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考论

2023-04-22 17:11梁家贵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中央

李 论,梁家贵

(1.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阜阳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组织,组织领导各地工农运动、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决定以省委代替区委成为中央之下的一级党组织[1],中共省制应运而生,并在以后中共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完善发展,为取得全国政权后的地方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目前学界关于中共省制建立与发展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1)这方面研究主要有:翁有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省制的创设与运用》(《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5期);张欢:《从区委到省委:中共地方一级组织体系演变考论(1921-1927)》(《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翁有为:《中共建党以来对县委组织及其领导人之管理》(《史学月刊》2010年第12期);翁有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地委组织考论》(《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梁华玮,张卫东:《苏维埃革命时期安徽党支部的改造与重建(1927-1931)》(《巢湖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顾永俊:《命运多舛的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党史纵览》2013年第5期)等。但是以某一地方省委为具体研究对象的成果则并不多见。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地方党史文献,对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沿革过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以及其存续期间开展的主要革命活动等进行考察,并对其进行评价。

一、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的成立与沿革

(一)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的成立

中共成立后,便开始积极尝试如何合理地架构地方行政层级。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自中央机关以至小团体的基本组织要有严密的系统才免得乌合的状态;要有集权精神和铁似的纪律,才免得安那其的状态。”[2]二大后,中共初步建立起以区委为地方最高行政层级的组织体系[3]。四大后,党员队伍发展较快,至五大召开前人数已经有5.7万。为了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开展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共省制开始正式走向政治舞台[1]。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提出:“中央应该强毅地实行集体的领导,从中央省委以及支部。”[4]这说明,在五大上,已经确定将省委作为党中央下一级的组织。

五大期间,陈延年指示柯庆施、周范文等安徽同志向中央提出成立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的成员名单[5]497。根据当时安徽的实际情况,柯庆施、周范文向中央提出由柯庆施、王坦甫、王心臬等担任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下文简称“安徽省临委”或“省临委”)委员。经研究,党中央批准这份名单,并任命柯庆施担任安徽省临委书记[5]497。1927年5月下旬,安徽省临委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就如何恢复安徽省各级党组织、如何在安徽各地开展工农运动以及省临委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尽快回到安徽主持开展各项工作展开了讨论,确定了省临委目前的工作是了解清楚安徽的党员人数、联系在武汉的安徽同志[5]497。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展开了大逮捕、大屠杀。迫于形势,位于武汉的安徽省临委只能转入地下。同年8月,安徽省临委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安排部分临委委员从武汉返回安徽芜湖,领导开展安徽地方工作。到达芜湖后,安徽省临委立刻开始着手建立完善自身机构,设立了执委会、常委会、秘书处等机构,并将机构人员名单报告给中央。除此之外,安徽省临委在报告中还汇报了当时安徽各地组织的情况:“A、临县委——宿县、寿州、六安。B、正式县委——芜湖。C、特支八——泗、邱、庐、安、陵、旌、凤阳、无为。C、通讯处——凤台、和县、宣城、郎溪。”[6]

安徽省临委的正式成立,统一加强了党对于安徽各地的领导,为日后党领导安徽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安徽省临委的沿革

作为具有临时性质的中共省级组织,安徽省临委在存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先后经历了成立、解散、重建、再次解散的过程。因此,对安徽省临委组织沿革进行梳理,不仅可以厘清其组织发展变化过程,还能通过分析其发展变化原因,呈现当时安徽省临委所面临的困境。

1.安徽省临委的第一次解散(1927年12月)。1927年10月,为了了解安徽省临委工作的情况,中共中央派尹宽以中央巡视员身份来到安徽。尹宽到后不久,就向中央报告了安徽党内存在的弱点和工农运动开展的不足。他认为:“安徽的党尚处在原始状态,一切工作尚待开始,党的根本弱点,就在尚未打入于工农群众,停滞于浪漫的不满现状的知识分子的环境中。”[7]农民运动方面:“安徽也不是一个工业区,发展农民运动也是党目前主要的工作,可惜已经放过了秋爆的时期。”皖北的农民运动形势较为成熟,但是缺少党组织的领导;皖南各地土匪猖獗,政府难以应对,是开展农民运动大有作为的地方。工人运动方面,安徽工人运动开展较为落后,目前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较为缺乏[7]。

