的目标;其次,要保证教学方案具有“扬长补短”的属性,一方面给学生表现自己写作长项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做靶向强化,真正起到全面而良好的层次优化作用。
比如对于具有丰富词句积累但不善于进行素材选择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不同写作任务的切换,让学生尝试更多方向和类型的题目、话题,在比较中逐步形成清晰的素材筛选标准;而对于长于观点论述但在描写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多组织一些以游记为主要形式的写作训练,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积累环境刻画素材的优质材料,等等。
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分别获得最契合于自身的发展路径,可以将个人思维和教师的教学资源集中用于处理核心问题上,体现出更高的写作提升效率。
3.重视对学情档案和教学方案的跟进优化
层递式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完善,这也就意味着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务必要保持对教学客体、内容和方法的动态改良。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初始学情档案的构建后切不可抱有“万事大吉”的心态,还要对学生在写作方面所表现出的新问题、新进步、新思路等做到及时发现和整合,以此进一步强化教学活动的作用。当然,这项工作的执行也要保持适当的频率,以免对教学秩序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例如在完成了角色刻画主题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专题训练并进行评判,而后在主题教学完成后进行一场综合性的训练考核,在其中融入部分设计角色刻画的内容,对学生在两次考核中的具体表现做一番对比,从而判断出学生整体和重点个体的优化进程,确保后续教学工作的适配效果。
对这一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将分层教学理念和层递式教学模式以最为紧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综合维度上实现个人写作素养的能动提高,最终取得相对理想的发展成效。
二、在写作教学的项目类型上践行层递式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层递式写作教学时,可以以作文的项目类型为标准来进行难易划分,分别从文体、主题以及风格三个角度切入来构建对应的难易环节链条,让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拾级而上”,从而取得最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文体为核心构建层递式教学链条
小学生在本学段所能接触到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而写作任务也对应地体现出以记叙写作为主的形式——这会对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提升产生一定的限制。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适当地引入更多文体的写作任务,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写作能力以及不同文体篇目的写作特色来划分出不同的难度,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组织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写作能力框架。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对不同环节的文体训练做好衔接,避免学生产生过强的突兀感。
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说明文着手,让学生从这种具有明显结构层次性和语言单一性的文体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说明对象—说明手法”的说明文撰写思路;而后再将难度提升到议论文,帮助学生依托于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形成有条理性的行文思路;待到学生基本完成上述目标后,教师则可引入散文的写作训练,对标散文和记叙文的异同性来剖析出散文的“形散神聚”特征,等等。
这种教学方法的层递环节是比较明显的,能够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习作认知思路,又可以进一步彰显不同文体之间所具有的衔接成分,促成学生形成完整的文体习作思维。
2.以主题为核心构建层递式教学链条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因此自然要在层递式教学模式中体现出较强的“存在感”。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课文和学生所接触到的写作题目中提炼出一些为学生所熟悉且具有一定写作把握的主题,而后按照“辐射拓展”的方式在这些主题的基础上延伸出具有关联属性的子主题,并根据这些子主题和学生生活经验、思维模式和既有阅读素材的联系紧密度排出难易顺序,带领学生从相对简单、熟悉的主题切入逐步过渡到一些新颖、具有较高操控要求的主题上,进而让学生在面对不同主题的写作任务时都可以表现得游刃有余。
3.以风格为核心构建层递式教学链条
风格可以被看作文章的“性格”,它虽然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表述,但是却能够给读者带来最深层面的触动。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完成上述两个维度的层递教学之后,将学生的目光拉高到对写作风格的领会和把握层面,对标于具有同样主题、文体的写作任务或范文来带领学生具体感受因语句、表达方法使用的不同而带来的多元阅读体会,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特征来具体揣摩自己驾驭这些表述风格的能力,最后试着引导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逐步构建起适用于不同写作需求的风格运用框架。
三、在写作教学的形式上践行层递式教学理念
写作教学可以说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具执行空间的一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分别依托于“读写结合”和“长短结合”的形式来设计一条完整的层递式链条,帮助学生逐步强化自身完成独立、规范写作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1.通过“读写结合”构建层递式写作教学链条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层递式写作教学时,可以先安排学生读一些具有较强故事性、趣味性和生本发展性的优秀文章,让学生根据这些文章的内容来形成一定的构思基础,以之为凭借继续搭建自己的写作结构;在这一步完成之后,教师则可逐步减少学生在写作前的阅读时长与篇幅,从而慢慢过渡到让学生独立写作的完备阶段。
2.通过“长短结合”构建层递式写作教学链条
为避免学生写作时“惧怕长作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训练的起始阶段摒弃“打满全场”的写作模式,转而让学生从“微写作”乃至“一句话”写作的角度切入去开展对应的练习,引导学生先从写好一处描写、交代清一件事情或者刻画好一个角色着眼,逐步增加训练的篇幅和内容,逐渐让学生形成完备的写作能力,从而彰显出层递式课堂的核心价值。
此类引导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同时彰显出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新鲜感,让层递式课堂的执行效果得到最为有力的保障。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深刻意识到,层递式课堂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或者完全迁就于学生当前的发展层级为目标的,而是要在尊重实施、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实现写作素养的正向趋同,因此还要在常规教学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快速优化,这样才能够让层递式课堂的核心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教育是一项讲求智慧和耐心的事业,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漸进”并最终达成“渐入佳境”的目标,这样也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有质感的成果。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写作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大对层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的策略,引导学生按照由低到高、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的次序来逐步构建自己的写作能力体系,帮助学生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慢慢掌握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写作思路、方法,从而为他们写作综合素养的扎实形成和不断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