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探赜

2023-04-22 12:18邓显超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邓显超,杨 颖

(江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P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也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世界贡献,其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世界意义。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2]面对世界存在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思想软实力,对树立政党自信和推进文化自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根基,在正确判断和处理世情国情党情的过程中显现出强烈的问题导向性、现实针对性与理论指导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回答人民之问与中国之问的理论结晶

“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1](P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深刻认知,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重要论断,对什么是更美好的生活以及如何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做了系统回答。它深切感知人民向往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坚守人民立场,立足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国情,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强调要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1](P22-24)。在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指引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1](P14),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目标以及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都予以了明确的阐释,深入回答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深入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问,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回答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的思想智慧

当今世界动荡频仍,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与和平赤字不断加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层出叠见,“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1](P60)。面对“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3]的“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积极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安全和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要课题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在全球治理上,习近平强调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提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的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4](P461),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蛮霸行径。在国际合作中,习近平强调要秉持正确利益观,推崇“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义并举、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反对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等西方资本主义的传统利益观。在文化交流中,习近平积极倡导文明多样性,提出“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4](P460),以“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等古老中华文明理念化解“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中的傲慢与偏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敏锐的世界眼光和独到的全球视角,为解答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创新性运用了中国智慧,超越了狭隘的地域性学说,创立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也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表征。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融通,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将其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智慧。从大同思想到中国梦、从民本思想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天人合一到新发展理念、从和合共生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文化取精用宏、固本开新,将其生动地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当中,充分展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光明前景,也体现出新思想深厚的理论渊源与广博的文化气象。与此同时,它也凝结了华夏儿女独特的精神气韵,体现出中国精神的鲜明的特质与崇高的内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广泛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成果,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予以理论阐释和思想升华,将中国精神内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意蕴当中,使其在时代的洪流当中拥有了更加饱满持久的精神力量,谱写了中华文明新的篇章。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深厚的人类情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中国为世界消贫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全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信心和范本,为人类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选择,诸多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国际社会渴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探寻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密码。然而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政党形象却常年处在被西方媒体 “妖魔化”的境况当中。中国的发展理念与对外政策总是被“污名化”,例如“中国梦”被曲解为“帝国梦”“雪耻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片面解读为 “新资本主义”,“一带一路”倡议被歪曲为“马歇尔计划”的新版本。西方媒体常将中国置于冲突框架、冷战框架当中,在其恶意渲染下,“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等论调甚嚣尘上,国际民众对中国形象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感知不断受到误导。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新时代,中国亟需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树立起负责任大党大国的形象。将国际形象自塑的主动权和解码中国奇迹与中国之治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的需要。

(二)助力他国借鉴学习和推进人类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当下,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现代化道路,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由于现代化发轫于西方,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很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现代化即西方化的错误认知。西式现代化固然有可借鉴之处,但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5]。许多发展中国家完全以西式现代化为模板塑造自己,却常常在资本游戏当中沦为西方的附庸。与此同时,中国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文明观、生态观等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外交实践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以不容忽视的卓越姿态为世界所瞩目,为突破西式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能够为世界上其他渴望发展又期望保持独立的国家提供经验借鉴,贡献中国智慧,开辟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

(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迫切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西方国家所打造的全球治理体系难以跟进时代发展变化,各种弊端积重难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理论本质上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全球利益,守护其既得利益的同时在全球攫取新的利益,难以摆脱“趋利避害”的窠臼,创新乏力,且不断走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和应对世界各国所面临的诸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资源匮乏、粮食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全球问题。[6]世界人民对持久和平的愿望与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频发之间的矛盾、新兴经济体对公正共富的诉求与霸权独赢之间的矛盾,都在不断呼唤着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与更加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产生。在此形势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洞悉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时代走向、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案,力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促发展,以和平谋繁荣,树立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导向,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迷思与乱象丛生的境况中闪烁着熠熠生辉的理论光芒。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有助于打造协同发展、多方受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能够助力世界各国一同更加积极正面地应对全球性挑战,优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任务,需要从构建立体对外传播体系、构筑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对接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等多方面着力推进。

