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春,王曼,何科方
摘 要:如何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文章基于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调查,结合用人单位的招聘文本分析,研究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从用人单位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视角,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议,以提升人才胜任素质,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匹配。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胜任素质;供需匹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4-0009-05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究其深层原因,胜任力不足是根本,即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校必须着力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胜任素质,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又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术界不乏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研究,如康淑敏等人通过分析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企业招聘信息,得出数字时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人才素质要求[1];S. 阿罗拉(S. Arora)等人探讨了经理人能力与内幕交易异常收益的关系,认为企业经理人预测未来结果的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非常重要[2];C. L.汤普森(C. L. Thompson)等人认为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具备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能力[3]。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一系列培养措施也被提出,如李广培从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如何凸显创新创业能力取向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具体建议[4];哈静等人指出企业需求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路径[5]。
目前,学术界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的研究基本上从单一视角展开,即从人才培养机构或用人单位方面,数据采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招聘文本分析的文献不多。文章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文本挖掘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系统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炼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据此提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议。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供给角度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问题,作者对武汉轻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即将毕业和已毕业的10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就“您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受挫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以多选题的形式让被调查者选择(图1)。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就业受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实习∕工作经验、专业知识薄弱、毕业学校知名度不高、期望值太高、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善于表现、自信心不足、心理抗压能力较弱与缺乏团队精神等。其中,74.76%的学生选择“缺乏实习∕工作经验”,说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缺乏实习∕工作经验是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超过50%的学生选择“专业知识薄弱”,这主要涉及专业知识体系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对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灵活运用等;还有50.49%的学生选择“毕业学校知名度不高”,这是地方高校毕业生难以逾越的问题。
(二)需求角度
招聘岗位相应的任职资格反映岗位对员工基本的能力要求,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胜任情况的衡量,任职资格中的关键词集中体现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的本质反映。因此,文章通过对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文本中有关素质要求的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在智联招聘网上设置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学历选择“本科”,检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招聘信息,利用Python抓取514份有效招聘文本,对文本中出现的“任职要求”“技能要求”等素质词汇进行词频统计,再利用微词云软件生成词云图(图2)。词汇越大,说明招聘文本中该词出现频率越高,也说明用人单位对这项素质越重视。
由图2可知,“经验”“沟通”“团队”与“资格”在用人单位招聘文本中出现频率非常高,说明用人单位特别重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经验、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相关任职资格。此外,责任心、协调能力、执行力、统计分析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几项素质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
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专业实践不足。专业实践有助于检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转化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创新意识。具备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意味着可以降低用人成本,提高培训效率,更快地创造价值。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时间短、资源少,缺乏产教融合,部分实践课流于形式,培养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2.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门类繁多,知识面宽泛,有限的学时使得学生各方面学习都不够深入。高校普遍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考核方式以卷面考试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应试成绩良好,但是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不足,也难以激发其创新创业精神。
3.沟通协作能力不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足不出户,不需要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或频繁沟通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富有个性,互帮互助与团结合作的意识普遍不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虽然生活日渐方便,办事效率不断提高,但沟通协作能力却在变弱,而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又忽视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4.心理成熟度低。由于教育的高投入、父母的高期待、自身求职定位的偏差、社会生存的压力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往往对薪酬、晋升和其他待遇提出过高的期望,而用人单位又不能满足,导致双方无法达成雇佣关系。另外,很多大学生独立性不强,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缺乏,毕业后面对工作复杂性和人际冲突带来的各方面压力,难以胜任当前的工作。上述状况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分析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认同的人才素质
借鉴学术界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测量的相关研究,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人格特征。通用能力是个体从事一般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是个体从事特定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人格特征是个体在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此处主要指能力之外的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文章根据以上三类素质设计问卷,对武汉轻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读及已毕业学生进行调查,以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相关素质指标的认同度。
通用能力方面,按照重要性排名依次是“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数理分析能力”与“英语及计算机能力”(图3)。77.67%的学生认为“沟通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其他能力。
专业能力方面,79.7%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组织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其次是“计划制定能力”(图4)。“执行控制能力”“经济评价与决策能力”“商业策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领导激励能力”与“商务谈判能力”等专业能力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重视。
人格特征方面,人格特征涉及15项指标,其中选择“非常重要”排名前三位的是“抗压能力”“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图5)。整体上看,除了“忠诚度”外,学生对所列的人格特征指标都普遍认同,这也反映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即强调自由和自我实现,不再是一家单位或一种工作绑定终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离职率和人才流动性较高。
(二)用人单位认同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
