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023-04-24 11:48陆静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小学语文

陆静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构成,通过朗读能让学生体悟到文章中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及意境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读出文字的生命力,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展开详细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水平;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98-03

新课程改革中“三维”教育目标的提出对当代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朗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构成,通过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将文字语言融入声音中,转换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进一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能加深对课文的记忆。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重视朗读训练方法的选用、朗读技巧的传递,丰富朗读教学形式,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意义

朗读是一种较为广泛的诵读形式,对学生人格、气质、修养及意志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小学语文中的朗读通常指“诵读”或“朗诵”,即通过有感情、大声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在嘴、耳、脑等器官的多重作用下,体会、感知文字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不管是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感,还是对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及记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有着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语感。语感即直接、迅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语感具有直觉性特征,在朗读的刺激下,能够实语言及情感的迅速交融,并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感知语言、领悟语言。在大量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会对文字或者文章形成更加在立体化的感知,语感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有助于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一直以来,情感教育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新课程改革尤为重视学生具备丰富、崇高、理性的精神世界,着重强调让“学生能够具备丰富、细腻的情感去审视世界、审视内心”,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小学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关键阶段,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展开朗读教学,组织学生大声、铿锵有力地朗诵文章,让学生在文字、声音的协同作用下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中蕴含人文情感、思想情感,达到熏陶学生思想及情感的目的。

最后,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就包括朗读和诵读。在对文章的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从而增强对文章理解的目的。以部编版二年级《田家四季歌》的教学为例,课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為4个段落,描绘了田间四季的不同景色。文章最后一段“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便是冬季田间上冻,人们不再忙于农活,可聚在一起企盼来年丰收。“了”字便是“完成”之意,若学生不结合文义朗读“了”,那么则难以理解课文的含义。同样,朗读对帮助学生记忆文章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朗读的刺激下,学生能够全身心沉浸在文章中,同时结合听觉和视觉记忆文章,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记忆,在今后的写作及交际中能够“信手拈来”。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原则

(1)朗读目标要具体、明确

学生的朗读并非滥读、乱读,而是一个具体、明确的过程。部分教师将朗读视为过渡性内容,没有对学生制定相应的要求及任务,以至于朗读教学“浅尝辄止”“浮于形式”。由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读时,应走出“放羊式”的教学形式,明确朗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如设计相应的朗读任务,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对集体朗读,应读完、读好,切勿走走过场、草草收兵,要把握节奏、语调,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2)朗读方法要灵活、多变

朗读方法并非有统一的标准,具备多种形式,不一而足。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应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要贴合语境、贴合情感,让朗读教学发挥出最佳成效。当前可供教师选择的朗读方法众多,如齐读、单读、对读、赛读、角色朗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应置于不同的环节、环境。通过对朗读方法的灵活选择,让学生科学、合理地读好每一篇文章,切实提高其朗读水准。

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

(1)增强朗读的重视度,扩增朗读时间

小学生朗读时间较少,更多停留于早自习阶段,在课程中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文本的片段,以至于学生的朗读时间有限,朗读水平也难以提升。由此,要想实现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教师拓展朗读阵地,增加朗读时间。除去早自习,教师也要在课中、课后积极引导学生朗读,组织课外朗读、诵读活动,让朗读获得交际、写作等同的地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广泛引发重视,才能为学生的朗读提供更多的空间,才能在大朗的训练中提高朗读水平。

(2)开展多元化朗读活动,丰富朗读形式

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同样要以多样化的朗读活动作为基础。通过多元化诵读活动、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朗读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效果。比如,语文教师可以每隔一个月或者半学期在班级内组织开展课外朗读大赛,让同学们挑一些课外作品中喜欢的片段,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诵读。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要选择出最佳朗读成员,并发放相应的奖励,以此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的节日开展不同的朗读活动,如在国庆之际开展“童心向党”“歌颂祖国”等活动,在劳动节开展“迎‘五一’劳动赞歌”“发扬劳动精神”等活动等,通过多元活动的展开,营造朗读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朗读空间,从而有效助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朗读体验