(一)打造立体对外传播体系,扩大中国理论影响力

首先,要构建多元主体传播体系。由于国际交往呈现出愈发多样化的形式,为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全面性、时效性与可持续性,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媒体、智库、领袖、民众、个人等多元传播主体的协同作用,形成对外传播合力。例如,李子柒作为现象级海外“出圈”案例,在海外平台传播中华文化大受好评,形成一股国际传播中颇具影响力的民间力量。因此,只有通过不同主体层次之间的优化合作与良性互动,取长补短,方能进一步提升新思想国际传播效能。

其次,要精准对接传播对象。传播并非自说自话,而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受双方拥有共同的意义空间是传播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7]。国际受众的复杂性要求必须以分区域、分受众、分话语类型的精准化手段来打通中国理论与海外受众的共同意义空间。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发展所需,找准传播内容的侧重点,深入了解不同受众的文化特征、社会心理和语言习惯,构建接地气、聚人气、分众化的对外话语表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发行获得成功便是最好例证,多语种的翻译工作在此过程中功不可没。通过与国外主流出版社的对接,根据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重新编辑和润色,有效提高了图书的针对性和推广度,迈出了新思想走向世界的关键步伐。

最后,要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国际传播的渠道和平台越广泛,海外受众可获取的内容就越便捷、越全面,对新思想的误读和认知偏差也会相应减少。因此,要构建起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相协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的多元立体传播格局。积极利用国事访问、国际会议论坛等多种外交场合阐明中国治国理政的核心观点,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展现新思想的智慧与魅力。主动在经贸合作、文化交往、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加强海外民众对新思想的理解,同时要高度重视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全方位搭建起多样化的对话桥梁,畅通新思想对外传播渠道。

(二)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理念感召力

首先,要立足中国立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的基础上,以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传达中国经验,筑牢话语的思想根基,增强对外话语自觉和话语自信。诸如“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在海外引发热议的话语,其生成都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海外学者和民众在对其进行认知的过程当中势必会进一步了解到中国话语当中所蕴藏的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从而增进对中国思想的理解。

其次,要凝练中国话语。“思想就是使用语言”[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蕴,必须凝练出表述科学、重点突出的核心话语助其进行国际传播。在此过程中需以中国理论的权威表达为依据,充分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科学研判海外对华舆论战的内在机理,深入分析现存的话语框架,对新思想的话语内容进行凝练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舞台上以“鞋子理论”向海外民众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既生动地讲清楚了“走自己的路”的合理性,又展现出了中国古老哲学智慧在当今社会治理中的适用性,让“中国道路”为更多人所认可,以中国话语不断开辟着新思想对外传播的新局面。

最后,要注重国际表达。注重国际表达一方面要将中国话语在保持自身思想特性的同时融入世界语境,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0](P210)。另一方面要加强海外调研,优化内容供给,“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10](P210)。斯诺在《西游漫记》中便是将当时外部世界迫切想了解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人在被封锁状态下想要传达的内容充分结合,并在写作手法上融入堂吉诃德、林肯等西方社会易于理解的元素,这是该书在国际社会获得强烈反响的关键因素,对当下中国理论的国际传播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对接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促进中国方案认同力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必须在传播内容上注重对接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展示出新思想的世界视野和天下胸怀,凝聚国际共识,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的认同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理论国际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与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价值共识的关键所在。无论国家处于何种政治制度之下,人民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置身于人类发展与世界治理中也是极具智慧性的中国方案,有利于发挥世界各国人民的主体能动性来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1]。这符合世界人民根本的利益与共同的追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中国所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足以说明各国在该方面的共识[12]。