通过分析招聘文本来探究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抓取的514份招聘文本中,从用人单位性质来看,主要涉及民营企业,占比36%,国有企业占比21%,上市公司占比17%,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可见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民营企业(表1)。
首先在微词云软件中导入所有招聘文本,对文字部分进行分词筛选,先筛选出现频率较多的素质关键词(共144条),然后利用Python软件对所有招聘文本中出现的素质词汇进行词频统计,由此获得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词频统计原始数据。由于出现较多相近词与重复计数词,如同样代表团队合作能力的“合作”“协作”“团队”“团队合作”“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词汇,因此对重复词进行剔除,如“团队”“团队合作”“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词频数据,只计“团队”,并把“合作”“协作”与“团队”这些相近词进行整合,最后形成反映“团队协作能力”这一素质要求的词频统计结果。其他素质词汇采用类似方法处理,最终形成所有招聘文本的素质词汇统计结果(图6)。
用人单位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时最看重的前十项素质是“有相关工作经验”“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责任心/敬业”“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组织协调能力”“有相关资格证书”“具有工作热情”“逻辑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是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否胜任岗位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观察与应变能力”“形象好、有亲和力”提及较少,要求较低,但是如果具备这些能力,会使应聘者在群体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一些差异。五类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共性是非常看重“工作经验”“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较看重“抗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民营企业特别看重“问题解决能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则特别看重“有相关资格证书”;有些国有企业还强调政治面貌,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考虑应聘者是否有学生会经历。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归纳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图7)。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人才素质的认知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一些关键素质上是一致的,如都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与“英语能力”这六项素质,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文稿撰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责任心”与“工作热情”等素质的重要性认知上与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这些素质的重视不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注重与用人单位认可一致的六项素质外,也应有意识地培养用人单位所需的“文稿撰写能力”“管理能力”等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给在诸多方面未能契合人才需求,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又能填补工商管理專业人才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短板,高校应当以供给侧为突破口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人才培养必须具备动态适应性。高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人才需求预测的精准性,并根据预测趋势适时调整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数字经济时代,主动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培养跨学科、懂信息技术、具备大数据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适应管理实践的变革。挖掘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实践给工商管理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数字经济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多模块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二)教学内容兼具针对性和特色化
高校应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为指导,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与胜任素质培养无缝对接。受编写时间与编写人员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教材内容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管理环境。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必须紧跟管理理论前沿,聚焦现实管理问题,补充新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工商管理专业只有具备专业特色才能脱颖而出,所培养的人才也才会更具竞争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高校可根据本校的特色与优势增加更具自身学科特色的课程,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根据地方经济特色补充相应课程,积极与地方企业、地方文化相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采用参与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的灌输模式转化为任务导向的共创模式。例如,教师精选案例或抛出管理实践问题,采用全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辩论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与情感交流,打造线上线下融通、课内课外互动的学习空间。在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教师可利用慕课、网易公开课、超星尔雅等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综合知识与能力。
对于实践教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观摩学习,使其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情况,加深对企业生产运作的认识,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的工科背景基础,使专业知识学习更加具象,更具指导性。高校可邀请企业招聘人员开设现场就业指导课,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开阔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部分实践课程中,采用分组比赛的竞合式教学模式,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考核方式上,减少原有的重视对概念和知识点的考核,增加课程设计、实践项目、调研报告、产学研成果等考核方式,重视考核的实效和价值。
(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践实训资源,创建开放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新生态,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例如,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家、高管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由学校、企业、学生代表等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合作开设针对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文化特色的专业课程;邀请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来校开展讲座或授课;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联合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孵化等活动。通过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发展“耦合互动”,从而使产业、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五)加强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建设
高校应加大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培养更多的“理论+实践”型教师。高校在引进优秀学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适当引进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管理人才,壮大师资队伍。同时,高校应加大对工商管理专业采购相关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升级实验软件,改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与实习条件。
高校应积极开展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鼓励教师积累案例资料,凝练管理咨询经验,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遇到的典型管理问题,与企业和相关单位合作,共同建設集管理思想库、管理案例集、管理工具箱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打造专业特色、专业实力和专业品牌。
参考文献:
[1] 康淑敏,张晓娇.数字时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研究:基于招聘信息的分析[J].智库时代,2020(9):116.
[2] ARORA S, SHARMA M, VASHISHT A K. Impact of Managerial Ability and Firm-specific Variables on Insiders Abnormal Returns[J].Decision,2017,44(5):275.
[3] THOMPSON C L, KUAH A T H, FOONG R, et al.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effi-cacy,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tudents[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020,31(1):113.
[4] 李广培.创新创业能力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2):43.
[5] 哈静,吴珍梅.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胜任力培养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22.
编辑∕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