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韵洁
摘 要:思维导图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已逐步应用,尤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的广泛性和优势也得到了体现。在当前的初中诗词阅读鉴赏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诗词的内容,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诗词的阅读鉴赏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提升诗词阅读的质量,激发學生创作小诗的兴趣,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 诗词教学 阅读鉴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5.008
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十分推崇诗教。到战国的荀子,再到汉代的董仲舒、唐代的杜甫、宋代的朱熹、清代的梅尧臣等人都是传统“诗教”的践行者。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试图构建具有真善美的诗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常常教化以诗,寓诗于教,他的“诗教”策略值得我们研究并实践。
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Tony Buzan提出,后来被广泛采用,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较国外晚得多。最初被工商界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后来用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朱汉华在《阅读到写作的化学反应》一文中写道:在阅读上,“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抓住要点和关联,读得明白,读出真味;在写作时,“思维导图”有利于我们把握方向和节奏,写得层次分明,写得自然流畅。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确实有着很高的价值。
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创新能力即具有创造性思维,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社会的需求也对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势在必行。课堂上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而思维导图以其直观形象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呈现思考过程及各项知识的关联,有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直接运用到对知识的预习、记忆、复习、整理、写作等过程中,作为学习知识的有效策略,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一、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诗词阅读
在以往的阅读中,我们更关注书本知识,忽略了作为阅读者的感受和能力的培养。当学生被动地阅读,被知识包围,自然找不到阅读的乐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一种思路,找到新的方法,让阅读变得有趣。
我们试图培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在正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前,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发散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在认识的基础上对知识逐步产生新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带着探寻的目光去看一篇文章、一段话,并期望从中获得那些他不知道和不懂的东西的时候,就好像是一个寻宝人,在丛林里寻找想要的宝藏。
利用思维导图阅读有六步骤:
第一步:(预习)从快速阅读入手,形成整体的概念。
快速和随意地通读诗词,形成基本的框架。了解诗词的类别、题材、感情基调、创作背景等基本知识。
第二步:明确诗的主题。
第三步:(学习)通过关键词,深入理解内容,并通过联想形成关键图标,帮助记忆。读懂主题和关键知识点。注意力集中,激活视觉思维。通过笔记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步绘制,了解主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第四步: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融合。
第五步:进一步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对诗词的理解。
第六步:总结(回顾),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的意思,同时对照思维导图回顾原文,加深记忆。重点关注知识框架,从中获得新知识,并与以往的知识形成关联。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优美的句子,以简洁的词语表现出丰富多彩、意味深长的意境,让读者产生无限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阅读诗词的难点其实是要准确提炼关键词,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方能做出一幅好的诗词思维导图。
二、借助思维导图解决诗词阅读鉴赏教学中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即在阅读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师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接触、认识、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学生个体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思想就会碰撞出火花,这是有利于教学进步和学生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理解记忆、阅读文本、写作构思,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主动探究的质量。在诗词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诗词的知识脉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唤起和强化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深度和广度,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
此外,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和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被限制,在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固定的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不高,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过程更为模式化,对诗词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默写,没有钻研,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在诗词阅读鉴赏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拓展学习的内容,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得到强化,理解记忆更加容易,也能增强他们学习诗词的信心。
三、借助思维导图让诗词阅读从封闭到开放
1.生活化阅读
在教学与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的诗词时,让学生品味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浪漫神奇的想象寄寓超脱世俗的追求,或以生动的历史事迹彰显人物的精神品格,或以诗意情怀抒写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在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计划后,依据内容——手法——情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学生对其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下一步就可以进行生活化阅读,带领学生了解并关注武夷山文化遗产的有关内容,以此展开活动,可以阅读朱熹、柳永等名家诗词,可以收集整理摩崖石刻的故事,可以探寻闽越文化的遗存,还可以是品味茶文化的底蕴……同样对同类型诗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抒写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使学生从狭窄的课内阅读走出来,关注生活中的文化遗产,让学生既有思想认识的提升,又有语文素养的训练。
2.延伸性阅读
由篇及篇(一篇课内诗词带动一篇课外优秀诗词);由章及本(一个单元诗词带动同主题、同类型的经典诗词);由篇及人(由教材中诗词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带动一段人生)。诗词阅读不再局限于书本,远离学生生活,它们可以让校园生活成为学生的乐园,家庭生活成为写作的温床,社会生活成为诗意的天地。
四、借助思维导图让诗词阅读从点狀走向网状