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步入了小学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带来了全新的渠道。在朗读训练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影音视频,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文章的情感,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其朗读水平的目的。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投屏,将需要朗读的文本直观展示在大屏幕上,配以动态图片或者音频,在音视频的引领下,组织学生大声、有感情地诵读文本,实现沉浸式朗读和深度朗读。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塞下曲》的朗读教学中,全诗主要描述了肃杀的边塞风景,呈现出一种冰冷、肃杀的意境。以往,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月黑燕飞高”的景象,无法感同身受,而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将“月黑雁飞高”的景观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此景象中大声朗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帮助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知。

同样,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配备适宜的音乐。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广泛的情感和审美教育,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播放音频。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黄继光》的朗读教学中,这篇课文歌颂了黄继光的英勇事迹,赞扬了黄继光同志顽强斗争、舍己为人、慷慨奉献的革命精神,体现出了浓厚的爱国情怀,为让学生能够更加领会这种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段视频,如《长津湖》片段,为课文朗读更好的铺垫,然后再播放一段《我的祖国》《五月的鲜花》等音频,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澎湃之情。然后教师选出文章中的片段,组织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从精神、情感上深度走进人物,学习到人物的高贵品质。

此外,多媒体技术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拓展学生的朗读面,学会朗读各种各样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索引更多的拓展性朗读材料,对一些文章进行延伸和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将之作为朗读的素材,全面增强学生的朗读素养。如在学习《凉州词》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索引一些王之涣的其他诗词,如《登鹳雀楼》《送别》等,并组织学生朗读,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品析王之涣的诗词,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语文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索引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朗读训练前,为学生展示一些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后续故事等,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更加深层次地体会文章的情感。

(4)创设趣味化朗读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动的情境是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参与的基石。”朗读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引入和创设的具备较强情绪色彩、生动形象且具体的课堂场景,在特殊场景的吸引下,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的朗读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选取课文中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春节中的元素,创设过春节热闹的情境,再让学生联想过春节的习俗及活动,如拜年、长辈发红包等。课上,小学语文教师先引入北京春节生活场景,带领学生进入春节情境分析相关知识,再让学生讨论压岁钱中蕴含的辞旧迎新、平安等美好祝愿,强化学生对北京春节团圆等的感知。在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进一步感知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可结合之前过春节時的场景,如此,学生的朗读兴趣大幅增强,朗读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5)注重朗读技巧的传递,提升朗读水平

一个科学的朗读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顺畅进行朗读,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音准”的训练,部分学生发音不够标准,朗读不够流畅,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音准训练,如对儿化音、轻音进行重点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发挥出引导作用,通过示范传递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节奏把握、抑扬顿挫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咬字不清晰的问题,对于一些集中性问题,要着重讲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技巧传递,让学生有效掌握朗读技巧,全面提高朗读水平。其次,教师要注重表达技巧的传递。朗读实际上是一个理解、感受文字的过程,在学生的朗读中,不能让学生的思想“僵化”,要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思考和运动状态,避免为了朗读而朗读,在朗读时要带有思想和感情。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示范,示范内容包括情感、停顿及重音等,在教师的带领下,助力学生的朗读取得最佳效果。

(6)设计肢体性朗读动作,提升朗读气势

在朗读教学中,为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气势,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及文风设计相关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到节奏,既有效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也能助力学生在朗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如在朗读爱国类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如“拍手”“敬礼”等动作,也可以给学生发放五星红旗,让学生在朗读中舞动五星红旗,全面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不同的课文朗读中,通过肢体动作和声音的双重作用,让学生的朗读节奏和气势得以增强,朗读效果也会更佳。

(7)注重朗读量的把控,削弱厌倦心理

学生的朗读量决定了朗读水平,在朗读训练中,并非读得越多越好,并非一个以量取胜的过程。朗读量过多,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喉咙,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和畏难心理,而朗读量过少,则会导致朗读训练缺乏成效。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兴趣特征进行合理取舍。对一些情感丰富、短小精悍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将之作为朗读素材,而对一些长篇课文,教师只要从中挑选几个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即可。通过对朗读量的把控,充分满足学生的朗读需求,使学生的朗读取得最佳效果。

4.结语

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及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都有着重大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朗读的重要价值,找准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兴趣需求,积极开展多元化朗读活动,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并重视朗读技巧的传授,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让学生有方向、有方法、有情感地展开朗读,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郝鹏亮.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朗读的必要性以及开展策略[J].学周刊,2022(01).

[2]尤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9).

[3]李彬,张绍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04).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小学语文
提高青海牧区物理教学水平的思考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