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明
摘 要:在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需要逐步提升学生的课堂沉浸感,顺应新趋势、改变以往教学观念,建立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学科育人的教育理念必须扎根于初中教学体系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认同感都有重要影响。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提升学生的体验视作重要的教学改革方向,同时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教师根据新《课标》的引导,将弘扬传统文化落实到历史课堂中,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历史的灵感,学生也能获得更多学习思路,积极完成学习过程,提升历史素养。历史教师需要对此有明确的认知,深度剖析沉浸式课堂的教学优势,并结合教学实际来实现沉浸式课堂的价值,顺利完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 沉浸式课堂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6.035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得到重视,一线历史教师需要以学科育人为出发点,深度思考和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其中存在着许多内容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敢于创新,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强化深度教学,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使历史课堂的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沉浸式课堂能够转变学生的思考状态,让学生享受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以一种更加贴切、直观的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在沉浸式课堂的构建中应该做到尝试与探索并用,创新与总结结合,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信息技术构建沉浸式课堂,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对于现代科技的合理运用无疑能为中学课堂增添缤纷的色彩,仅仅一个概念的分析、一本教材去灌输传统文化内容的形式无疑是非常落后的,而仅靠教师一个人讲解的历史课堂也无法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教育实践者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得以优化。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环境之中,他们接受信息化元素是非常快的,促使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目前历史教师应该针对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进行深度的考量。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资源优势,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素材导入到课堂之中,更加倾向于从学习的喜好和实际生活角度去创建对应的历史学习平台,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历史学习重难点知识,逐渐增强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学生也能随时随地与教师请教和探讨历史学习相关内容。
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时,从教学对象角度分析,即便是比较喜欢历史的学生,更多接触的也都是与唐、宋、清朝相关的书籍或者影视作品,而魏晋南北朝是绝大部分学生非常陌生的历史时期。为了提升学生的沉浸感与学习质量,教师提出魏晋南北朝的图片文字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认知基础。再将更多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圆周率、王羲之的《兰亭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景象等,让学生通过图片去了解到魏晋南北朝当时发展的盛况,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高情境感染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认知以及牢固记忆都有促进作用。最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教学总结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内容,提升学习印象,让学生结合图像去分析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都有哪些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现深度学习的效果。教师是历史课堂的直接负责人,一节好的历史课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展现。“读史使人明智”,良好的历史功底,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强化信息技术的素材导入功能,实现沉浸式传统文化课堂的构建。
二、设置丰富的沉浸式教学活动完成传统文化渗透
历史教育对学生来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样对学生世界观的树立也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学生对历史文化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需要历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去开发、去拓展,这也是实践拓展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比如,诗词朗诵或者演讲比赛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对于历史学习而言,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还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拓展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沉浸感。
例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中,在晚清饱受欺凌的时代中,香港和澳门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霸占,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深的痛。而国力的日益强盛,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教师借此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古诗词演讲比赛,将爱国诗词、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融入其中,比如《满江红·写怀》《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等。让学生通过探索、朗诵,提取教材中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素材,也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搜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事例,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通过教学创新中区别于教材的新颖内容,让学生沉浸到传统文化氛围当中,简化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汲取其中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于沉浸式课堂教学有明确的认知,懂得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拓展教学宽度,設计新颖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生机的任务中进行学习,提升传统文化理解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结合互动讨论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历史学习如果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会造成学生学科思维的逐渐呆滞,而当学生面对一些新颖的问题,或者灵活变化的内容的时候,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初中时期,学生压力相对增加,主要精力都放在应付教师传授的基础内容,极大地降低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效率。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不足,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够客观与公正。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活动的认知是非常浅薄的,其主要参与探究的方式还是依靠自己的兴趣去下意识地完成。互动教学是提升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教师给学生创造有效的历史分析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通过互动学习的合理使用,能在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不足的情况下从自己的小组伙伴那里获取更多的学习思路,并且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主意识也逐渐形成。为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度,初中历史教师要抛出辩证性的问题,解决探究能力不足、思维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类型、模式、内容的互动中去找到学习历史的不同方法,也能打开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合作教学是沉浸式课堂的重要展示形式,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比如在《两汉的科技和发明》教学结束后,两汉的科技发明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而这其中的影响是多元的、多方面的。