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然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园林绿化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是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杆,随着园林城市的建设与推广,旧区的改造与拆迁、大树移栽成为了常态工作,既可以实现短期内景观效果,又适应城市改建。但移栽后的成活率以及最终呈现的景观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基于此,该文对大树整个移栽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力求避免损伤、提升大树移栽后成活率。
由于历史变迁、树种差异,人们对大树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标准略有差别,但是通常情况下大树移栽指的是移栽对象为具备一定规格条件的乔木,本文结合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常见树木规格,将胸径在15~40 cm 的乔木定义为大树,园林绿化工程中针对这一类大树的移植行为定义为大树移栽。
1.2.1 相似生境原理。对于树木来说,光、水、气、热以及土壤构成了其生存依赖的生态环境,其中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干湿程度等对树木生长都极为重要,若是将生长于酸性土壤的树木移栽到碱性土壤中,将湿润环境的树木移栽到干旱地区,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移栽成活率。想要提升移栽成活率,则必须确保移栽地点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原生地的条件相似,甚至更好。基于此,在移栽之前需要对原生地和移栽地的温度、水分、土壤等相关条件进行评测及改善,综合考量全年的各项评测结果,尽量保持或超越原生地的生态环境[1]。
1.2.2 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指的是移栽的大树地上地下部分需要保持平衡,尤其是根系和树冠之间的水分平衡,因为移栽伤到了大树的根系,所以需要修剪地上部分以保持整体树势平衡,但又不能过度修剪,否则会影响光合作用。简而言之,地上骨干与地下骨干要存在对应关系,地上枝叶多的话,地下的根系也要多。移栽之后,存活时长可通过式(1)计算:
其中,Wp:挖掘后到移栽时的含水量,会动态变化;WL:会引起死亡的最低含水量;L:叶量;T:单位叶量的蒸腾量;LT:移栽到枯死的总蒸腾量;R:根量;A:单位根量的吸水量,RA′:从移栽到枯死总吸水量。
由此可以看出,树木存活时间与移栽时的含水量以及最小含水量的差值成正比,与树木蒸腾量和吸水量的差值成反比。而大树根系吸水主要集中在根尖向上约10 mm 范围,吸水机理分为2 种:主动吸水,依赖根压、渗透压梯度来使水分上升;被动吸水,依赖蒸腾拉力引起导管水分上升。
短期内提升园林景观价值。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增加空气湿度及含氧量。对城市文化有加强作用,作为城市的标记,具备历史文化意义。
影响大树移栽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总结来说,包括内因和外因2 个方面[2]。构成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大树移栽成活率影响因素
2.1.1 内因。
(1)树种方面。首先,不同的树种对水分平衡的调节能力不同,调节能力差的移栽成活率会降低,调节能力强的容易存活;其次,根系的结构类型以及细胞再生能力不同,有些树种的须根发达,抗旱能力好,有些树种属于肉质根系,再生能力弱,很容易死亡。
(2)树龄方面。大树的树龄较大,根据其生长规律来看,当根处在离心生长慢或已不生长的阶段,根系中的吸收根基本已枯死,吸收能力变差,细胞再生能力更是减弱,一旦环境更换,适应能力非常弱,存活困难。而且抗病菌能力下降,树干强度减弱,容易发生倒折。
(3)根系方面。大树的根系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生长根、吸收根、传输根和过渡根。其中吸收养分主要靠吸收根,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大树的营养供给,因此,大树移栽时吸收根的数量和分布都会对移栽后养分吸收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成活率。
2.1.2 外因。
(1)土壤方面。主要包括组成物质、水分、氧气、养分、酸碱度。
土壤的质地与结构不同,包括沙土、黏土、壤土。沙土环境水和养料流失较快,容易遭遇干旱。黏土保水性强但排水能力弱,容易造成烂根。壤土属于质地和结构比较优越的,保水保温保肥,适宜进行移栽[3]。
大树所需的各类养分都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及输导至大树的枝叶,土壤中的水分是最主要的水源,水分适量既利于养分溶解,也利于养分吸收。如果水分过少,就打破了蒸腾和吸水的平衡,造成枝叶枯死。如果水分过多,又会影响根系获取氧气,造成烂根。
