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甦
(安徽大学 历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文化遗产是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1]。大运河蕴含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无愧于文化遗产宝库之一[2],作为代表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其自身所蕴含的社会、自然、人文底蕴,是彰显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展示和教育场所,对于研究地域文化遗产价值,展示地域历史文化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众多,文化内涵丰富,运河类博物馆更是城市文化宣传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是当前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3]。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工作中,围绕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以博物馆群模式进行建设探索,借助多功能的博物馆文化价值的发挥,全面系统地发掘和展示运河文化内涵。笔者以安徽泗县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实践为例,探究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与博物馆建设的融合发展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2014年6月,大运河安徽泗县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大运河通济渠唯一一段“活态”运河故道,对于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安徽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以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立足运河文化的保护展示,进行创新性建设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泗县围绕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积极致力于运河博物馆群建设,大力拓展提升运河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使得运河资源在保护利用的同时,发挥其社会效益。自2015年以来,泗县先后建设了博物馆、图书馆、规划馆、家风馆、少年宫、科技馆、古鞋博物馆、隋唐运河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大运河博物馆群落,这是了解泗县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地域风情的重要文化窗口。
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落集参观游览、互动体验、社会教育于一体,展示内容丰富多样。如泗县博物馆集中展示泗县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是了解泗县历史文化的综合性文化场所。规划馆展示泗县近年来发展成就与未来规划,感受泗县的城市规划发展,展望泗县城市未来。图书馆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馆藏各类书二十余万册,场馆功能齐全,2018年荣获“全国书香城市”荣誉称号。家风馆展示泗县乡贤文化、道德模范事迹,极具教育功能。古鞋博物馆展示独具特色的中国古鞋文化,展示上千双各式古鞋和图片,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专题性古鞋文化展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展示泗县运河风情、人文历史和考古发掘成果,可以体验泗县运河人家风土民情。青少年宫以国家一级文化馆泗县文化馆为依托,常年开展各类青少年教育教学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课外学习活动空间。科技馆展示各类先进科技产品,让市民们领略科技的成果。
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建设,紧紧依据大运河安徽段保护规划和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理念进行建设,在大运河泗县段世界文化遗产区域范围内错落分布,围绕泗县大运河的保护展示利用,充分进行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展示。这些公共文化场馆或坐落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休闲广场,或坐落在大运河泗县遗址沿线,或坐落在学校周边,形成了移步换景皆有文化场所,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相结合的多样化文化体验,使广大观众能够系统、全面、完整地体验了解泗县文化。
目前,安徽泗县运河博物馆群建设已初具规模,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形成了泗县异彩纷呈的文化展示格局。通过宣传推介地域文化,唱响运河城市品牌,使泗县大运河文化内涵得到充分彰显,运河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充分发挥了地方文化资源价值和优势,把泗县的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深入融合到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中,提升运河城市文化软实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了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博物馆群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建设理念,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主题建设的多座博物馆的集合体,集合体内单个博物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保护与展示体系[4]。大运河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5]。通过运河博物馆群建设模式,使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合,是深入挖掘展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促进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利用,多方面展示运河文化内涵,促进大运河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探索路径,对科学全面地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运河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的经济人文交流的交通命脉,沿线蕴含了大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历史文化,组成了众彩纷呈的地域文化。大运河的经贸人文往来,衍生出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地域风情的运河文化,而其所涵盖的文物资源及其所关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不胜其数。对于运河遗产的挖掘、研究和展示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内容,通过单一方面的展示手段难以较为全面地宣传和展示好运河文化价值内涵。而博物馆作为文化研究和展示的综合性窗口,是展示、利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兴场所。通过运河博物馆群的建设,借助博物馆的文化展示和社会教育功能,以综合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多种方式构建博物馆群落,把大运河区域内重要的考古遗存、出土文物、建筑构件、水工设施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示。博物馆群通过各种文化的集中展示,以运河遗产为中心,较为丰富地展示了泗州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漕运文化等运河特色历史文化,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博物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建设原则,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导向,其社会公共服务性是博物馆的主要价值和功能。