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荣 黄新 吴颖
摘 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要适应行业用人需求,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现有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考核评价方面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项目化教学优势,该文提出以产品或服务项目为牵引构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并从双师队伍建设、育人评价机制改革、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激励机制完善应用型本科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5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项目化课程 教学体系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of Project-Based Course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KONG Rong HUANG Xin WU Ying
(Suzhou City University, Suzhou,Jiangsu Province,215104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y employment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base on the advantage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a "theory +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product or service projects as the traction, and puts forward five effective path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oject-based course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ms,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bas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Exploration path
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引导高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3月印发了《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1],推动部分高校向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重点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文件要求转型高校应积极响应新兴科技、新兴经济、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业态、新兴市场发展的新需求,转变办学思路,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内涵质量,培养适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产业发展飞速,产业人才需求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产业人才供给还无法有效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与供给错配并存现象严重[2]。而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尚没有脱离我国传统的学科教育框架,培养的人才只能具备某一领域的技能,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能力水平远没有达到企业可安排直接上岗要求,究其原因如下。
1.1 现有课程体系相对保守,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路径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仍“沿用”原母体研究型高校或高职高专学校的培养方案[3],并没有按照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系统规划课程体系,缺少以产品或服务项目为导向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1.2 师资工程经验不足,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双能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普遍偏少,构成体系不均衡,多数教师在实践应用能力、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够[4],欠缺企业一线生产、项目研发、工程管理实践方面经验,制约着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虽然近年来很多应用型高校在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如以“引进来、走出去”方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但大多还是流于形式,缺乏对引进来或走出去合作的具体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
1.3 校内外实践条件欠缺,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有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困扰,其运行经费本就欠缺,自然在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如实验室建设往往优先重点发展学科,但建成后功能相对单一且适用面窄,不能满足所有专业的实训需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因缺乏校内平台支持,合作内容受限,大多只能满足实习教学需求,校内外实践条件的悬殊更让项目化教学改革缺乏实施基础。
1.4 职业能力考核缺失,不利于社会选用应用型人才
随着教育评价的深入改革,高校的課程改革虽开始注重过程考评,但执行的仍是学术标准,强调知识至上,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评。评价主体没有企业、行业或第三方技能鉴定机构参与,更无法验证学生能力考核是否符合从业技能要求,忽略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的实际贡献价值。
2 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优势
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属性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适用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启发。项目化教学最早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提出,方法强调的是教授者和学习者,围绕一个目标,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范围内依据相关规范,共同完成真实环境里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并相互关联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4]。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且有以下优势。
首先,项目的工程属性有助于人才培养改革。从各行各业人才需求报告来看,企业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招聘需求大,且难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依托项目独特性、复杂性、关联性及整体性的特点,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把教学活动设计为一个个具有内在关联的具体模块,可促进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逐步演化为系列课程组,更新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项目的规范要求有助于实践课程考评优化完善。在以项目化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时,可借助项目招标的形式,分阶段、多手段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倒逼应用型高校多元化组建评价主体,提升教师对工程实践项目的熟悉度,以行业企业的工程验收要求为依据改革教学评价标准,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综合考评,使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
最后,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当今教育教学改革路向相契合。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各项政策,如产教融合、四新建设等,都是为了扭转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方式难以激发学生深层加工、深层理解及长期保持知识的能力现状 [5]。项目化教学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推方式,能够提升师资队伍教学和工程实践双能力,完善实践条件促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
3 应用型本科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3.1 构建以产品或服务项目为导向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用人需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行业需求为牵引,围绕人才和项目开发全过程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建设需求,引进专业所在行业领域的典型项目和资源,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设想构思、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市场销售及服务维护等业务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重新组合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改造、升级专业课程及系列课程内容,即课程内进行1~2个子项目,系列课程组建母项目,构建以项目应用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有效融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
该文以某镇文旅宣传项目为例阐述教学改革,将任务分解为策划调研、视频制作和运营宣传3个模块,如图1所示。整合子项目相关核心课程和与核心课程相关的课程,如图2所示,形成模块特色。 在专业基础模块,结合项目特性,开设新闻传媒类基础理论课程,并以项目为对象讲授;开设新闻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并围绕项目实操展开。整体以项目工作过程为链条,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形成以产品或服务项目为导向“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统筹推进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和专业综合这3个层面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强化学生实践积累和技能锻炼,培养具有一技之长且熟悉产品或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色优势,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2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是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基石,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把项目化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环节,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实验和实践课,设计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至关重要。首先需要组建一支精通专业且能够项目化教学“双师”团队。借鉴国外应用型大学经验[6],加强专职教师实践能力条件把关,提高兼职教师工程实践管理经验要求,安排承担一定学时实践教学工作量,弥补专职教师项目化教学内容的不足。其次,强化“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定期开展教学素养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与项目全周期各环节锻炼,积累项目管理经验,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形成项目化课程特色教材。最后,健全“双师型”教师成长机制。开通职称评审、职务晋级绿色通道,制定侧重于教师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项目化教学成效的倾斜政策,形成有利于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
3.3 建立项目化教学改革育人评价机制
育人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检查的关键,科学制定合理的项目化课程评价机制很有必要。笔者认为,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可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考核方式[6],要联合同类院校、项目合作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以及行业专家,围绕项目任务要求,引进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考评标准,多维度、多主体、分阶段实施项目化课程考评,全面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生产工艺的掌握情况。
3.4 高质量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平台,是实践项目来源的主要供给方,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强化实践教学[7],首先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聚焦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遴选一批具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企业(单位),培育项目化教学土壤。其次,围绕基地建设目标,创新校企双方组织管理机制体制,搭建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引进企业(单位)优质产品、服务或人力资源推进课程項目化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科研课题,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实施项目化实习教学模式。最后要以项目全生命周期链条为牵引,依托产教联盟,联合产品或服务的上下游企业,集群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为项目化教学的可持续改革和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3.5 配套建立项目化教学改革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增加项目化课程教改报酬、设立教改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持续优化项目化课程建设,以此肯定教师的付出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要予以适当倾斜,对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教学单位优先享有省级以上荣誉评审推荐资格,以此激励基层教学单位全面动员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师生参与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性。
4 实践与总结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向。近年来,分别在通信信号、城市管理等专业开展了项目化教学试点改革,促进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在实践环节以电子产品设计全周期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电子线路实验》《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践》为核心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模块组,课程以预定项目目标为驱动,分小组设定教学任务目标,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在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熟悉元器件属性并熟练使用,掌握电路分析、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最终在毕业设计阶段制作完成一个符合企业工程验收标准的电子产品。以城市管理专业为例,通过与地方文体局开展横向合作,以横向项目为主线,分解项目调研目标,形成若干子项目目标,分阶段融入《城市调研实习》《暑期专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中,融通专业课程之间内容,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的项目报告也获得了有关主管部门的采纳。
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链、学科专业链与社会创新链、产业链紧密对接的重要手段。因此,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本着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内化生成的要求,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机制及激励措施来同步推进,才能高质量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处.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21〕1号)[R/OL].( 2021-03-25). 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1/3/26/art_55512_9720252.html.
[2]王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产业、专业、创业”融合培养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6):1-10.
[3]薛玉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校地合作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3-5.
[4]我国职教及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2009—2019年CNKI 785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82-87.
[5]潘新民,张燕.课堂情境中学生深度学习:基本特性与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9):60-64.
[6]丁淑芳.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价值认识、作用机理和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7):46-49.
[7]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 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