12月6日,中央收到尹宽的巡视报告后,对安徽的工作形势展开了讨论,最终决定暂时解散安徽省临委,省临委书记柯庆施回到上海工作[8]。12月8日中央正式将对安徽问题的决定和指导以指示信的形式通知安徽省临委。中央认为安徽省临委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在八七会议召开后,安徽省临委没有按照八七会议精神开展工作,仍然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存在妥协。为了切实改善安徽的工作现状,中央决定暂时解散安徽省临委,任命尹宽为中央巡视员,暂时主持安徽的工作,并安排在省委解散期间,安徽各地党的工作暂时由芜湖县委代办[9]29。

2.安徽省临委的重建(1928年2月)。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省临委解散后,尹宽以中央巡视员的名义主持安徽的工作。由于当时芜湖县委暂时代办安徽各地党的工作,承担着联系中央与安徽各地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尹宽决定改组芜湖县委,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9]31。

芜湖县委在改组后,党员人数从85人发展到119人,其中,工农人数从20人增加到68人。尹宽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总的观察,改组后党的成分确已有很大的变更,但还只是数量上的,质量上的尚待努力。”[10]83

1928年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中共芜湖县委交通处,逮捕当地党员和革命群众40余人[9]32。中共芜湖县委损失惨重,工作进入瘫痪状态,无法担负起联系中央与安徽各地方党组织的任务。

为了继续开展安徽的工作,1928年2月5日,尹宽在给中央的巡视报告中建议:“要预备一个全省总的指导机关。”[10]100但是他同时认为,安徽工作基础较差,请求中央派人组织临委,并多派熟悉工农运动的干部到安徽开展工作。同年3月,中共中央根据安徽的实际情况,批准了尹宽的建议,决定任命尹宽为安徽省临委书记,并由他组织重建安徽省临委。

3.安徽省临委的再次解散(1929年5月)。以尹宽为书记的省临委成立后,各项工作逐步恢复正常。但是由于尹宽工作指导上存在严重的错误,省临委内部矛盾激化,导致整个安徽的工作“已经是塌台现象”[11]。

1928年8月15日,省临委以党发展困难为主题向中央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省临委认为由于书记尹宽身体不适、安徽缺少开展工作的技术人才,再加上安徽之前党组织的基础较差,党缺乏斗争经验等原因,导致安徽工作开展得异常困难。除此之外,省临委以“能力太薄弱、观念太不清,固执的机会主义的见解,公开代表过去的省委,对尹宽同志进行个人报复”等理由,要求罢免王步文的省委委员职务。而撤换朱世珩的理由显得更加主观随意,仅仅是因为其在一月份以芜湖县委名义,向中央报告省临委书记尹宽工作的不当之处[9]175。

朱世珩在1927年8月16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详细报告了省临委内部矛盾问题。由于省委内部矛盾,再加上身体不适,尹宽在1928年8月底向中央提出申请,要求中央将他调离安徽,安排其在中央从事文字工作。这时的省临委各项工作基本上已经停滞,陷入瘫痪状态[9]194。

中央在了解到安徽省临委存在的严重问题后,非常重视。192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指派中央委员任弼时巡视安徽,旨在解决安徽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恢复安徽省临委的工作。22日,任弼时主持召开了安徽省临委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大的相关决议,听取了省委各委员的工作报告。经过几天的考察与讨论,任弼时认为芜湖党内存在严重的“反省委风潮”,造成这一风潮的原因包括:省委内部不团结、省委自身存在许多弱点、省委怕平时工作存在不妥之处等。结合这些原因,他决定免去王步文省委委员职务、开除朱世珩党籍,并撤销芜湖市委,同时对省临委过去的工作缺点进行严肃批评。28日,任弼时将这一决定报告中央,并在10月5日得到中央复函支持[9]80。从中央对这次安徽党内矛盾的处理可以看出,中央选择了维护省临委和书记尹宽的权威,对党内反对尹宽和批评省委工作的同志进行了严厉处分。

在这次矛盾平息后,安徽省临委工作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党内对于尹宽和省委的反对并没有结束,不少同志和地方党组织继续对安徽省临委的错误和问题提出批评。鉴于安徽省临委工作的失误,1929年5月,中央决定召集省临委委员及各主要区域负责人召开安徽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正式决定暂时取消安徽省临委,由中央直接领导各重要区域的工作,健全地方党部,将全省划分为若干中心区域,派巡视员巡视各区工作[9]81。

二、安徽省临委开展的主要活动

(一)发展党组织,改善党员结构

梳理相关资料即不难发现,安徽省临委非常重视党组织的建设,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力图将安徽的党组织建设成人数众多、成分好、组织联系密切的战斗堡垒。

