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
(新疆阿勒泰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勒泰 836500)
黑加仑学名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又名黑醋栗、黑豆果等,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藨子属小型灌木。成熟后果实为黑色小浆果,富含维生素C、花青素等,可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等。黑加仑被誉为“第三代水果”之中的小浆果之王,具有极高的美容保健及药用价值。
富蕴县是阿勒泰地区黑加仑的主产区,是我国高寒地区之一。该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夏季最高气温42.2℃,冬季最低气温-51.5℃,年均气温1.9℃,年均降水量为158.3 mm,平均蒸发量为1 734 mm,年均日照时间2 869.8 h,年均无霜期108 d。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使该县分布着众多的野生小浆果资源,如黑加仑、蓝果忍冬(蓝靛果)、沙棘、悬钩子(树莓)、野蔷薇等。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富蕴县生产的黑加仑果实中维生素C、钾、钙、花青素、酚类等营养成分的含量非常丰富,长期食用不仅能减轻更年期不适、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留、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降血压、延缓衰老,而且还能预防痛风、贫血、水肿、关节炎、风湿病、口腔和咽喉疾病、咳嗽等病症。笔者简单叙述了阿勒泰地区黑加仑提质增效措施,以期推动当地黑加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自2003 年以来,富蕴县借助国家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工程造林政策,有序开展了黑加仑的推广种植及产业化发展工作。截至目前,全县黑加仑栽培面积余1 700hm2,挂果面积近700 hm2。为解决黑加仑销售和产品研发问题,富蕴县于2013 年11 月引进了一家小浆果加工企业——新疆戈壁果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安装5 条生产线,具备了年产1 000 t 黑加仑果糕、果酱、果茶、干果、饮料等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公司注册了“果香戈壁”“戈壁巴郎”等商标,产品已热销新疆内外。
因近几年劳务费持续上涨,导致投入成本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目前阿勒泰地区黑加仑加工企业少,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偏低,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科技项目缺乏,对黑加仑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够显著,黑加仑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够规范。
受经济因素及工作条件制约,阿勒泰地区乡镇农技人员较为缺乏,技术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当地的黑加仑种植多数属于粗放型种植管理,科技含量低,产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为有效提高黑加仑产量产出,增强黑加仑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亟需对阿勒泰地区现有黑加仑种植区开展提质增效工作,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春季4 月开始,组织农户进行清园。主要是把修剪的黑加仑老枝、病虫枝、冻死枝和枯枝清理干净,保持果园清洁卫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黑加仑提质增效提供前期保障。
主要采用春季修剪。春季冰雪融化后,4 月上旬开始进行修剪。主要剪除4 年生及以上老枝、病虫枝、冻死枝等,形成5~10 个当年生枝、5~10 个2 年生枝、5~10 个3年生枝的结果枝组。通过修剪,促进结果枝萌发,可有效提高黑加仑产量。
为避免品种老化,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引进特大果粒及优质丰产的黑加仑品种如农丰一号、丹丰、布劳德等,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推广。
地区及县(市)林草部门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到各乡镇蹲点包户,“一对一”传授修剪技术、水肥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同时开展“手把手”教、“面对面”示范,现场解决种植管理中的技术难题,让果农真正掌握黑加仑种植的全套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开展集中培训和月培训。集中培训主要在冬季1 月上旬,利用农闲时节开展黑加仑管理技术集中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黑加仑种植大户、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以及乡镇护林员等。邀请科研院所或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开展黑加仑实用技术专题培训,内容包括黑加仑修剪、除草、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月培训是根据当月实际生产管理情况开展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修剪技术及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摘和分级、霜冻的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