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博物馆运行理念从“藏品中心”逐渐转向“公众中心”,经营的核心是为观众、社区和社会提供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6]。博物馆的建设开放,可以满足社会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运河博物馆群是立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致力于构建以博物馆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以博物馆与历史遗产和谐共融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使运河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与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等得以有机融合,在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观光旅游中,提升该区域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素养。如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经常开展曲艺演出、知识讲座、电影放映、科普教育等系列活动。同时立足各场馆自身优势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通过博物馆群域内各种运河文化资源的展示和宣传,让广大居民在运河文化体验与参观中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认知,丰富文化内涵,达到大运河博物馆群价值的传播和利用,让广大人民在日常生活游乐中,感知文化、了解文化、品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内涵,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文化场所,是文化资源的集中利用和展示,在参观学习中,素质得以提升,情操得以陶冶,随之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丰富的文化资产。围绕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景点,研发文化创意产品,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其自身所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产业价值。如泗县博物馆依托周边文旅资源打造成为3A级旅游景区,积极进行泗州碑帖、运河瓷塑等文创产品研发。图书馆以馆藏资源为依托,打造成为全国书香城市,其全民阅读品牌建设,已成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建设亮点。古鞋博物馆立足泗县药物布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建设规模化的布鞋制作企业,成为泗县手工业领域的一大支柱产业。运河博物馆立足运河资源的发掘利用,开发运河农耕、历史风情、考古挖掘等系列运河文化体验游活动,成为泗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促进了泗县休闲旅游、民宿餐饮、水上娱乐、非遗展演等系列项目快速发展,成为泗县城市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大运河博物馆群落建设是长期性的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是对于构建以运河遗产为核心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种创新性探索。安徽泗县围绕大运河博物馆群落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运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示范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文物资源的丰富与否是衡量博物馆功能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于博物馆群的构建,离不开大量文物资源的支撑和展示,脱离了物品的展示功能,博物馆的吸引力和社会价值的发挥将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大运河博物馆群落的建设,需要各类实物资源的充实,如与运河相关的各类器物,是展示运河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对于泗县而言,县域范围内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文物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没有形成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目前,泗县博物馆馆藏各类器物仅一千余件(套),且以陶瓷器为主,馆藏物品数量较少,品类单一,珍贵文物稀缺,与博物馆群落的文物资源展示需求差距甚远,直接影响到了博物馆群落展示功能和价值的发挥。
县域范围内的文化资源现状是先天局限性因素,很难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而在相对匮乏的文化资源现状下,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而受到地域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制约,泗县对相关资源的挖掘和研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如现有大量的运河瓷器的种类、来源和与运河南北经贸往来所起到的影响,泗州戏的发源、演变和形成,剧目的整理,戏曲的传承等方面,瑶剧、药物布鞋制作技艺、地方特色饮食所产生的背景、发展和利用等,诸如此类的大量有形的、无形的文化资源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和展示。如仅通过单一的片面展示,文化资源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而会失去生命力,也很难得到广大社会观众的认可。
博物馆主要是社会公益性文化场所,其建设和管理运行主要以政府性投入为主,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方面的支出,而博物馆群建设主要以运河文化建设为依托,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建设内容的可持续性。文旅融合的文化产业性发展,对于博物馆群的长期性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影响。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规划建设多局限于片面性的场馆建设,而没有注重与旅游和相关文化产业的融合,场馆建设功能单一、展示片面、定位相对较低,在县级财政压力较为严峻的现实情况下,很难做好持续性的价值发挥利用。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其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价值所在,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开放和运行需要稳定的专业化团队进行常态化的日常管理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大运河博物馆群建设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维护与运行。目前,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建设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如现有场馆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文化和旅游局、科学技术协会、城市投资集团等多家单位分别进行管理,部分场馆受人力、财力制约,展馆展示和利用还有待提升,在博物馆开放和运行方面也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博物馆的管理运行是一个专业性、常态性、服务性的文化工作,需要有稳定的管理机构,也需具有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故此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在后期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运河遗产作为展示地域文化的空间区域,具有鲜明的文化区域色彩。而运河博物馆群则是大运河文化区域范围内的集中展示,其建设规划的条件应当是在同一运河文化区域内,且研究和陈列方向都与大运河文化类型相关。因此,对于大运河博物馆群的建设和规划,应始终立足于运河区域范围的资源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做好运河文化区域文物文化资源的调查统计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好各类资源的调查统计,逐一进行系统归纳。其次,在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与运河遗产的关联性,对于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的展示的适用性,确定好各类资源的侧重点和场馆建设的资源匹配度。