八七会议后,省临委强调要肃清右倾主义者和工作不力者,多提拔工农同志中的勇敢者加入党组织。同时,为更好地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开展工作,“各党部应极严格的互相建立极密切的极秘密关系”[10]11,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除了这些改善党员成分,加强党组织纪律性的工作计划外,省临委还提出了发展党组织的工作计划。省临委在纲要中对安徽的党员人数和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过去安徽党员的成分,小资产阶级分子几占十分之八,农工同志太少,此种现状,足使党的基础不稳固,故我们应努力向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雇农、佃农及自耕农方面去发展同志。”[10]11

同年十月,安徽省临委在第八号通告中继续强调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的计划。在通告中,省临委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当时党员人数和结构:“党员人数——251,工人同志——27,农人同志——11,知识分子——214。”[10]37面对比例如此失衡的党员成分比例,省临委质疑:“百分之八十五都是知识分子,而工人同志才占百分之十一,占安徽全体人口最多的农民居然只有百分之四,这是多么奇怪的现象!这还能叫无产阶级政党吗?”[10]37结合长江局的批评,省临委在公告中级坦白:“过去安徽的党确实是小团体,是无知识的知识阶级小团体。”[10]37为了改变状况,省临委决定坚决完成长江局制定的三个月发展1000名党员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及各地需完成的具体指标。

在安徽省临委的领导下,安徽的党员数量发展较快,党员的成分也得到了改善。1929年3月30日,在以尹宽为书记的第二届省临委解散前,相较于1927年省临委刚刚成立,党员数量已经由251人发展到1300余人,党员成分也由当初的知识分子占大多数改造成百分之七十都是农民同志[9]75。

(二)积极与上级党组织联系

1.密切与党中央的联系。安徽省临委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建立的,在其存续期间,一直与中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当时的安徽属于国民党统治区域,党的工作不好开展,但安徽省临委还是积极地按照中央的意见与指示开展工作,并及时向中央汇报工作计划。

1927年8月,安徽省临委按照党中央要求从武汉迁往安徽。部分省委委员到达芜湖后,随即以省临委的名义向中央报告了省临委的组织架构情况并向中央申请活动经费。八七会议后,安徽省临委遵照八七会议精神,于9月6日制定了《关于安徽三个月工作计划纲要》,就党的组织工作、日常宣传与训练工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做出了详细计划。中共中央在收到省临委的报告和工作计划纲要后,于9月19日回复省临委。

在《中央致安徽省临委函》中,中央分析了安徽当时的政治形势,认为虽然安徽处在几个反动势力相互冲突的局面下,但是这些反动军阀有一共同点,就是剥削民众、压迫工农、屠杀共产党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指示安徽省临委:“我们的策略便是与一切反动势力争斗,在此点上去宣传组织工农城市穷苦民众,领导他们从长期的斗争一直发展到暴动,夺取政权,建设民选的革命政权——这是我们现在争斗的总原则,各种工作计划,都要根据此原则决定。”[9]13对于省临委的工作计划,中央表示基本同意,但是在工农运动和武装暴动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在中央的指导下,安徽省临委在同年十月就党务和工运、农运等工作向中央作报告,详细介绍了安徽各地党组织情况和党员人数及成分。工运方面,省临委决定“从安庆、荻港、大通、芜湖四地着手……引导他们与一切反工人利益的一切伪国民党斗争,而造成为真正为革命工人的组织,同时我们加紧我们党的组织在此种机关扩大并深入。”农运方面,省临委向中央解释之前派出各地做工作的同志都尚未取得联系,为了解各地农民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省临委又派出一批同志前往地方检查工作[10]44。

1927年11月23日,省临委就今后工作计划和农民问题再次向党中央申请,提出了“赶快发动农运、发展工人店员组织、加紧对群众的普遍政治宣传、马上集中力量发展某几个地方的农民运动、发展健全党的组织、注意帮助CY(即共青团)发展组织”六个方面的工作计划[10]55。

2.建立与中共长江局的联系。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将机关由武汉迁往上海。为了加强与湘、赣、鄂、皖四省的联系,中央临时政治局在迁移前,决定在武汉成立一个派出机构,统一管辖长江流域各省的工作[13]。

