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锋
(作者单位:大同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制播分离的模式,产出了高质量、高水平的节目,并且也让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市场化[1]。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制播分离模式的实施依然还存在着制作和播出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既影响了受众群体的观看体验,也不利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依然需要创新制播模式,借助新媒体的优势继续深入探索制播分离模式,并对其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最初实行的是制播一体的模式,即不管是什么样的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均由一个媒体来进行运作,该运作模式的弊端就是精品类节目匮乏、重复播出等[2]。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推行了制播分离的模式,就是广播电视媒体要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的制片人或者制片公司来制作,并且,政府规定其必须播出一定比例的外购节目。该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很快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形成了一股潮流,逐渐被很多个国家效仿和应用。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从2000年开始实施制播分离的政策,也尝试着将广播电视的制作部门从广播电视台分离出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涉及的部门、环节等都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实施制播分离政策后并未让广播电视行业得到明显的改善。截至2009年,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一直都是处于禁止实施制播分离或者提倡制播分离的状态,并且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不断改革和探索适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制播模式[3]。2012年,广播电视行业尝试对广播电视的制作部门,如节目组、频道以及工作室等进行了改革,利用委托制作、联合制作以及股权合作等模式来对制播模式进行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其是由《中国达人秀》的制作团队通过购买荷兰The Voice版权的方式制作出的属于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然后将其进行外包播出销售,最终在浙江卫视平台进行播放。该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模式,以打造精品节目为原则,通过风险共担的模式来进行制作和播出[4]。
这种模式就相当于民营企业和电视台签订了“收视率对赌”合同,由民营单位进行精品节目制作,然后将其以高价的形式卖给电视台,让电视台播放该精品节目,以获取更高的收视率。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反对唯收视率论”,严令禁止电视台跟民营机构签订“收视对赌协议”,制播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5]。2017年,新媒体开始盛行,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及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等,其通过向大众提供优秀图文、爆款短视频或者中长视频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受众群体,也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在此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可以实时浏览新闻和节目信息,这给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创新制播模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节目的传播速度,提高受众群体的忠诚度[6]。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模式从制播统一转为制播分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的盛行,其制播模式依然面临着如下挑战:
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广播电视制播相关政策来对其制作和播出进行管理。首先,对制播分离改革的认识不足,如并未对制播分离的内涵给出明确的解释,很多人都会担心个人利益受损,制作方与播出方主体也不明确。其次,缺少完善的配套制度,如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薪酬绩效分配制度尚不完善以及配套措施有待完善等,这些都彰显着制播管理体制的不足。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制播分离模式也制作出了一些精品节目,但是节目数量有限,对于制播分离模式的实施也不够深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制播分离模式的争议与曲解,很多人都认为制播分离就是将制作和播出完全分离,由广播电视媒体对节目进行策划、制作等,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加工播出。然而,制播分离模式包括很多种,如部分分离、形式分离等。其中部分分离就是将一部分节目采用制播分离的模式,重点在于只对部分节目进行全成本核算;形式分离就是由广播电视台亲自把控节目的创作过程和成本核算,由第三方加工制作机构来进行制作[7]。
笔者通过了解我国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发展历史,结合其目前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建立和完善制播机制,以此来保障制播质量。完善的制播机制是广播电视节目制播的保障,因此国家广电总局需要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制播机制。例如,可以对目前的制播分离机制进行规范,包括明确制播分离改革的总体要求、制播分离改革的范围以及制播分离改革的方式等。其中,制播分离改革的总体要求就是改变传统的自制自播模式,提高节目质量,改变运营机制,降低节目成本。并且,在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属性和舆论导向,要保证节目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此来保证改革成效[8]。另外,制播分离改革的范围要包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全国的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的影视剧、影视动画、体育科技以及娱乐节目等。在实施制播分离改革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分离,以此来增加节目的制作方式,如委托制作、联合制作、社会招标采购等。
首先,广播电视媒体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为制播政策的落实打好基础。不管实施哪种制播政策,都需要从思想上、观念上进行及时改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创新广播电视制播模式。广播电视媒体如果不及时改变思想和观念,就无法看到政策实施的意义,也就不利于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政策来对制播工作进行调整和创新。其次,要加大对内容创作生产、传播的支撑力度。在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内容过程中,应该将优秀的电视节目、公益广告、纪录片及动画片等纳入其选题范围和资金重点扶持范围,并加大对这些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此来保证制播政策的落实[9]。
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制播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指由社会上的制作公司来进行节目制作,而广播电视媒体通过购买的方式,将节目呈现给受众群体。新媒体背景下,这种模式已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还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例如,广播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委托制作模式、合作制作模式等来制作精品节目。其中委托制作模式就是完全委托给制作单位来制作,广播电视媒体只购买节目版权,制作公司可以是社会上的制作公司,也可以是广播电视台的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广播电视台的下属单位等,根据节目内容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制作公司来进行委托[10]。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科技博览》就是由中央电视台委托其下属单位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来制作的节目。合作制作模式就是由广播电视媒体与制作机构共同制作,包括策划、投资等,该模式下广播电视媒体享有节目的版权,也可以对节目进行编排,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人口》,是行业性、对象性比较强的节目,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与国家机关合作的方式来制作、播出的精品类节目。
要想保障制播质量,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还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说,其需要完善人事制度,做好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在招聘过程中,需要从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制播能力(如剪辑能力、策划能力等)、先进的制播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在明确培训目标时,要以市场为准绳,从而培养出可以制播出符合市场需求精品节目的专业人才[11]。而且,还要有激励政策,通过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工作人员去自主学习。新媒体环境下,很多资源都在实时更新,仅凭培训可能依然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保障节目质量、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于国家来说,也应该鼓励优秀的人才去一些民营制作机构就职,给予民营制作机构相应的福利支持,如给予民营制作机构政策支持,让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保障民营制作机构的节目制作质量。
新媒体环境下,为了创新广播电视的制播模式,还需要深化广播电视内部管理的改革。首先,为了保证制播模式的创新性,需要积极推进节目的考核机制和播出机制的改革。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建立面向多主体、多渠道的节目订购采购机制和播出机制等[12]。此外,要加强对劳动、人事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广播电视内部事业产业、宣传经营与业务分开运行、分类管理以及统筹协调等机制,以此来深化广播电视台内部管理的改革,推进广播电视制播模式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进行创新,来保证节目制播质量,以此来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传统的制播模式是制播一体,利用该模式制作的精品节目较少,播出效果也不是很好。制播分离政策的实施,为其创新带来了方向,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制播分离政策未得到深入落实,而且效果一般。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和完善与制播相关的制度,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养,以此来保证制播模式得到创新,也让制播分离政策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