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梅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基础教育。通过在学校对学生渗透德育理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的学习是人生的基础,在这个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在校园的德育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德育理念,并结合低龄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供支撑。本文就校园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的渗透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校管理 德育理念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3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要求教师更加注意德育的意义,并且在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渗透德育。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德育的含义,教师在开展校园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的内容,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有所收获。
一、在低龄学生教育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教师要深入研究德育对于学生的意义,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要渗透德育元素。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不是学生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坚强的意志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学生在校园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家长对于学生的约束导致学生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小,更加方便教师进行德育。教师通过生活化的举例,能够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接受道德教育。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要为家长介绍德育的意义,使家长能够认同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避免过度溺爱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也要鼓励学生多与其他教师或者学生沟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学生在踏入学校的那一刻,便具有了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学生在学校当中的学习,不仅仅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低龄学生普遍处于生长以及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学习以及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困惑,如果教育工作者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低龄学生脑海中的错误思想,即使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向其传授大量的文化知识,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在对低龄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德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各学校领导以及教学工作者都应当高度重视,要结合低龄学生的具体特点,积极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国家输送大量高素质、德才兼備的人才,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在低龄学生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在一日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的一日生活内容比较复杂,教师要准确利用这些复杂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校当中的生活,能够利用有意义的事件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充分渗透德育元素。例如,早上见到教师要主动说早上好,晚上离开校园时要主动跟教师说再见,学生能在吃饭前主动洗手,能独立进餐,在吃饭时做到不挑食并且不剩饭菜,在睡觉前能自己脱下衣服并叠放整齐,在睡午觉后能自己起床穿衣服,在下楼梯时知道不和同伴打闹,在喝水时能主动排队,等等。教师在学校的一日生活当中,可以通过以上许多事件对学生渗透德育。学生在学校中会有许多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长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充分渗透德育,鼓励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表现加以欣赏。在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口角,这时教师就可以渗透德育,让学生学会互相关心、学会谦让的美好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做到分享,从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低龄学生年龄较小,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做一些事情,所以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准确预测。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虽然学生在学校的一日生活当中大多都是一些小的事情,但正是这些比较琐碎的事情才能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在学校当中利用科学的德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部分学生在家里都是被宠爱的,家长和老一辈儿人都比较溺爱学生,导致学生在家里说一不二,但是在学校当中没有人愿意和他主动玩耍,也没有人愿意去听他讲话。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中一些空余时间和班级内的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教师要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都愿意和什么样的人成为好朋友呢?这时班级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例如,我愿意和不抢我玩具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我愿意和不插队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我不喜欢打我的小朋友,我喜欢有玩具、能主动和我分享的小朋友,等等。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最后进行总结,要引导班内的小朋友成为别人喜欢的人,让具有一些坏习惯的小朋友能够主动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让其他小朋友能够喜欢他。
教师在学校一日生活当中,要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根据具体事件,抓住教育契机,然后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切记不能只是教师自己说,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和教师的沟通当中。例如,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发现学生马上去做别的事情,并没有将玩具收拾好,导致地上到处都散落着玩具。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并不要马上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要将班级内的学生召集在一起,相互讨论这个事情做得是否正确,教师要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懂得将物品放回原位的道理,并且随后能主动整理好玩具。在学校一日生活当中,到处都能体现随机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整体来看,在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要加强对于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纠正,在学习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德育,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2.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的活动大多以游戏为主,游戏也是在学校当中对低龄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环节。