土壤中的空气直接影响着大树的呼吸、微生物类别及分解。氧气充足时根系生长速度快,毛细根增多,氧气不足时毛细根减少,根系变得又短又粗,阻碍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成活率。
土壤中的养分或者说肥力是大树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来源是有机质,除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各类元素之外,有机质肥料也不可或缺。
土壤酸碱度是一个间接因素,通常在热带地区pH 大多介于4.5~6.5 之间。pH 不但对矿质盐分的溶解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也就是间接地对养分的提供有了影响。
(2)气候方面。主要包括温度、降雨量、光照、风。
温度对蒸腾作用、根系生长、水分吸收、有机质合成都有影响。在适宜的温度下,大树的生长状态最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大树枯死。土壤湿度代表着含水量,而降雨是其主要来源,不同地区降雨量不同,是大树移栽必须考虑的因素。虽然根系生长是在无光环境,但物质来源需要地上的同化,光照适宜则根系生长状况较好,不足或过强都会对已有根的生长、新根的促发产生不利影响。风不但会对枝叶的蒸腾作用产生很大影响,也会改变湿度、造成水分流失,而且还存在吹折、摇晃等物理伤害[4-5]。
(3)施工方面。移栽太浅,根系外露;移栽太深,土壤压砸过密。还存在土球包扎去除不完整、吊装过程出现损伤、时间选择不合理等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的影响因素,大树移栽的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成活率低:由于大树的树龄高、移栽后根系恢复速度较慢、挖掘之后吸收根系变少、新根促生能力变弱、枝叶蒸腾面积大、水分运输难、移栽土球易崩裂等种种因素,造成大树移栽成活率较低。②周期长:从移栽前准备到移栽、移栽后养护,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整个过程耗时较长。③耗费高:根据大树的规格经常需借助机器进行切割、运输及移栽,还涉及移栽后养护措施、紧急情况的抢救手段,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耗费较大[6]。
大树移栽方法整体上可以分为2 类:裸根移栽、带土球移栽。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一般要全冠移栽以保证景观效果,因此要尽量少修剪枝叶,保证整体树形。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通常会采用带土球移栽法,最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
3.1.1 木箱包装。适用于胸径在15~25 cm 的方形土球,挖掘之后在四面安装木板,用草绳铺垫,用钢丝绳缠绕,接口处钉上铁皮,最后进行挖底,两边同时进行与底板宽度相同的挖掘,之后固定底板、盖板,移栽时逆序拆掉木箱。
3.1.2 移树机。目前市面上已有专业的移栽机器,适用于道路较平、传送距离较近的胸径在25 cm 以下的大树移栽,可以安装在运输车辆上,设定土球大小,自动完成挖坑、掘树、装载等。
3.1.3 冻土移栽。适用于寒冷地区耐寒的大树移栽,在土壤冻结期进行挖掘,减少包装过程。但是冻土移栽法不适用于热带地区。
为了维持大树移栽后的树势平衡,土壤方面的保障必不可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掺加珍珠岩、泥炭、腐殖质等疏松剂来改善通气程度或直接使用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其次,改善排水状况,出现积水时需要培土,以高出5 cm 左右为宜。如果地势过低,需要在下垫面设立排水沟。如果含水量太高,需要进行翻松晾晒。再次,改善土壤肥力,掺加腐殖土做底肥,也可以适量施加无机肥提供快速养分。最后,需要除掉石头、塑料、砖块、药剂等妨碍根系促生的有害物质。对于有害化学物质,如果无法消除或中和则需要考虑更换土壤[7]。
大树的根冠比影响水分相关的树势平衡,提高根冠比可以提升大树的抗旱性,主要方法有断根缩坨、尽可能保证完整根系、修剪枝叶等。对于没有移栽或经过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栽之前1~3 年需要分期、分区进行断根缩坨,一般是大树干径的5~6 倍,并在断根区填补肥力较高的土壤,以此促使其生发出更多的吸收根。另外,挖掘过程需注意深度,尽量避免伤到侧根、须根,确保吸收根数量。最终将折断、轮生、过密、徒长、生病的枝叶进行剪裁,注意切口平滑并需进行处理。
锁水主要包括2 个方面:一是加强吸收,二是降低消耗。
3.4.1 加强吸收。可通过移栽前灌水、定植前浸穴、过程中浇水、利用保水剂、施行树干输液、向叶面喷水等方法实现加强吸收。
3.4.2 降低消耗。可通过地面覆盖、树体裹干、遮阴降温、喷洒抗蒸腾剂、去除萌枝嫩芽等方法降低消耗。
