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评价多面镜 激活成长动力源

2023-04-27 03:00:42余爱娣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班级管理核心素养

余爱娣

[摘要] 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行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的最为核心的因素。小学班级管理评价是基于核心素养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班主任权威转化为集体权威,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本文从依“法”而评、依“规”而评、依“情”而评三方面,阐述构建小学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的做法,让评价成为班级发展的驱动轮,实现从班主任管理班级到学生集体共营班级的蜕变。

[关键词] 评价体系;核心素养;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行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的最为核心的因素。这个“最为核心的因素”作用的发挥,能够让每个评价结果成为班级发展的驱动轮。小学班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改善学生的行为模式,发展学生各项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激活学生成长的动力源。

一、依“法”而评,戴上“规矩制度”的望远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班集体也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我们把这些规则称之为“班级公约”。如何制定班级公约,让这些公约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环?这是我们在制定班级公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1.班级公约我参与

在我们的班集体里,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公约,极好地体现了“人人是班级主人,个个能为班级出力”的带班理念。

我们制定班级公约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确班级公约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班级公约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和灵活性。其次,让全体学生参与,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在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征集“金点子”,班主任把这些金点子按照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特长发展等项目进行汇总。再次,每个小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班级公约条款的合理性,交由班级立法委(由班级学生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审核。最后,再利用班会课逐条解读班级公约,全班三分之二人数表决通过才能实施。

以此方法制定出来的班级公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且班级公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此外,此方式制定的班级公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遵守积极性。

2.惩罚机制我能选

班级公约必然涉及奖励与惩罚。相对于奖励,惩罚更应该慎重考虑。高明的惩戒者总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机智地选择不同的方式,并努力将惩罚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使犯错者心服口服。

实施惩罚的原则是学生主观上具有过错,而判定该行为是否具有过错,必须依据清晰而合理的规则,然后依“法”严格执行。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制定惩罚“自助餐”。学生根据所犯的错误大小,选择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接受惩罚:

(1)为班级做一件事,弥补自己的过错行为(做的事情需要班长审核监督);

(2)课间监督同学们不文明行为并制止(视犯错行为程度规定监督时间);

(3)取消课间外出,只允许在座位上看书或做小游戏;

(4)放学后延迟30分钟回家,利用这段时间反思或背诵名人名言;

(5)用自己的方式向受伤害者表示歉意,直到受伤害者原谅;

(6)为班级提供一个金点子并被采纳;

(7)邀请好朋友把犯错行为演一演并展示,就这个过程谈体会;

(8)写一篇200-300字的说明书,说明事情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

(9)展示自己的特长;

(10)讲述故事及其对自己的启示。

这种“自助餐”式的惩罚方式,能够有效地维护规则权威及规则所认定的秩序。惩罚规则以弹性的形式进行自由选择,避免了固定死板的方式,既灵活机动,又不损规则的威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表决通过齐遵守

为了更好地体现“班级公约”的平等性,我们还专门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制定了惩罚措施。班主任和班长邀请科任老师参与“教师公约”讨论,在班长提出的公约中进行修改完善。如,老师不能用不文明的语言辱骂学生;不能随意占用其他功课的时间;不能拖堂超过2分钟;不能采用“一人犯错,全班连坐”的惩罚方式;不能无故发火;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老师如果违反班级公约,从上面惩罚“自助餐”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惩罚。对老师的惩罚由班长执行,全体学生监督。

在集体中,没有任何凌驾于班级公约之上的特殊成员,老师和学生同样需要遵守班级公约。

二、依“规”而评,戴上“全程评价”的放大镜

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诊断、鉴定、激励、管理等作用。

1.日常评价行为实

我们的日常评价涉及学生在校园里的方方面面,甚至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对小组和个人进行捆绑式互动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小组成员的团队责任感和归属感。

(1)节节评,促改进。在我们教室黑板右侧专门开辟了一块“每节一评”小组合作评价板块,每节课任课老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分别就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合作、展示、质疑进行评价。每节课的量化评价能清晰地展示各小组及组员的学习情况,小组长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

(2)天天评,找差距。每天放学后,值日班长会对一天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这一天小组得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常规分数,另一部分是小组合作分数,累加这一天的小组得分。放学时由值日班长公布一天个人、小组的得分情况,小组长组织组员寻找差距,以便更好地改正。

