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男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其阅读能力。现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一般,学生阅读兴趣未被充分激发,阅读能力有限,难以在阅读活动中深层挖掘阅读材料的文学内涵,需要优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角度 阅读能力 现存问题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6.003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转变传统模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其感受到阅读魅力,进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比较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度,使其能够爱上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勇于突破自我,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目前,小学语文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存在明显不足,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未重视课后巩固复习等,需要针对性完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1.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
新《课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具体教学活动提出高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欣赏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句和片段,同时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评价能力。因此,教师需在阅读活动中重视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感受与理解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评价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材料的表现形式,并能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阅读素材。以上要求说明阅读能力培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积极作用,符合新《课标》要求。
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活动中对阅读材料的欣赏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到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进而提升其写作水平。阅读活动要求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词语运用方法、人物描写技巧,可以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正确运用以上技巧。此外,阅读活动能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而培养其较高的写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鉴赏阅读材料中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这是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多角度鉴赏阅读材料。教师可在合适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文学鉴赏活动,使学生可以阅读更多的文章,接触各种文体,在理解题材类型的基础上感悟阅读材料的情感表达、主题思想与写作风格,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以及审美能力。所以,阅读能力提升不仅是单纯的文章欣赏,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文学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
1.学习兴趣缺失
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兴趣缺失会降低其阅读参与性。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不集中,而自我控制能力一般。因此,在阅读教学期间常表现出好动和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多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比较有限,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且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阶段,阅读教学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未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其难以高效参与到阅读教学中,进而降低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应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一般,在阅读教学期间若教学方法不当,则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阅读教学的方法多为教师组织学生分段朗读阅读材料,而后由教师讲解阅读材料的写作方法与思路,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主解答。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有效传递知识,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即使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板书教学,也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阅读材料。
3.课后巩固效果欠佳
阅读教学的难度较大,部分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阅读教学的所学内容,仅为浅表记忆。小学生在学习阅读知识后需要进行巩固练习,防止其遗忘阅读知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课后巩固重视度不足,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及时化的知识记忆训练,使学生难以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优化教学方法
有效且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实现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最新要求,将阅读知识充分且系统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方法,如趣味式教学和读写结合等,以此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阅读并理解文章,自主思考与分析阅读问题。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比较丰富,且富有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利用趣味教學法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如采取做游戏方式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参与热情,进而使其有效地理解阅读内容。如《龟兔赛跑》教学中,可在课堂上组织跑步比赛,由1名学生担任裁判员,2名学生分别扮演兔子与乌龟,高度还原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表述对于该项比赛的看法,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读写结合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其作文写作。而读写结合又能多角度展现阅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读和写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先讲解该文体的写作要求,而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记录自己的所想所感。教师批阅学生的读后感,在课上分享优美文章,使学生理解到读后感是对阅读内容的主题总结与升华,进而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感知力和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明确指出阅读材料的切入点,使学生可以多维度分析文章,避免限定读后感的写作思路,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上进行批注,如批注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而后开展仿写练习,使学生可以掌握该种写作技巧。也可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续写,结合文章主题续写结局,以此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如《穷人》一课,文章结尾并未明确交代故事结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式写法续写故事,使学生可以深刻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并学会续写文章的写作要点。
2.拓展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材内的文章质量比较高,可以作为最佳的阅读材料,但教材篇幅相对有限,因此部分优秀文章多以节选等形式收录在语文教材中。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能力较强,身心状态正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综合素质现状合理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教师不可局限于语文教材中,应适度拓展阅读材料,以长远眼光看待阅读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拓宽阅读视野,积极推荐课外读物,以此坚实学生的文学素养基础,提升其阅读能力。如《鲁宾逊漂流记》一课为节选文章,学生对于鲁滨逊的生平充满好奇,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全本阅读这一课外读物,使其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扩大其知识视野,养成课外自主阅读、长期阅读的习惯,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其有效内化知识,最终培育其核心素养。又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师可在文章学习后组织学生分组调查环境问题,推荐有关环境保护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表述对于资源共享以及环境保护的看法,以此激励其阅读相关书籍,提高其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意识。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文章背景讲解、段落划分以及文章内容概括等,多为填鸭式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被动地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思考,对于教师引导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期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优势与主观能动性,进而营造良性竞争与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阅读,全面分析阅读材料的含义。主动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使其积极表达看法,从而提升其阅读水平。此外,小学生的求知欲强,教师可以根据其性格特点和教学现状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其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是把控阅读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阅读材料的内涵,升华主题等。如《秋天的雨》一课,教师布置课下操作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秋天的雨视频或者音频,可通过优盘或微信群内发送等形式进行分享,教师于课上发布微课视频,将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与整理,提出阅读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由教师进行集体点评。
4.情景式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未完全发育,需要以兴趣为驱动力进行学习,且在兴趣作用下,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基于此,阅读教学需强化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与年龄差异创设阅读情境,使抽象化的阅读内容更具立体性与生动性,进而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度,使其可以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模式,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如《少年闰土》一课,在初步阅读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而深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感悟文章主题。教师作为角色扮演的监督者,需引导学生高度还原各个角色,重点强调文章对于每个人物的描写手法,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情景式教学同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能够合理创新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为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文章本质,可以提高其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也可以贴近实际生活,筛选学生实际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沉浸其中,获得深层次的阅读感悟。
5.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依赖课本,学生的思维扩展明显受限,阅读范围相对有限,难以长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发展使得阅读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兴趣度也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可以高效整合教学内容,多形式展示阅读内容,深入解读文章要素,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合理运用文本与朗诵等元素,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加入教辅资料,实现教材内容和教辅资料的有效优化,从而多方位讲解阅读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观潮》一课,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影像或视频,具有立体且直观的优势,可以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章的写作手法与顺序,展现文中的涨潮景象,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文中语言的感受力,使其积累书写素材。最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可以结合文章重点使学生剖析语言特点,突出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观。
6.深度阅读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在质疑探究过程中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际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深度、广度、梯度,层层递进,指导学生深度、多维阅读分析,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情感体验。以往阅读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较为单一,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但很少结合教材和学生思维特点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组织深度阅读活动,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层次感知和理解,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优良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实行批注式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发展。
7.采取激励教学评价机制
激励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习情况拟定评价机制。如小学低年级可以采取物质奖励方法,对于高效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进行奖品发放奖励。高年级学生可采取精神奖励,如奖励小红花、最强标本奖状等。如《莫高窟》一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列出探究式阅读任务,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其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强化观察每组学生的合作意识,记录每个学生的优点,并予以肯定和赞许,提升其学习自信心。学习任务完成后选出“最强小组”,累计获得5次最强小组则可颁发奖状。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具有诸多问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主观意愿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结合现存问题完善教学策略,如优化教学方法、拓展阅读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以此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此外,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潜能,实行激励教学评价机制,高度肯定学生的自身优势,进而提高其对于阅读教学的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文贵《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2年第9期。
[2] 张文静《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新课程研究》2022年第2期。
[3] 卢玉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课外语文》2022年第2期。
[4] 林妙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年第3期。
[5] 刘延芳《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2021年第7期。
[6] 孙亭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散文百家》2021年第2期。
[7] 罗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散文百家》2021年第23期。
[8] 林勤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觀察能力培养策略分析》,《中外交流》2021年第6期。
[9] 李芸《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科学咨询》2021年第11期。
[10]徐芳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学周刊》2022年第8期。
[11]左睿《关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读与写》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