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剑 杨金莲 福建省仙游县畜牧兽医局 福建仙游 351200
鸡白痢是一种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各品种、不同年龄的鸡群都会感染,其中15 日龄左右的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该文通过介绍一起10 日龄雏鸡群发生鸡白痢的发病诊治过程,探讨鸡白痢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希望能给广大养殖从业者更好的了解雏鸡白痢提供帮助。
2023 年4 月13 日天气突然变冷, 福建省某养鸡户张某存栏的1 500 羽鸡群采食量减少, 排黄白色稀粪,2 d 死亡35 羽, 采用硫酸庆大霉素饮水治疗无效,患鸡继续死亡,遂邀请笔者到场诊疗。
笔者到场后,通过问询户主、现场察看、体温检测等, 发现鸡舍通风条件不佳, 除每天清洁外未消毒。患鸡扎堆卧在一起,呈缩颈闭目状态,羽毛凌乱,精神不振。有的尾部羽毛附近黏有灰白色粪便,有的体温升高伴有寒颤,有的张口呼吸,呼吸困难,有的眼角膜浑浊。 部分患鸡排便困难、出现白痢,肛门附近羽毛被稀粪污染而发生黏连。
经询问,该养殖场于2023 年4 月上旬引进雏鸡1 500 羽,养殖到10 日龄后,陆续出现腹泻,精神萎靡,排黄白色粪便,第1 d 死亡10 羽,第2 d 死亡25 羽, 户主用硫酸庆大霉素兑水进行饮水治疗,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病死率呈逐渐升高的态势。经调查, 发现来自同一育雏场的鸡苗也发生过类似疾病。 经现场走访发现该育雏场的卫生消毒状况不佳,种蛋和雏鸡都有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而此次发病的养殖场内部卫生环境较差,采用地面平养,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垫料严重不足,出现潮湿和粪便淤积角落,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雏鸡接触粪便中的病菌而受感染的几率。
通过剖检10 羽患鸡和病死鸡,主要病理变化是肝脏肿大, 其中5 例肝脏显著增大, 表面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坏死点,质脆,其中1 例肝脏一碰就糊,2 例呈青铜色,病程较长的3 例雏鸡肺脏可见黄白色坏死结节,2 例肠道黏膜有灰白色病灶,肠道中存在很多未消化的饲料及干枯栓子。
5.1 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无菌采集病死鸡的典型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细菌的培养鉴定。 观察细菌的染色特性,可见单个散在、呈粉红色、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将纯化的菌落接种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和沙门氏菌微量生化鉴定管,37 ℃恒温箱培养24 h,结果符合沙门氏菌属的基本生化特性。
5.2 血清学平板凝集试验 从患病雏鸡心脏无菌采集全血1 mL,凝固析出血清后吸取1 滴于干净载玻片上, 再滴加同等剂量的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混匀,2 min 内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呈阳性凝集反应。
入场当天,要求场主立即将患鸡单独隔离饲养,并清理鸡粪,打扫舍内卫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1 次。 按照投喂量的0.01%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 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口服补液盐,以增强鸡群抗病力。
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雏鸡白痢后, 采用乳酸环丙沙星100 g 溶于12.5~25 kg 水中,连续饮水给药5 d,同时在饮水中继续添加电解多维,增强抗病力。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后,雏鸡新增病例减少,病死率降低,患雏食欲增加,精神逐渐转好,14 d 后基本痊愈,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损失进一步加大。
分析此次病例,发现该养殖户在引进雏鸡时,没有对育雏场进行全方面考察, 导致引进了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雏鸡。之后的饲养管理也没有做到位,特别是养殖密度过大、未进行环境消毒、垫料不足等,引起此次鸡白痢的发生。再加上户主养殖经验不足,也没有系统学习过畜禽疾病防治知识, 听取其他养殖户建议,自行给药治疗,耽误了治疗时间。 对此就雏鸡白痢的防治提出几点建议。
7.1 加强农技推广力度,提高养殖户专业水平 针对很多养殖户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兽医知识学习,无法鉴别诊断发生的疾病而及时有效治疗, 我们作为基层兽医工作者要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养殖知识和常见病诊治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其养殖技能,才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7.2 注重引种健康,加强种群净化工作 从引苗时就要重视,应从鸡白痢净化场引种,不能只看价格或贪图引种方便,就从管理不严格的阳性带菌场引种,这样特别容易导致输入性细菌污染而发病死亡。 如若养殖场发生鸡白痢,应连续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及时淘汰阳性反应鸡群, 连续3 次阴性才算完成鸡群的净化工作。
7.3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中应执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饲喂优质全价饲料,应包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以满足鸡群的生长发育所需。 育雏阶段还应动态化地调控好鸡舍的温度和湿度, 及时清除圈舍中的粪便, 更换发霉变质垫草, 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保证养殖安全。
7.4 加强消毒工作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每次粪便及垫料清扫结束后, 选择百毒杀溶液、0.5%聚维酮碘溶液、0.2%~0.3%过氧乙酸溶液轮换交替进行带鸡消毒, 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 鸡群做到全进全出, 全部出栏清洗干燥后, 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 h,通风排干净气味后再进雏鸡。
沙门氏菌在鸡蛋壳、 粪便甚至尘埃中都能存活数年,是一种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细菌性传染病。在日常养殖期间应做好针对性的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养殖场的净化、饲养、卫生、消毒等工作,从而将沙门氏菌等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确保家禽养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