阅读教学指向体验、表达、思考、策略,阅读不再是一种“任务”,而应该变为一种“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后,逐步形成自我的阅读风格,甚至是写作风格。我们首先在课内诗词阅读鉴赏中让学生广泛涉猎,习得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习得的策略进行阅读。
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读书热情,我们研究思维导图,将初中阶段的诗词整合起来,变知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为策略性阅读,注重阅读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如知人论世,抓诗眼、词眼,分析不同类型诗词的不同技巧,比较性阅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如学习《望岳》这首诗时,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诗人的《绝句》《春夜喜雨》等。在阅读鉴赏这首诗时,学生通过作者对泰山巍峨雄伟、神奇秀丽景色的描写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尤其是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期的诗人那种自负得意、豪情满怀的气概更是一览无余。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杜甫的《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又是诗人经历安史之乱至逃难到成都后的作品,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逃难途中的所见所闻,从山河沦丧的悲哀到同情怜悯悲苦百姓再到舍己为人的伟大,一系列感情的触发都和诗人的经历息息相关,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杜甫的作品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清晰地发现诗人的心路历程,更好地体会其思想情感,同时也能领略到鉴赏诗词的乐趣,语文核心素养也在进一步深化。
五、借助思维导图让诗词阅读从单一性走向立体化
1.综合性阅读
根据诗词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各学科各领域的学习资源,构建有针对性的项目化学习主题,家校社协同,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拥有更为丰富的土壤。如清明前后的诗歌主题“茶文化之旅”就可以设计为一次跨学科的语文活动。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明确茶旅小诗的创作方向,如“茶与自然——茶与生活——茶与人文”“茶味——茶语——茶韵”等不同思路,学生进行创作。再如在八年级上学期的寒假可以进行“重走红军路 重温长征精神”的主题诗词阅读活动,结合八年级新闻、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深入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结合历史学科、音乐学科,通过参观闽北革命纪念馆、大安革命老区、赤石暴动遗址、张山头红军墓等,让学生对收集的诗词进行分类整理,并绘制思维导图,进一步了解武夷山的红色文化。
综合性诗词阅读活动,使原本单一乏味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通过与其他学科整合,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艺术审美体验,知识型教学手段得到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有意义。再借助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收获、情感的体验、审美的素养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沉淀下来,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2.发展性阅读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从学习人物精神到关心家国天下,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那些社会问题离我们中学生很远吗?随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共读的诗词。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后,则可以推荐共读一些诗集,如《毛泽东诗集》《艾青诗选》《余光中诗集》等,旨在唤起学生对新诗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韵律。再如学习《关雎》《蒹葭》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领略诗歌的内涵,更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作适当拓展,进一步阅读《诗经》中的其他作品,如《桃夭》《硕鼠》。还可以阅读一些新诗,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乡愁》等,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它们的特征,再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传统诗歌的理解,也看到了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通过这些发展性诗歌阅读,配合适当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体会丰富的情感,思索生命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作出发展性的评价
在阅读活动、“书香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诗词阅读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对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不仅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同样也应该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后的评价环节。又因为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相应的评价体系,期待学生发挥潜能,不断绘制完善的思维导图,教师进行个性化、发展性的评价。这样的课后评价环节可以逐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解读,也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小诗的创作。
在诗歌阅读鉴赏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充分有效地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规律,树立学习诗词的信心。
综上所述,诗词阅读鉴赏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直观的图形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在诗词阅读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整合信息,建构认知体系;也能直观地表现学生阅读的思维过程,并在梳理的过程中巩固、提升阅读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人格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作为21世纪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追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在诗词阅读鉴赏教学之中运用思维导图,我们还要持续探索,期待形成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瑾《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第1期。
[2] 王清《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课外语文》2019年第3期。
[3] 钟佛堂《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自主学习中的作用》,《读与写(教师)》2018年第2期。
[4] 周汝惠《浅谈思维导图在古诗词教学终的运用》,《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34期。
[5] 孙彤《思维导图在古诗词意象教学中的应用》,《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6] 朱璇《将思维导图引进小学语文学习的可行性分析》,《新课程》2015年第8期。
[7] 江伟英《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课程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8] 钟燕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教育信息技术》2016年第1期。
[9] 刘海月《探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措施》,《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24期。
[10] 魏海侠《让儿童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6期。
[11] 张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12期。
[12] 姜兴娟《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