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廷良,赖文锋
(广东省肇庆市食品检验所,广东 肇庆 526040)
随着“十四五”新时期的来临,2021 年3 月13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对于食品药品的监管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食品安全战略、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等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1]。本文分析讨论当前新型消费业态下食品检验机构面临的挑战,从机构建设、人才管理、能力验证、科研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思考食品检验机构的能力建设,助力新时期下食品检验机构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继续为我国食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
目前,食品行业新型添加剂、兽药、农药迭代速度快,导致检验人员的知识储备更新不及时,难以匹配市场更新速度,一些新型违禁添加剂或农兽药难以被检测出来[3-4]。自然界中的食物化学元素超标,但目前部分检验机构暂无对自然界食物中非常规有害物质的有效跟进办法。各国不同类型的食品不断涌入国内,极大地考验了监管机构的抽样能力、检验方法及相关检验资质认证。
在全面振兴乡村的伟大目标下,乡村农产品、畜牧产品通过不同渠道走向全国各地,如何有效监管如此庞大的新兴物流渠道是监管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许多新兴的消费业态悄然兴起,网络产品及夜市食品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目前,食品检验机构数量难以匹配逐年增长的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人群,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溯源快检治理模式存在不同机构配置不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假阳性率高和检验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5]。
许多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设备老旧或配备不足、认证项目不全,难以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6]。民间检测检测机构兴起,吸引了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检验人才,而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受资金、编制等制约,严重限制了自身发展[7]。
新兴消费业态兴起,对机构抽样人员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化对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正视挑战,主动出击,补短板、强弱项,以适应国家政策和外部市场的变化。
克服制约,积极作为。食品检验机构应在现有检验环境下克服资金带来的制约,主动寻求与当地特色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合作,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检验技术支撑,助力地方政府增加税收,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与当地校、企共同合作申请科技项目,以获得省政府项目资金支持[8]。机构内部需检查日常检验工作是否存在浪费现象,如功率较高的仪器设备使用后是否及时关机,标物和耗材是否有未用完就过期的现象等。立足于“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检验机构要贯彻国家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行动上支持国家完成“双碳”目标,在战略上配合国家加快形成“双碳循环”。
强化学习,形成文化。①加强检验和抽样人员日常考核机制,尤其是检验报告、日常操作及抽样过程的规范性,可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考核。对于日常检验和抽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建议形成统计表,在日常例会或工作总结上对人员进行宣贯,避免重复犯错。②加强人员的日常培训,建议机构内部的技术骨干或储备干部定期参加国内有关法规、仪器操作、实验室质量管理等专业性培训,尤其需要在培训后形成总结,便于机构内部人员进行二次学习。③要加强机构间人员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机构之间在整个抽检过程中容易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习惯差异,如抽样过程抽样员对抽样细则的解读和抽样习惯、检验员对样品的制样方法、检验过程使用的仪器和耗材以及对于检验标准和限量标准的解读存在差异,因此往往容易导致同样的样品在初检和复检的两个不同机构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食品检验机构应互派代表,定期安排人员到不同的机构入驻学习交流[9]。④要形成机构内部文化,通过部门内部谈话或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内部宣传等形式,提高人员的工作热情。可在部门内部建立人员传帮带机制,延续机构内部文化及工作方式,打造一支做事严谨、团结互助、创优争先、具有文化软实力的检验团队[10]。
应定期对机构具备的检测资质开展复查工作,并对现有的检验检测方法参照国内或行业标准进行梳理,排查是否需要更新。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实验室组织的能力验证及对比验证,确保检验资质的权威性[11]。积极对标国内先进检验检测机构,从检验速度、准确性、规范性和资质全面性等多方位找差距,寻找目标、补齐短板[12]。食品检验机构需依据当地气候环境、产业结构、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编制出一套符合当地特点的抽检计划,保证当地居民餐桌上的餐食检得了、检得快、检得准。
检验技术人员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了解当今前沿的检验检测技术及设备,不断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在日常检验中,应积极探索更快速、更准确的检验方法,形成技术储备。机构内部应支持和鼓励技术人员撰写论文、申请专利,对于有意向申请专利或科研项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帮助。在内部职称考核评定时,将论文、项目立项等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13]。加强快检能力的建设,基层农产品是消费者接触最广泛的食品,必须在源头上通过快检检查出不合格的产品,所以必须加强快检的准确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验证监督及优化改良快检试剂盒,保证快检试剂盒的准确性。应安排人员实地强化快检人员的采样和检验能力培训,必要时开展考核监督,使食品快检工作更加规范及权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口味的探索,许多新型食品在市面流通,食品检验机构应及时掌握市场动向,积极参与食品的安全风险排查,及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之间建议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食品检测机构定期录入自身的资质能力、抽检结果、设备情况、标物和耗材等基本信息,便于监督机构管理,也便于机构间信息共享,有利于机构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整改[14]。简化工作流程,尤其是在出具检验报告时,通过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出具结果的及时性。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食品检测机构应多关注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产品标准及法规,助力我国食品进出口顺利通过。食品检测机构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将日常抽样、检验结果以及日常食品、产品存在的风险分享给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增强消费者日常风险意识,帮助企业规避生产过程的问题,实现监管迁移。
在面对“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等类似事件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一套以应急工作流程为基础,以科研能力和技术储备为核心,以实验室科技基础条件为保障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人员忧患意识,加强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以保障处置机制的平稳运行。建立人才的培养及激励机制,做好机构内部财务与资产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突发应急处理流程的有效运转,让居民的餐桌安全得到保障。
民生安全无小事,作为守护居民餐桌安全最重要的一道防线,食品检测机构必须秉承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在“十四五”新的征程下,准确自身定位、勇于试错,以人才为先导,以技术为引擎,以传承为动力,围绕“能力建设”持续强化自身本领,牢牢握紧新时代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的飘扬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