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023-04-24 00:27:41何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意识语文教师

何云

摘 要: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教学转型挑战与教学改革难题。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在新时期展开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除了要关注语文知识的讲解外,也要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去加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与融入合作意识的方法展开探讨与分析,旨在促进学生实现深度语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意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23

语文是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今天,也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一线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与重视的课题。因此,为保障小学语文教育能够在新时期实现发展与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与发展小学生合作意识最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指的就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互帮互助式的学习。在这一学习模式中,不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发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会更为密切与频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实际学习能力,为学生布置统一化或个性化的小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与互助学习,有效突破重难点与学习障碍,实现学习目标。而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因其互动性强、灵活多变的特点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有效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良性竞争意识的生成,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影响与促进作用。

所谓合作意识,指的是学生通过合作沟通、交流互助等行为,逐渐形成的思维意识与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但能够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分析与探究问题,同样也有助于学生信息收集能力、整合能力、处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合作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综合成长的起点。作为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严格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与互助学习,从而在有效锻炼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实现深度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合作既是前提也是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学生形成组内或组间的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正是这种矛盾关系的存在,才会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发生转变,呈现出紧张且愉快的氛围。一方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种学习活动的,这就意味着,学生为了取得小组荣誉,往往会更加积极与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专注度会得到有效提升。每个学生都会竭尽自己所能去推进学习进度,这在潜移默化中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也会更加优异。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学生会将个人荣誉合理迁移到集体荣誉之上,进而自觉、主动地展开互助与交流,对于同组成员施加援手。这在无意中便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使学生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在增进学生同窗情谊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2.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推动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这不仅能够有效转化师生的教学地位与课堂角色,同样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迁移,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会得到相应的增强,其思维也会在辩论与探究中实现碰撞,从而在有效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好地消化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这对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对学生发展与成长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在充分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学生有效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展开高效学习与深度学习,实现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組的时间,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因小组结构不科学、不完善而出现诸多学习问题,使得学生难以取得语文学习成效。因此,为有效改善传统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教师在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时,就要严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有效学习与深度学习。

首先,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通过设置调查问卷、随堂小测等方式分析与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合理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指的是语文学习成绩较好,且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B层学生指的是语文学习成绩中等,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依赖性强的学生;C层学生指的是语文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没有或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其次,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之后,便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总人数进行分组,确保每组至少要有两名A层学生,三名B层学生,以及三名C层学生,以此来确保学生小组的均衡性。并充分发挥“优带中,中带差”的小组结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中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分组问题:严格控制学习小组人数,尽量每组人数为双数,杜绝与规避“落单”现象的出现,以此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学习中结对、互助,以更为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尽量不要将有矛盾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内,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全面集中于语文学习之中;最后,布置针对性强的语文学习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为贯彻与落实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就要在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之后,为小组布置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此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

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文时,为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西门豹治邺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教师就可在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之后,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绘制以“西门豹治邺”为主题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探讨,梳理文章结构,懂得故事的写作顺序与思路。从而在有效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感知和体会的同时,更好地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同样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小组学习的问题给予有效指导,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开发学生智力潜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能够有效加快语文教学进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但这一优势与功能是建立在教学时机的基础之上。因此,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价值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就必须要充分把握合作的时机,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确保学生实现高效学习。一方面,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较为充裕时,教师就可针对学生观点所存在的矛盾,组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展开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当课堂教学时间较为紧张时,教师则可为各个学习小组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或语文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并在下一次的语文课中,集中处理学生的小组学习问题。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得到有效提高。

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为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与体会老舍笔下“北京春节”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首先就可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导学案“合作填表,北京春节与本地春节风俗习惯的不同。分析与探究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展开读议结合的学习活动,初步理解与感知北京春节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掌握老舍的写作特点与表达手法。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文章的整体结构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章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在老舍笔下的春节中最喜欢哪天的节日活动?为什么?与本地春节之间有什么不同?”从而在有效强化语文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的同时,活跃学习氛围,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与深度学习。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则要针对学生对传统节日意犹未尽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合作阅读主题丛书,如《走进民族村》《云南的歌会》,等等,并在小组中交流与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心得体会,以此来更好地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3.营造民主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实际语文学习中往往会受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对学习内容形成不同的见解与认识。而学生的合作意识恰恰就是由此得以发展与提升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和组织作用,积极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想法与观点的表达提供良好的时空条件,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辩论与探究中实现理性学习,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手指》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文中所表述的五只手指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哪只手指最重要?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并针对学生不同观点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展开小组式的辩论比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辩论。从而在有效活跃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在论证与探析中更为深入地掌握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

4.注重有效教学引导,内化学生学习感知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互助学习能力。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尚处于启蒙阶段,这就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仍会受到自身年龄的影响与限制,难以实现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进而出现诸多细节问题。因此,为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构,内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感知与体会,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教学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当学生出现或存在学习困难与障碍时,则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以此来确保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稳定与高效地开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总结与反馈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表扬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深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感受,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赏识下生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实现发展与进步。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关键举措。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学情,灵活合理地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技术去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并通过搭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方式去督促学生展开探究式语文学习活动与体验式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在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可《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初探》,《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年第10期。

[2] 何灿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3] 王莲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之研究》,《中华少年》2020年第4期。

[4] 陈永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家长》2019年第30期。

[5] 董亚娟《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識》,《情感读本》2019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意识语文教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