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珠 林世泽 福建省浦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浦城 353400
猪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球菌。该菌有35 种血清型,其中对猪有致病性的是1、2、7和9 型,临床上常见的是2 型。 该菌易在干燥、湿热环境下生长繁殖, 一般常用消毒药如二氯异氰尿酸钠都可将其杀死。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暴发率最高。 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带菌猪,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皮肤损伤感染,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但暴发流行在3~12 周龄仔猪。 现报道一起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2023 年6 月,笔者在对某养殖场通过牧运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图片头数审核时, 观察到该场病死猪症状为耳朵和腹部发绀、关节肿大,部分患猪四肢呈游泳状,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养殖场兽医的咨询、查看免疫记录和兽药使用记录,初步判断为猪链球菌病,遂进一步深入猪场调查。
患猪体温升高,发病初期体温40.5~41 ℃,继而升到42~43 ℃,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便秘,有的流浆性或黏液鼻涕,颌下淋巴结、咽部和颈部淋巴结鸡蛋大脓肿,有的耳朵、胸部和腹部皮肤均有红、紫色斑点,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盲目转圈行走、磨牙、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大多数患猪关节不对称肿胀、疼痛、跛行,严重时不能站立。
现场解剖几头患猪,可见心肌与心包膜黏连,心内膜有黄色病变,肺脏、胆囊、肠系膜水肿,脾脏肿大1~3 倍,全身脏器充血或出血,胸腔和腹腔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肿大的关节腔内有黄色浑浊液体。
无菌采集关节炎型的关节液或组织, 用接种环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连续划线,37 ℃恒温箱培养36~48 h,可见培养皿上生长灰白色、半透明、圆形小菌落。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无芽孢、无鞭毛、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球菌,判定为链球菌。
5.1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现场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该病为猪链球菌病。
5.2 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鉴别诊断。猪链球菌病患猪眼结膜潮红,颈部、腹部皮肤发绀发紫,化脓性关节炎,剖检全身器官水肿、充血。 副猪嗜血杆菌病患猪眼结膜不潮红,无发绀,有渗出性关节炎,剖检可见纤维素性浆膜炎(胸腔、腹腔积水)。
6.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 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 保持通风干燥和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发生争斗、抢食等行为,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 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对仔猪断尾、剪牙、去势和转群过程中咬伤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伤口感染;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淘汰带菌母猪对预防该病可起到关键作用。
6.2 药物预防 在日常养殖中可阶段性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首选对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其次要采用多种药物穿梭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类药物而产生耐药性。
6.3 治疗 发病后应及时将有治疗价值的患猪隔离到消毒好的猪舍。根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对淋巴结脓肿患猪,待淋巴结脓肿变软,高温消毒手术刀后切开脓肿、排除脓汁,喷洒聚维酮碘,肌肉注射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03 mL)、地塞米松1 支(5 mg),每天1 次,连用3 d,怀孕母猪不能用地塞米松。 对有败血症、皮肤发绀或关节炎患猪,一侧肌肉注射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 mL), 另一侧肌肉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2 mL),每天1 次,连用2 d。 对有神经症状的患猪一侧肌肉注射青霉素 (每千克体重2 万u),另一侧肌肉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2 mL),每天1 次,连用3~5 d。 对有发烧症状的患猪不能打退烧针,原因是患猪食欲废绝,打退烧针后会使血液产生大量螯合物而引起患猪休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