1927年10月1日,中央临时政治局通过了《中央对长江局的任务决议案》。在决议案中,中央明确指出了长江局的三个主要任务,即“坚决的发展土地革命”“发展所属范围内的职工运动”“改造所属的各级党部”。10月5日,中共长江局书记罗亦农给河南、江西、安徽省委致信:“中央南迁,沿江一带各省新组长江局代行中央执权。关各省今后工作计划急需详为商榷,因此命令该省书记接得此信后即日动身来汉。”[14]8时任安徽省临委书记的柯庆施按照指示来到武汉参加长江局召开的会议。

10月15日,由罗亦农组织召开了中共长江局第四次会议,此次会议主要讨论的便是江西、安徽两省的工作问题。柯庆施在此次会议上向长江局介绍了当时安徽的政治状况、工人运动情况和农民运动情况。罗亦农向安徽省临委提出了整顿组织、注意党员成分、工作开展区域等方面的建议[14]15。10月16日,中共长江局第六次会议继续讨论江西、安徽两省的工作计划,最终通过了安徽省临委本次的工作计划,决定给安徽省临委发一百元经费,补贴区域农民暴动和政治宣传工作,并派一军事特派员去安徽指导工作[14]25。10月23日,中共长江局书记罗亦农再次就当时的形势给安徽省临委致信,他建议安徽省临委利用敌人政权动摇的时机,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14]45。中共安徽省临委在接到长江局的指示后,结合临委书记柯庆施从武汉开会带回的相关决议,对省临委的工作进行了反思与整改,决定接受中共长江局的批评与指导。

(三)强化对地方党组织的指导

安徽省临委成立之前,安徽地方的党组织就已经成立和发展,如芜湖、阜阳、寿县等地。成立之初,省临委迫于当时安徽省内的白色恐怖,并未及时与下属的各地方党组织建立有效联系。在回到芜湖后,省临委曾先后派几批干部前往安徽各地开展工作,主要目的是领导发动安徽各地方的农民运动。

在省临委不断派出干部到地方工作的同时,1927年10月中央也派出巡视员尹宽到安徽各地巡视党的工作。在中央和省临委的共同努力下,省临委对安徽各地方党组织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地方党组织也通过省临委的宣传和指导明确了中央在地方发动武装暴动、土地革命的精神。安徽各地方党组织与安徽省临委的联系才开始逐步建立。

1928年后,省临委与安徽各地方党组织联系较为密切。由于安徽各地的情况不同,各地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省临委致信地方县委、特委指导工作时会结合当地党组织情况,并对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例如,1928年4月16日、4月25日省临委连续致信给皖北特委,批评皖北特委未能广泛地发动群众而只专注于军队工作,认为皖北特委之前来信所提到的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尚不成熟。在得知皖北特委已经发动起义后,省临委又在第二信封中提出彻底兵变、吸收勇敢工农分子进入军队、注重党的领导等十一条具体意见[15]。1928年5月1日,省临委就加强群众运动、纠正右倾错误等问题致信寿县县委,省临委认为寿县县委提出夺取教育机关教育权是组织发展稳固基础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批评“寿县党的组织系统仍然涣散,组织成分并未有改变,在工作上,如工运、农运、政治宣传等,党的真正工作亦未有作什么,并且连打入工农群众的实际计划也还无有!”并指导寿县县委:“党的新策略是随时随地从群众切身利益上引起大的小的斗争,发动阶级的群众来参加,一直到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0]127从以上省临委给地方党组织的信件中可以看出,省临委是在收到各地工作报告后,根据各地汇报的情况,结合中央的指示精神,对地方的工作进行指导,达到强化指导、推进工作的效果。

三、历史评价

安徽省临委作为较早成立的省级党组织,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且具有临时性;但它的成立,统一了党在安徽的领导,在指导地方发动工农运动、开展武装斗争、推进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为党在安徽开展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肯定安徽省临委的历史功绩的同时,应该看到其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安徽省临委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缺乏对省内各地情况的调查了解,未能将中央的指导精神与当时安徽实际情况相结合。面对中央的批评意见时,省临委只是机械地将中央的意见传达给各地方党组织,并按照中央要求修改既定的工作计划。二是对地方党组织的工作落实情况监督不力。安徽省临委在指导下级党组织工作时,多是直接将具体的工作计划传达给各地方党组织,却没有进一步对地方党组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没有对工作开展的后续情况予以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16]安徽省临委的创建,是中共在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完善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次宝贵尝试;虽然安徽省临委因为内外部的种种原因最终解散,但是其在存续期间推行的政策和开展的活动为中共日后在地方政权建设上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中央
成长相册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