在游戏中,教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学校的生活当中,每天都要进行体育游戏,教师便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渗透德育。在体育游戏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争抢体育器材,形成谦让的美德。在缺少游戏材料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使学生一起玩同一个玩具。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通过合作能够发挥出无限的力量,鼓励学生能够一同努力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对团结的认识。教师在安排体育游戏活动时,可以稍微提高一些活动难度,并且运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在节日活动中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每一个节日都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教师通过深入研究节日的内在含义,围绕节日的主题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渗透德育元素。例如,春节、劳动节、建军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教师通过节日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劳动者为了建设祖国所付出的劳动。通过主题活动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做到尊老爱幼,在家庭中能够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为教师分忧,在社会中要尊重劳动者的成果。
4.通过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学校的环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观察其他学生的行为,例如,当所有学生都走进一个特别整洁的教室,就会不忍心去弄脏它,如果去到一个特别脏的巷口,就会随意吐痰。这就是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如果学校当中的各个活动区域卫生都很差,画画区域到处都是颜料、盥洗室里到处都是水、学生床上的被子都很乱,那么怎么能要求学生做到讲卫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校的环境保护,在学生可能接触到的每一个地方都要保证卫生干净,所有物品都有序摆放,这才能通过环境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也要注意精神环境的创设。也就是通过轻松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如果班级内有一个不懂礼貌的小朋友,那么其他学生就会跟着学习,导致整个班级的班风较差。如果班级内的学生每天都在亲切地和教师说谢谢、你好、再见之类的词语,那么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变成有礼貌的好孩子。许多学生在家中会过分被照顾,导致学生形成比较自私的特点。一旦其他学生触碰到他的玩具,他就会非常生气。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建设平等和睦的班级环境,使每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变成具有良好品德的好孩子。
5.通过家园共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不仅仅在学校会受到教育,家庭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是学生最常接触到的环境,所以父母为学生营造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便是学生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家园共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会为家长介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自己的作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長自身的品德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让家长认识到学生不仅仅在学校当中会接受教育,家庭中的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家长要认同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无论在哪里都能受到良好的德育。
6.通过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从常规教育着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体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但是近些年对文明礼仪不够重视,一些教师和家长都忽略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在学校当中的一日生活有诸多方面,生活方面如进餐、睡觉、穿衣服等,教师可以从学生在学校当中的一些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看完书之后要将书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玩完玩具之后要将玩具放回到箱子里,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能跑,在其他学生睡觉的时候说话要轻声,等等。
学校的低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也不是很成熟,教师要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要注重在学生面前的文明用语,让学生间接学习,从而实现文明教育。例如,在早上入园时要主动与教师打招呼问好,和父母道别时要说再见,拿玩具时不小心碰到其他幼儿时要说对不起,教师为学生成好饭,学生要说谢谢,学生在收到其他学生的道歉后要说没关系,等等。在日常和学生沟通中,教师要积极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不仅仅在语言方面要注重文明,在行为上也要注重文明。例如,坐姿端正、站立的时候要直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一些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的元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素质。
7.在学校的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会通过各个领域的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常识。在学校的各个领域教学中都蕴含着德育元素,教师要深度挖掘各个领域的内在含义,与德育相连接,更好地在主题活动中发挥德育。在语言领域中,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德育元素。例如《雪孩子》,小雪人为了救小朋友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学生要感受到小雪人救人的形象。在音乐领域中,通过学习《让座》的儿歌,引导学生懂得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时,让学生能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德育元素,对于学生的德育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发挥德育的育人价值,深入研究德育的内涵,将德育与学校各个领域的教育相结合,从思想、心理、行为、情感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所以要深入研究德育的教学理念,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活动当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的理念,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并不是短期之内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在学生的一日活动中、环境建设中、主题活动和节日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但是教育学生并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家长配合,做好家园共育,使学生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都要能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淑英、马丽花《论幼儿园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的渗透》,《林区教学》2017年第6期。
[2] 陈玉琴《论幼儿园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的渗透》,《山西青年》2018年第15期。
[3] 林燕《论幼儿园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的渗透》,《神州》2020年第10期。
[4] 唐琴《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速读》2018年第7期。
[5] 王英《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德育工作开展策略探究》,《成才之路》2021年第15期。
[6] 顾海燕《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德育的渗透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