在众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大多会面临着如何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自主与开放的关系、依附与独立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发展难题,而中国式现代化却能科学把握和平衡这些重要关系,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动荡的国际背景下实现稳步发展,这对处在迷茫期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们落后中国二十年,我们要效仿他们,赶上他们”,这是英国《卫报》引述自一位埃塞俄比亚官员的话语,文章中还表明除了埃塞俄比亚之外,哈萨克斯坦、玻利维亚和卢旺达等国家都希望通过学习中国经验以实现本国的经济腾飞[13]。可见,习近平关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论述在国际上有比较大的知晓度和吸引力。

当下,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唇齿相依,面对复杂的国际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和而不同”“协和万邦”,是在承认各国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强调人类的整体性,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纵观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无一不印证着人类是“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 印证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诉求和美好愿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人类共同价值,世界传播力影响力越来越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人类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该倡议也被多次写入联合国不同层面的决议和文件中。

(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彰显中国思想感染力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故事、奋斗故事、发展故事,通过故事化演绎,全方位地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将新思想具体内容的对外阐释融入对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发展叙事之中,是彰显中国思想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以讲事实说服人。在我们党早期办报宣传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根据事实说话,不要专谈空洞的大道理”[14],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5]。客观翔实的数据与事实是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勇自立、求解放、谋发展、图复兴的有力佐证。中国凭借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全球 20% 的人口的不争事实即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之治的重要切入点之一[16]。从一穷二白到奠基创业、从改革开放到自立自强、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日益腾飞、中华民族复兴之势不可逆转的事实即是支撑中国话语、中国理论走向世界的“数据库”和“素材库”。

以讲形象感染人。理性认识总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塑造与个体形象描绘,设定契合的叙事主题,辅以恰当的叙事结构和技巧,善用语言修辞等手法营造情感意境,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共通的情感穿透力和思想感染力。要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不忘初心、英勇无畏、担当使命等精神品质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结合起来,海外民众才能够更加深切地感知和理解新思想的精神内核与理想追求。英国留学生康可表示,他曾在中国了解到焦裕禄的故事并深受感染,因此在诵读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时,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为民情怀[17]。由此可见,有血有肉、生动具体的党员干部事迹是读懂中国发展、映射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故事内容。

以讲道理影响人。要想提升新思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不光要有事实为依据,也要有道理为支撑。要将“陈情”和“说理”有效结合,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而非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通过逻辑严整的理论表述来阐释中国共产党故事中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当中达到“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双重目的,使中国思想在世界范围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便常在外事活动中,通过讲述中国人民与所访国家人民相交相亲的事例来表达中国期望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景。

(五)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提升中国精神传播力

国际传播队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将这一理论内核深谙于心,又需将其转换成海外民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对外表达,对新思想国际传播的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建设一支宏大的对外传播的人才队伍,是提升中国理论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首先,要整合多方专业人才。新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国际传播的精度、广度、深度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发挥多方专业人员的合力。因此,需加强对现有人才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充分发挥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翻译家、对外宣传工作者等各类人才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切实将新思想的理论性及政治性内容在国际社会实现系统性的有效传播。

其次,要加紧培育复合型人才。随着时代的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创新都在呼唤复合型人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也不例外。传播队伍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新思想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导向,影响着传播效果的提升。我们虽不乏专业型人才,但是缺乏精通全流程、具有跨文化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理论传播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紧培育一批政治素养坚定、理论功底深厚、文化视野开阔、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的对外传播人才队伍,作为新思想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骨干力量。

最后,要积极调动人民群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往形式多样,各国民众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且深入,人际传播在新思想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要重视调动普通民众在新思想传播过程中的交互渲染作用,商人、留学生、旅居者等普通民众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外展现出的新时代中国社会面貌和精神风尚,更能引发海外民众对新思想的理解和共鸣。2021年在新疆棉事件不断发酵之时,在华以色列青年高佑思也亲自前往新疆,用镜头记录下真实的新疆生活分享给海外网友,真实的记录与见闻戳破了西方媒体所宣称的中国对新疆实行“强制劳动”和“种族灭绝”的谣言。这也充分表明,普通民众的力量在全媒体时代进一步凸显,对海外民众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