文化内涵的挖掘是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博物馆展示、研究、教育功能发挥的基础依据。目前,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的建设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前期各类场馆的建设仅是具备简单的基础性功能,对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还有诸多提升之处。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集中反映当地的人文精神和风貌,应将本县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博物馆的展览相融合,传承好县域历史文化[7]。但是,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文化展示尚未深入发掘,如县博物馆展陈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综合的历史展陈体系还有待完善,古鞋博物馆缺乏深入的内容阐释,运河博物馆缺乏实物展示等。对于博物馆群的展陈建设,一是可以以课题形式,组织专业人员对泗县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逐步开展专业研究;二是要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地域运河博物馆群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各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不断充实展览内容;三是要拓展文物文化资源交流渠道,对运河沿线相关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融合,充实文化展示的辐射面,可以与运河沿线各文愽单位广泛开展资源的交流借鉴,借助运河城市联盟组织,加强运河沿线文化建设与文物文化资源的交流共享。
文旅融合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新时期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大运河博物馆群建设,要以运河为主线和引领,与娱乐、体育、航运、文化、农业等进行多产业融合,将都市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与文化创意产业、工农业、节事会展业等进行有机融合,创新运河文化业态[8]。依托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的文化融合产业建设,一方面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运河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运河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识别运河文化身份的重要依据[9]。泗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发源地,戏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戏曲文化是泗县的一大靓丽名片,利用泗州大剧院等文化场所,积极编排具有地域风情和时代特色的戏曲剧目,开展以泗县泗州戏、瑶剧、琴书、皮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演出,通过对传统工艺和技艺的活态展示,集器物展示、现场表演、参与体验、现场教学为一体[10],形成功能完善的文化观赏教育场所。另一方面注重以“人”和“制作”“展演”“活动”为核心的“活态展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视觉化、可展示、可参与的博物馆体验[11]。如借助泗县古鞋博物馆,通过场馆提升改造,开展古鞋制作技艺的展示与体验,进一步讲好泗县古鞋文化,展示泗县药物布鞋的独特制作技艺,体验我国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形成展、学、教、销为一体的非遗工艺产业区。此外,依托泗县运河博物馆群丰富的公共文化场所和资源,研发相关的文创产品,打造具有地域运河风情的精品旅游路线,逐步形成具备品特色美食、观特色场馆、学特色技艺、看特色曲艺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体验产业聚集区。此外,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参与博物馆体系建设,使民间小型运河主题博物馆成为大型博物馆的主要补充[11],使得社会力量的投入建设运河博物馆群文化产业体系。最后,探索运河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注重以运河自然文化遗产为核心,构建自然、原则、生态的运河人文景观,统筹进行规划打造,提升运河自然生态环境,使有形的运河文化遗产与无形的运河文化内涵得到有机的融合与利用。通过运河生态博物馆体系的建构,将运河沿线村镇、社区等文化资源、生态环境、景观和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博物馆的范畴[12],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原生态的运河自然历史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利用。
博物馆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场所,对其管理运行也有着较为系统的行业准则。大运河博物馆群是多功能的公共文化聚集区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障其日常开放运行,而县域层面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综合性因素的制约,很难较好地做好各类专业场馆的日常管理。对于大运河博物馆群的管理运行,一是探索建立以统一委托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管理服务外包式开放,由政府投资,委托有经验、有业务水平、有管理能力的专业化文化团体或公司进行打包运行,政府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和目标要求,根据管理实际效果,支付相应的管理运营费用。二是探索政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政府提供各类场馆文化资源,企业围绕相关场馆资源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文化产业和关联性经营,二者根据各自需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合作内容,借助企业的资本优势,发挥博物馆群的文化价值功能。三是由政府部门组建统一的博物馆群管理运行机构,探索建立运河博物馆群理事会运行机制,由政府部门从各场馆和地方文化、历史、旅游等部门组建由专业的管理和业务人员参与的理事机构,进行常态化运行管理,制定完善的运河博物馆群管理规章和制度,同时对博物馆群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博物馆群理事会的建立,既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又能发挥博物馆的群体优势,保障博物馆群各场所的充分合作交流与参与,促进博物馆的长期性的运行开放。四是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如积极借助博物馆联盟的平台作,与省、市、县博物馆,周边的兄弟单位开展业务交流,开展三级博物馆联合交流运行的模式,丰富馆际之间的研究、展览、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博物馆群的知名度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互利合作的馆际交流格局。
整体而言,博物馆群落刚刚开始起步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博物馆群落的发展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13]。大运河博物馆群建设是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的重要探索,既可以充分发掘展示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能够借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让广大社会群众得到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和提升。对于运河博物馆群建设,目前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但还有着较大的完善和提升空间。安徽泗县大运河博物馆群的建设规划,在资源利用、建设规划、管理运行、文化产业等方面还有着诸多提升和完善之处,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作为县域运河文化遗产综合性利用的重要建设探索,其在城市品牌形象创建,公共文化建设和地域旅游等方面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也为运河沿线城市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