(3)周周评,表先进。每周五午读前10分钟为班级一周表彰会,公布一周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个人这一周都没有扣分的,评为“美丽个人”;小组得分最高的,评为“魅力小组”。小组前三名给予张榜公布,一个月获得3次及以上前三名的小组,评为校级“魅力小组”。

(4)月月评,树榜样。每个月我们会对小组长和值日班长进行考核。根据小组一个月得分情况、本小组组员评议、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赋分,最后算出小组长在本月的得分,前30%为优秀,30%—60%为良好,后40%为合格,分别给予5、3、1积分奖励。优秀的组长向其他组长介绍自己在小组管理中积累的经验,组长们在互相学习中提升管理水平。值日班长则根据履职情况由小组长团队讨论赋分,也分优秀、良好与合格三档。

(5)学期评,稳发展。每学期,我们专门设置一节评价课“说说我自己”。大家回顾自己一学期来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岗位工作等情况,说说自己成长的经历,并评选“优秀组员”“优秀组长”“优秀干部”等,颁发奖状和奖品,以此来鼓励和鞭策同学们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

2.特定评价展个性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鼓励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在班级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1)“五星少年”评价,贯穿小学成长阶段

我们以学校《五星少年评价体系》为依据,结合本班实际制定五星少年评选标准,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五星”分别是“智慧星”“文明星”“创造星”“艺术星”“健康星”。在个人申报、量化加分、集体投票等环节中产生,每个学期每种“星”上报1人为校级“五星少年”,在学校楼道墙壁展示“五星”少年照片;每种“星”再评2人为班级的“五星少年”,在教室展板“星光熠熠”栏中展出照片。

在小学阶段获得校级7-8颗星的学生为“星能手”(获得班级3颗星可以换一颗校级星);获得9-10颗星的为“星硕士”;获得11颗及以上的为“星博士”,在毕业典礼上隆重颁奖,为小学阶段画上完美的句号。

(2)个性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并为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小范对学习不上心,可是体育成绩很好,短跑、跳高、垒球样样优秀,她妈妈怕一个女孩子去训练这些体育项目会分心,持反对态度。在笔者的耐心说服下,她的妈妈终于同意让她继续训练,她也因此在区田径赛、市田径赛中取得好成绩。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的学科成绩也有所提高。她说以前认为自己学习不好会拖班级后腿,现在终于感觉自己可以为班级、为学校争光了!

在我们的班级里,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我们应创设合适的机会,张扬和展现他们的个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促进他们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依“情”而评,戴上“多元评价”的广角镜

多元评价体系的实施,促进了学生成长模式的不断优化,以评促管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得到极大的改进。

1.评价标准多维分层

每个个体成长经历不同,他们所养成的习惯也不同。尊重每个评价对象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准给予正向积极的评价,帮助他们悦纳自己、快乐成长。

小叶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有一个智障的哥哥。父母怕哥哥影响他的成长,从小把他寄养在别人家里。母亲没有文化,一味地迁就他,导致他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纪律性差,学习效率低,同学关系紧张。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笔者和他们小组成员商量,降低对他的要求:上课睡觉提醒他,作业不会做同桌教他,同时交代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同学,不能惹恼他,把对他的要求降到最低。慢慢地,上课时他会抬起头看老师了,也能拿出本子写一些简单的作业,和同学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张了。

像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用班级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他很难达到目标。降低对他的要求反而让他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正向評价,相信在某一个拐点,他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2.评价主体多元互动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班主任的特权,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我们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参与对学生成长的评价中。

(1)自评先行:自评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我们每个星期组织一次自我反思活动,哪些行为有改进、哪些行为需加强、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并记录在“成长专用手册”里。

(2)互评促学: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容易被同伴所接受;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班级成长环境。

(3)师评引路: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对学生最了解,在评价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纳入评价主体中,能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

(4)家评面广:通过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生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做到家校合作共赢。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构建小学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力图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全员发展、个性发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从而实现全员管理班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郑英.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梅洪建.以评价为抓手,多轮驱动班级发展[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10).

[3]祝祖岗.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评价方式初探[J].学校管理,2015(06).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班级管理核心素养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0:1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