教师可以布置互动问题,让学生分析两汉科技和发明都有哪些种类,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并让学生讨论造纸术的发明对于我国历史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懂得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的璀璨夺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历史过程的演变、历史文化的表现和影响等等,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学习。因此,通过互动学习既促进学生自身积极思考,也为身边的同学提供了一种可以探讨的学习思路。历史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无疑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互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放松压力,走进到历史领域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思考,又能促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一定的兴趣,提升自身探索和完成深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际互动过程及其结果做出客观评价,并对其做出相应判断,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以后学习中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学习行为和实际的教学活动,学习效果也能显著增强。
四、加强文化史料导入,拓展课堂教学宽度
教师应以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开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对枯燥,对学生的吸引不大,学生本身的自控能力就差,在课堂上的表现更是不尽人意,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想要提升史料分析课堂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的史料导入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教师可以融合相关史料让课堂氛围更生动、更活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史料及教师的言语指导思考问题,充分激发起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基础展开思考、完成探究活动。在确定了史料导入的方向之后,对其他部分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创新设计,比如可以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或者教材的中心思想自己去思考传统文化,这样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身的学科思维,进而产生继承并弘扬的意识。
例如,在《百家争鸣的局面》的教学中,除了将基础的课堂知识进行讲解外,教师将《论语》《道德经》《墨子》的史料引入到课堂上,将孔子与老子所持有的思想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过程,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作品进行史料分析,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老子的道家思想内容,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这些思想内涵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过程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自己的理解。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古代戏曲中的文化内涵向学生进行渗透,比如,传统音乐文化、传统诗歌文化等等,在欣赏中感受历史的美,教师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作为史料参考,可以从国画、油画等诸多绘画品种入手,为学生扩充眼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這主要源于史料的导入能够将历史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融入渗透到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比较熟悉的生活元素来更好地理解知识。这会让历史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通过不同文化史料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意识,这样便能够实现学习主题的升华,让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积极开展实践沉浸式课堂,完成传统文化渗透
历史学习强调的是结合多种元素去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发展学科素养的基础上认知文化的奥秘。如果教师不能够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很难让年龄尚小的初中生全身心地走进历史阅读内容中,也无法感受传统文化的奥妙。学生对于趣味的活动总是充满着想象的向往,关注点也更倾向于生动的情节,喜欢充满趣味的学习内容。常规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诱发自由想象、思考的更多教学素材。教师常常是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完成历史教学。然而在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板块,初中历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创设趣味活动的重要性,以活动为基础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趣味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所以趣味活动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传统文化,在探索中去完成阅读学习,将阅读的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并付诸实践,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教学中,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其不但写下了著名的《离骚》,更留下了端午节的传说。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包粽子就是一次传统文化渗透的机会,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比如粽叶、大枣、糯米、酱肉、各种果脯等等,让学生尝试自己包粽子,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渗透一些粽子的传说、中国传统佳节的来历等等。学生一边依据自己的个人口味,包出自己喜欢的粽子,一边倾听教师的讲解,比如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等等,提升了对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认知。除此之外,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并且把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的内容形成互联,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必须结合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式,也收获了新颖的学习感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认知。
总之,沉浸式课堂的创设作为教学创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对于初中生这一特定群体,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果。当今,我国各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研讨并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沉浸式课堂的构建,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也获得更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元刚《刍议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弘扬经典中华传统文化》,《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年第18期。
[2] 贾永脉《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6年第2期。
[3] 杜振国《刍议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弘扬经典中华传统文化》,《文理导航》2019年第4期。
[4] 张新方《依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年第12期。
[5] 陈燕《“沉浸式”汉语阅读教材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以爱丽丝小学“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为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6] 汤会娥《紧扣教材挖掘传统经典,立足课堂弘扬优秀文化——刍议利用“教学五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新课程(教研版)》2021年第11期。
[7] 丁旭东《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9期。
[8] 栗滢淇《沉浸式体验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今古文创》2022年第19期。
[9] 冯穗元《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沉浸式深入班级活动的实践探索》,《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