根系催生办法主要包括活力素灌根/注射、生根粉催根等。活力素灌根/注射是指将稀释后的活力素溶液浇灌在大树的根部并配合树干注射,观察生长情况,定期进行直至成活。生根粉催根是指将生根粉以50 mg/kg 浓度浸泡根系2 h 左右,结合10 mg/kg 浓度一起灌根,以此增加大树抗逆能力[8-9]。
大树移栽主要包括移栽前准备、移栽过程以及移栽后养护三大部分,技术要点以及关键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大树移栽总体流程
(1)移栽地考察。着重判断地下水位、是否存在大颗粒建筑垃圾、土壤条件、采光条件、灌溉条件、周边树木病虫害情况等,力求提升大树移栽后成活率。
(2)树种选择。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最先考虑的是树种是否合适、是否适应本地环境、存活率如何,最后延伸至文化价值、景观效果。
(3)时间选择。避开恶劣天气、避开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间段,一般选择早春萌芽期或冬季休眠期。
(4)方案制定。根据选择的树种、移栽时间制定详细计划,统计所需工人、机械、车辆、工具、药剂等,并制定安全保护方案。
在树干周围以胸径3 倍距离划定30~40 cm 的半圆,切断须根,环剥主根,回填后定期浇水。分批进行,避免一次性切断过多影响成活率。
在大树移栽前,修剪枝叶可降低移栽后的蒸腾作用,对于主轴明显的大树采用保留主轴顶芽、修剪枝叶为主,对于主轴不明显的大树修剪侧枝,另外就是剪除枯枝、病枝。
挖掘大树之前需提前准备移栽穴,清理杂物、挖土翻晒、消毒处理。移栽穴的宽度一般比土球直径加宽20 cm左右,利于回填种植土;深度一般比土球加深10 cm 左右,利于铺垫底肥[10]。
大树挖掘之前需要对树体进行支撑避免倒伏损伤。利用白灰划定土球范围,轻轻将影响挖掘的枝叶捆绑,挖到根系出现后,修理土球,超出范围的根系切断并包扎。为保证景观效果,通常采用网络状包裹法避免损坏。
土球包装完成之后,需尽快吊离,先将起吊的着力点包裹好避免擦伤,利用吊带进行装载,不求快,只求稳,注意是否还有底根联结,缓慢轻放,树冠朝向运输车辆的车尾方向,土球部分以及接触面最好有软垫或稻草避免散乱。如需多辆车运输,还需考虑错位排列,尽量减少滚动,固定在车上后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观察,避免障碍物,避免枝叶损人伤物。
栽植之前需要再次修剪,减少蒸腾作用,切口涂抹防腐剂避免感染。居中置于移栽穴后调整树冠方向,去掉土球外层包裹后回填种植土,周边划定保护范围后进行支撑固定,利用正三角桩作为支撑,取树高2/3 处为支撑点并利用软垫保护。浇水时注意回填土是否下沉,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要及时补平。
大树移栽后首先要保证成活,然后才是后期养护、提升生长势,才能具备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体现生态价值。
为了尽快恢复移栽后大树的根系,需要针对影响因子进行逐步提升,控制土壤湿度、提升透气性、加强养分供给、增加水分吸收、降低水分消耗、必要时采用化学制剂进行催根。
使用稻草或草绳将枝干包好后淋湿绳索,用薄膜缠绕后固定。在土球处展开薄膜,与树干一起覆盖,周围用大颗粒物体固定,确保树体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待大树萌芽时撤换,只留下草绳即可。如果具备条件,可加设喷雾装置均匀喷洒,保持湿润。若移栽初期是高温时节,可增加遮阴棚降温,需要注意的是棚顶距离以及遮挡面积,既要避免灼伤枝叶,又要确保适当光照满足光合作用[11]。
遭遇极端天气时可以使用防冻垫包裹或采用涂白剂刷在距离地面1 m 左右的树干上来进行防寒防冻,还可以将土球加高为土丘或使用专用防冻药剂。
大树移栽后的恢复期容易受病虫侵害,需要预防为主、及时救治。首先移栽前要控制来源,做好树木消毒、土壤消毒。移栽后可采用引入天敌、灭虫灯、适量化学药剂等进行预防。
大树移栽后,短期内由于移栽过程根系受损、吸收能力下降,除了移栽坑的底肥外无需再施肥,存活之后根据恢复情况添加适量肥料,通常15 d 左右根外追肥,或者配成0.5%~1%浓度的液肥在光照不强的时段进行叶面喷洒。再过一段时间,根系已经萌发之后再进行土壤施肥,少施多次,避免伤根。
由于移栽属于人为破坏了原来的平衡,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来形成新的体系,为了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避免徒长现象,进行合理修剪、科学补充养分,减少损伤,提升生长势。
该文在移栽理论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大树移栽后成活率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总结了提升成活率的各项技术,介绍了大树移栽前、移栽中、移栽后的各个步骤,从整体上分析了提升移栽成活率的关键环节。但在树种选择与保活后大树长势方面还欠缺深入研究,另外,在各类技术的成本、整体移栽费用最优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