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晶
摘 要: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将生涯教育融入到劳动教育全程,搭建涵盖物质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符合劳动教育的体系,旨在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生涯发展;体系搭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3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到,着力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程,锻造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打造
本课题拟将乡村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融入劳动教育实践中,以非物质劳动结合物质劳动的形式,依托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江宁古风第一村——佘村打造劳动教育体系。课题涵盖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形式的生产劳动实践;以志愿导览、志愿助老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服务性劳动实践;以视觉形象设计为主要形式的科技服务劳动实践。并以佘村品牌IP打造升级、全套视觉形象设计、基于佘村品牌形象的衍生品设计、基于佘村品牌形象的农产品包装设计、基于佘村品牌形象的游客导览体系设计等作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实践形式多样,教育实践成效显著,实践成果丰富。
2 将生涯教育与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融合的意义
(1)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通过实践提升教育效果,服务社会。
(2)教育实践体系和基地建设相结合,打造专属劳动成果,再用劳动成果反哺人才培养。
(3)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多种劳动形式并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内涵和价值。
(4)劳动观摩和劳动实操相结合,教育过程生动有趣、教育效果良好。
(5)劳动成果兼具应用性和展示性,劳动教育模式兼具传播性和可复制性。
(6)符合时代号召,打造新时代劳动品质:锻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劳动品质。
3 基于生涯教育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搭建
(1)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开展实地调研采风,了解劳动服务需求。
(2)通过寻访佘村当地农户,了解物质劳动需求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需求。
(3)通过寻访佘村当地助老社工组织,了解社会服务性劳动需求,即游客导览、志愿助老。
(4)通过寻访佘村运营方(东发集团)及社区领导,了解科技服务劳动需求,即品牌打造和升级。
结合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劳动能力和专业技能,分别开展农作物加工、农产品包装设计;志愿导览和文创周边设计;助老服务和文创衍生品设计;佘村品牌IP打造和整套VI设计。课题将实物和设计作品相结合,将技能与创新相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动手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提高产品销量,让“美丽乡村”形象受到更多的关注,使留守老人得到更多关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 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育人效果
(1)促进学生理解劳动的内涵和价值、锻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劳动品质,磨炼工匠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前后带领学生参与到农产品加工志愿服务活动、志愿助老活动、志愿导览活动和志愿视觉设计服务工作。劳动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劳动教育效果良好。
(2)响应“三下乡”实践活动精神,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学生对于三下乡内涵的理解,增加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3)提升佘村的旅游服务品质和农产品销售量,实实在在的帮助当地居民提升收入、分担务农工作量。
(4)形成系列设计作品,优化佘村品牌IP。具体如下。
一方面,在实地调研以及了解劳动服务需求过程中,通过联系当地负责人了解佘村相关历史背景。了解到佘村、古树、古塘、古井、古花、古祠、古宅、古城是重要的地标之一,以及佘村独有的原生态风貌,更加深入感受美丽乡村。佘村的人口分布主要为老人、女性及留守儿童,当地负责人希望能够通过风格充满活力年轻的插画、文创周边设计、产品包装、整体导视系统等加强对于佘村的宣传,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在劳动实践设计上,有效发挥动漫学院独有的专业特色,打造动漫学院劳动实践活动品牌。积极分析讨论采风调研内容,商讨设计方向,进行小组内部人员分组。最终敲定为:第一,在佘村原有标识基础上,对佘村的门牌、路标、工作牌等进行完善设计:第二,对于九龙广场、古法耕种、小川藏线、七古、徽派特色建筑、乡村风貌等多方面进行插画绘制,并且提取重要元素设计佘村IP形象,加以制作相关文创产品,同时进行照片集、视频剪辑等方式进行宣传,打造佘村品牌形象:第三,对农产品外包装进行设计升级,以专业知识为工具,创造性解决问题。第四,以打造的佘村专属IP形象为主体,设计导览指示牌,艺术性解决问题。
5 关于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思考
课题不仅对学生全面深入生动地开展了劳动教育,同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建设水平,保护和传承文化,改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使中国“美丽乡村”真正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次课题通过进行实践体验、实地调研采风以及了解劳动服务需求,开展相关设计类服务性劳动,使“金陵古风第一村”佘村走进大众视野,建立独特的佘村品牌形象。更是让“美丽乡村”受到更多的关注,使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得到更多关注,通过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当地土著居民回到佘村,传承佘村的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聚焦设计应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为目标,为美丽乡村的发展和振兴贡献智力支持和创意助力,使文化创意为美丽乡村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陈泽凯.“带得走的文化”—文创产品的定义分类与3C共鸣原理[J].现代交际,2017,3.
[2]钱江,吴紫卉.简析新时代的乡村旅游文创设计[J].参花(上),2020,(08):86.
[3]呂滢娴,刘洋,韩鹏飞.同类型旅游小镇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9,(09):5758.
[4]钱江,吴紫卉.简析新时代的乡村旅游文创设计[J].参花(上),2020,(08):86.
[5]张旭.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