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劳动 在深度实践中探寻幼儿生长的内驱力

2023-04-26 00:38王园园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种植园番茄经验

王园园

幼儿园劳动教育应基于幼儿立场,追随幼儿的学习。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要给幼儿科学的环境,爱自然是幼儿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幼儿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因此,幼儿园可以引导幼儿栽培植物,带领幼儿走进田间,翻地、浇水、除草、收获种子。身处自然田间,开展种植劳动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价值。

一、在拓宽的资源场域中直接感知

对于幼儿来说,大自然是他们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世界。因此,幼儿园应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

(一)扩——种植空间从“挤”到“畅”

种植园地是幼儿爱好观察、乐于亲近的小园地,种植园地空间越大,越有益于开展种植活动。以某幼儿园为例,在种植课程实施中,教师发现原种植园地的面积已无法满足幼儿的种植需要。因此,该园进行了两次种植园地的“易地搬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空间,重新规划,另辟“自留地”,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在扩展种植园地的过程中,教师基于幼儿的学习发展,选择适宜的环境,利于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观察比较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班级“自留地”的规划图,在规划的过程中,幼儿成了种植、管理的主人。

(二)延——种植内容从“缚”到“展”

幼儿园的种植“場域”主要是户外种植园地和班级自然角。种植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幼儿感兴趣的、常见的植物。基于植物多样化的种植基本原则,幼儿园的种植内容也从单一逐渐趋向多元,如由原先只种蔬菜类到种常见的花草类;从种植常见的植物到种植未种过的植物,如甘蔗、花生。一种植物的一个品种到多品种种植,如各种萝卜。

种植内容的选择还应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师幼共同讨论并筛选种植内容,小班以一些常见且低矮的蔬菜,如茄子、萝卜、土豆等为主。中班可以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如红薯、玉米、向日葵等。大班以一些常见的花草为主,如万寿菊、凤仙花、鸡冠花等。

种植内容从依据教师的经验选择转变为基于幼儿当下经验的选择,这种转变,推动了幼儿的学习发展。幼儿在不断探寻新知,走向真实学习的过程中,拓宽种植认知、提升种植技能、获得种植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进入小学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的准备。

二、在具体的驱动任务中实践探索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园应落实这一行动理念,在种植劳动中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

(一)工具使用,以“新”应“变”

在种植过程中,劳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同一种劳动工具的提供应体现层次性,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使用,基于此,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该使用怎样的工具,哪些是适宜的工具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将之前幼儿使用的大铲子、水桶、水壶、铁锹等劳动工具进行了调整,添置了规格、材质不同的小型迷你版的农用工具。幼儿在劳动中不断寻找适合的工具。如在收获芦粟时,幼儿使用的工具从小剪刀到小锯子再到桑剪,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桑剪更容易将芦粟剪断。

在探索劳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师幼形成了规则:如领取工具后要进行记录,了解工具的使用情况、几率以及幼儿进行的劳动情况;工具要按标记进行摆放等,最后梳理了种植劳动工具使用情况参考表和幼儿劳动情况分析表。

(二)亲历劳动,由“知”而“智”

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和幼儿在共同体验和操作中均会获取正确的种植知识和经验。

在种植劳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注重幼儿的劳动实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组织实施,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探索和交往,在行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三、在野趣的学习探究中转换视角

种植劳动要遵循“在劳力上劳心”的理念,教师应让幼儿在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技术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一)随机生成,打破经验的壁垒

在种植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有价值的意外发现,引导幼儿一同探究。如大班的种植主题活动“番茄红了”,师幼在开学初清理自留地时发现之前种过番茄的地里长出了许多番茄苗,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开始尝试反季节种植番茄的实验。在此之下,幼儿有很多发现,比如室外种植番茄需要搭棚、阳光有助于番茄生长。在探究为什么有的苗会夭折的问题中发现,浇水是有讲究的。师幼通过湿度计测量泥土的干湿情况,知道湿度计上显示红色时需要浇水,绿色时正好,蓝色时说明水太多。整个活动让幼儿对番茄的生长过程,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对比观察,促进经验的联结

《指南》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对比种植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以中班的番薯种植实验为例,该班在种植番薯时,在播种方式、土壤条件、光照和肥力不同的情况下让幼儿进行观察对比,发现不同条件下番薯的生长情况也不同,收获时番薯的产量和个头大小有明显的不同。(如图)

(三)持续探究,提升经验的运用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学习准备”中提出,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深入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幼儿的探究过程。

再以大班主题活动“萝卜田里的故事”为例,幼儿对测量产生浓厚兴趣后,教师追随幼儿的问题和兴趣,逐步引导,支持幼儿从班级的自留地到教室、户外小树林、运动场,从非标准测量到标准测量,持续进行测量探究,持续深入的测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合作互助能力、前书写能力等,为幼小衔接做好社会准备、学习准备。

四、在催生的多元触角中发现力量

(一)聚焦经验,源于幼儿生活中的真体验

把幼儿获得经验作为深层次学习的可能,鼓励、支持幼儿探究,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探究体验。如在堆肥活动中,幼儿利用水果皮、掉落地上的果子等进行发酵堆肥,建立初步的堆肥经验。但是在过程中发现,由于没有完全发酵,施肥后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幼儿开始探索新方法,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在种植园地旁挖了大土坑,将除下来的草、菜叶、果子等放进土坑,适当加入酵母菌、红糖,盖上泥土,随时关注土坑里的温度,三个月后,幼儿的堆肥终于成功。

在种植劳动中,应贯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卷入与之相关联的经验,帮助其深度学习。

(二)立足课程,源于幼儿生活中的真实需要

来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是教师进行课程园本化实践的有效途径,种植劳动课程的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所关注,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发现、尝试。

种植劳动课程链接本土地域、园所条件、幼儿经验,是在不断挖掘幼儿园自身的资源,真正让资源转化为经验,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课程实践。如“萝卜田里的故事”课程实施中教师遵循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活动的原则,寻找生活中各种有利资源,整合幼儿原有经验,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依托白萝卜的生长变化引发一系列的劳作和探索活动,在适当的留白中帮助幼儿搭建思考的“脚手架”,建构了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生成路径。

让幼儿走进真实的劳动现场,亲历多种劳动,在种植过程中收获劳动经验、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力、劳心的过程中,体悟成长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种植园番茄经验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